省辦法和協議哪個法律效力
『壹』 合同和協議哪個更有法律效力
合同是按合同法規定的,肯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是雙方約定的,只能在公證後才有法律效力
『貳』 合同與協議在法律上有什麼區別
合同與協議的區別:
協議是指有關國家、政黨、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個人,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訂立的一種具有政治、經濟或其他關系的契約。協議,在其所表示的意義、作用、格式、形式等方面基本上與合同是相同的。經濟合同和以經濟為內容的協議,都可以稱為契約,兩者都是確立當事人雙方法律關系的法律文書。
合同與協議雖然有其共同之處,但兩者也有其明顯區別。合同的特點是明確、詳細、具體,並規定有違約責任;而協議的特點是沒有具體標的、簡單、概括、原則,不涉及違約責任。從其區別角度來說,協議是簽訂合同的基礎,合同又是協議的具體化。
合同與協議是兩個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的概念,不能只從名稱上來區分,而應該根據其實質內容來確定。如果協議的內容寫得比較明確、具體、詳細、齊全,並涉及到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協議,也是合同;如果合同的內容寫得比較概括、原則、很不具體,也不涉及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合同,也不能稱其為合同,而是協議。
『叄』 合同和協議的法律效力
合同和協議僅是兩種不同的名稱而已,只要是有權代表簽字蓋章就生效了,他們本身沒有區回別。就你的具體答事項而言,就同一事項後簽署的合同生效的同時原來的協議就失效了,但是不排除原協議約定在後面的合同簽署存在重大瑕疵或沒有約定明確部分事項時還是可以生效或部分生效!
『肆』 協議的法律效力
協議,在抄特定的條件下也襲可以成為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合同成立並非等於合同生效,因為只有依法成立的合同才能生效。一般而言,合同的生效要件包括:
(l )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締約行為能力。
(2)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的內容必須確定或可能。
另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合同,必須依照規定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能生效;否則,即使具備了上述一般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也不生效。該款規定主要體現了國家對合同自由的適度干預或者對善意第三人的保護。
『伍』 協議書與合同在法律效力上的區別
1、協議書與合同書沒有實質區別。 2、只要你們雙方的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專(比如勞動法屬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規定),且協商一致,都是合法的。但協議中被僱傭者的義務應當是符合常理,且能夠達到的,否則就有顯示公平之嫌。 3、你可以在協議中約定被僱傭者如違反義務時應承擔的違約責任。 4、如果不簽訂合同,出現了損失,被僱傭者也應賠償因其過錯而造成的損失 協議是合同的同義詞,但在法律規范上多用合同一詞。我國合同法上所說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內容的協議,同樣具備上述特徵的協議就是合同。 實踐中,合同可以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如合同,合同書,協議,協議書,備忘錄,名字並不重要,關鍵是看其內容。但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協議」是個特定的概念
『陸』 協議書和合同書哪個更具法律效力
法律意義上都屬於合同文本,都有合同效力,同樣受法律保護,沒有可比性
在一國之內同一法域之中,法律體系呈現出縱橫交錯的特徵。在單一制的國家結構中,為了維持法律體系的內在統一,不但各種法律部門在橫向上要相互銜接,而且各種法律淵源在縱向上要保持協調。從法的效力上看,一切法律淵源都具有法的形式效力,該效力本身並不存在差異;但是,不同淵源的法律規范卻存在等級。所謂法律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在我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部委規章屬於最底法律位階,所以省級條例法律效力大。
『捌』 協議法律效力
你好:
1、合同的真偽要求合同的原件進行甄別,復印件不可以。
2、即使有你的簽名和內手印,但是卻沒有容合同的原件其法律效力也是不能判定的。
3、財產分割協議不能左右其他人,但是可以約束合同雙方當事人。前提是合同是在雙方自願合法的情況下簽訂的。
派出所等待裁決是什麼意思???裁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