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審批件法律效力問題
A. 地級市政府行政文件法律效力問題
地級市政府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本地區的實施細則、規章,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
地級市政府制定的規章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B. 行政審批中承諾期限有法律效力嗎
對承諾人有約束力。但是,行政審批,應當按照行政審批程序辦理,口頭承諾無效。因為,口說無憑,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網友建議,僅供參考。祝你好運!
C. 行政審批辦件有問題開發怎麼回事
你網路下
D. 行政審批部門出具正在辦理中證明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嗎
有證明力
E. 行政審批局的權利是什麼
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履行對市級職能部門進駐中心、開展事項集中審批的組織協調、管理監督和指導服務職能,集信息與咨詢、審批與收費、管理與協調、投訴與監察等為一體。
行政審批局「一顆印章審批」,解決「權力碎片化」問題。通過「一顆印章管審批」和「內部流程再造」,建立「車間式流水線」審批流程。
啟用行政審批專用章,建立「一張申請表、一份承諾書」的便捷審批備案和信用管理體制。通過「體制機制+科技」的手段,解決了「權力碎片化」問題。
行政審批局「一份清單定邊界」,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行政務信息主動公開,包括「權力清單」、審批運行圖和自由裁量標准等,釐清權力的邊界、責任和流程,確保行政權力規范運行,政務運作公開透明,通過社會監督倒逼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防範廉政風險,將權力置於陽光下。
F. 政府部門在開展行政審批事項工作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一)行政審批權力轉變為政務服務的理念沒有真正樹立。
在行政審批工作中,一些部門從辦理審批事項的基層工作人員到部門領導,仍然把行政審批當成一種權力,死死抓住不放,甚至千方百計增加或變相增加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審批環節,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審批職權和范圍。如某市文化體制改革後,原市廣播電視局改革為廣播電視台,由過去的行政部門改為全額事業單位,原行政管理職能劃歸新成立的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但是在「廣播電視視頻點播業務許可」、「有線電視安裝設計審批」等審批事項上,廣播電視台仍然行使原審批權,而文廣新局說是自己的又無法審批。再如國務院《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83號)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對燃氣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從事燃氣經營活動的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符合燃氣發展規劃要求;(二)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氣源和燃氣設施;(三)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經營方案;(四)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以及運行、維護和搶修人員經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氣管理部門核發燃氣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憑燃氣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辦理登記手續」。但是,某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工商行政管理局在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燃氣經營企業設立和許可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燃熱字【2011】18號)文件中,卻擅自增加規定「明確所建立燃氣經營企業預審和登記程序」,否則,「不予頒發《燃氣經營許可證》,不予注冊登記」。同時還規定:「設區市、縣(市)管道燃氣經營企業、儲罐總容積在400立方米以上的瓶裝液化石油經營企業、CNG加氣母站、LNG生產儲備及LNG加氣站等經營企業,由所在地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初審,由設區的市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審批發證。」這既屬於明顯違法設置行政許可前置條件的行為,又是非法上收行政許可權,擅自剝奪下級行政機關行政許可權的行為,但是作為下級的市、縣住建和工商部門還必須遵守省主管部門的文件。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40條明確規定:「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是,有的地方擅自規定,城市規劃區內的單位或個人建房,必須先經建房所在地的街道居委會蓋章同意,然後經所在地的城區街道辦事處蓋章同意後,才能向縣、市規劃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這樣擅自設定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前置條件,不僅增加了建設單位和個人的負擔,影響了審批效率,也是一種嚴重違法設置行政許可前置條件的行為。再如在城區設置戶外廣告,工商部門說設置廣告審批權歸工商部門;城管部門說在市政設施上設置廣告審批權歸城管部門;公路部門說城區道路是公路部門修建的,在城區道路上設置廣告歸公路部門。特別是一些有審批權的部門,各科室、各分管領導都爭審批職能、爭簽字權。某市國土資源局,為了平衡各科室、各分管領導的審批權,內部10個科室,都規定有行政審批職能,各科科長都有審批簽字權,同時,每名分管領導各分管1—2個科室,並負責簽字審批。許多部門爭審批事項,內部科室爭審批職能,部門領導、分管領導爭審批簽字權,目的不是為了多做工作,多為企業群眾服務,而是為了爭那點審批簽字權力能得到或謀取的好處和私利。
(二)行政審批環節多、辦事效率低。某市為了了解企業反映的行政審批效率低、收費高、辦事難的問題,專門組織了一次調查。發現一些市直主管部門各項審批,從辦事員、到副科長、到科長、到分管局長、再到部門一把手,需逐級逐個匯報,部門的內部審查環節繁多,一個審批事項多的七八個科室、少的三四個科室進行審查,每一個環節都要匯報溝通,花費了申請辦理審批事項的企業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有的審批事項,需要一個部門審批完成後,才能交到下一個審批部門受理,一些行政審批部門之間的審批事項,經常互為前置條件,互相推諉扯皮。例如,要獲得發改委房地產項目立項審批,必須經規劃局審批,出具「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並提供用地規劃條件」;要經國土資源局審批,出具「建設用地規劃預審意見」;要經環保局審批,出具「環保立項意見書」、「環境影響報告書」;要經水利局審批,出具「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要經消防支隊審批,出具「消防安全評估審查意見」;要經地震局審批,出具「建設項目抗震設防要求審核報告」和「地震監測環境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報告」;要經人防辦審批,出具「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審查批准文件」;要經國安局審批,出具「建設項目涉及國家安全事項審批意見書」;要經文物局審批,出具「大中型基本建設文物調查報告」等等。再加上一些審批事項必須有中介組織的認證、評估等,可以說審批環節繁雜、審批材料眾多、審批時間冗長。從調查的某房地產開發項目粗略統計,從招拍掛拿到土地到各種證件手續齊全,具備開工和預售條件,要經過20多個部門單位層層審批,加蓋36枚269次公章。不少房地產開發項目申辦審批手續,從拿地到開工,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時間。
(三)涉及行政審批的中介組織缺乏有效規范和監管。在辦理行政審批時,有些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必須要提供中介組織作出的「環評、安評、能評、雷評、震評、水評、圖審」等報告、文書,沒有這些中介組織出具的評估、認證結論、報告,行政審批部門不予審批。還有一些掛靠職能部門的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公共服務單位,如自來水、供電、燃氣、供暖、通訊及城建系統一些單位,強制要求使用本單位的施工、測繪隊伍,由於獨家壟斷經營,業務繁忙,企業要排隊等待。據統計,許多行政審批部門都有下屬的事業性質或企業性質的中介組織。如:建設局有下屬的新型牆材與建築節能技術咨詢中心、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建設職工培訓中心、建築工程施工圖審查中心、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建築設計研究院;規劃局有下屬的城市建設規劃服務中心、城建檔案技術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勘察院、測繪研究院;房管局有下屬的房產交易中心、房地產勘察測繪中心、房屋拆遷服務中心;國土局有下屬的土地測繪隊、土地登記事務所、土地交易中心;水利局有下屬的水利勘測設計院、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中心、水文水資源勘測公司;質監局有下屬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技術監督情報所、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質量技術服務中心;地震局有下屬的地震工程研究院、地震安評工程研究院;氣象局有下屬的雷電防護有限公司、防雷中心;環保局有下屬的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安監局有下屬的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安全評價有限公司、化學品安全評價中心、安全環境設計咨詢公司;消防支隊有下屬的消防技術服務中心、消防安全評估中心;經信委有下屬的節能服務有限公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等。由於這些中介組織要為行政審批提供必需的評估、評價報告、手續,又與行政審批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致使在中介組織提供服務方面存在著行政審批部門利用行政手段指定或變相指定服務對象接受中介服務、行政審批部門將自身工作職能違法轉交中介組織辦理、行政審批部門的領導幹部及工作人員在中介組織兼職或通過其他方式在中介組織領取報酬、行政審批部門將中介組織作為本單位「小金庫」、利用其他資金或借用其賬戶濫發福利以及在中介組織報銷單位或個人費用、行政審批部門故意設置外地中介組織進入當地服務市場的附加條件,干擾阻撓外地中介組織進入當地開展業務等不良現象,從而嚴重影響了行政審批工作公正、公平、規范、有序開展。
G. 備案和行政審批有什麼區別
審批一般是行政許可,沒通過審批,則不具備法律效力. 備案則是具備法律效力後的一種普通的行政管理服務.租賃合同要備案,不備案也生效,備案只是政府的需要加強管理.
H. 承接行政審批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一)行政審批權力轉變為政務服務的理念沒有真正樹立。
在行政審批工作中,一些部門從辦理審批事項的基層工作人員到部門領導,仍然把行政審批當成一種權力,死死抓住不放,甚至千方百計增加或變相增加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審批環節,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審批職權和范圍。如某市文化體制改革後,原市廣播電視局改革為廣播電視台,由過去的行政部門改為全額事業單位,原行政管理職能劃歸新成立的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但是在「廣播電視視頻點播業務許可」、「有線電視安裝設計審批」等審批事項上,廣播電視台仍然行使原審批權,而文廣新局說是自己的又無法審批。再如國務院《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83號)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對燃氣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從事燃氣經營活動的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符合燃氣發展規劃要求;(二)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氣源和燃氣設施;(三)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經營方案;(四)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以及運行、維護和搶修人員經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氣管理部門核發燃氣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憑燃氣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辦理登記手續」。但是,某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工商行政管理局在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燃氣經營企業設立和許可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X建燃熱字【2011】18號)文件中,卻擅自增加規定「明確所建立燃氣經營企業預審和登記程序」,否則,「不予頒發《燃氣經營許可證》,不予注冊登記」。同時還規定:「設區市、縣(市)管道燃氣經營企業、儲罐總容積在400立方米以上的瓶裝液化石油經營企業、CNG加氣母站、LNG生產儲備及LNG加氣站等經營企業,由所在地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初審,由設區的市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審批發證。」這既屬於明顯違法設置行政許可前置條件的行為,又是非法上收行政許可權,擅自剝奪下級行政機關行政許可權的行為,但是作為下級的市、縣住建和工商部門還必須遵守省主管部門的文件。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40條明確規定:「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是,有的地方擅自規定,城市規劃區內的單位或個人建房,必須先經建房所在地的街道居委會蓋章同意,然後經所在地的城區街道辦事處蓋章同意後,才能向縣、市規劃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這樣擅自設定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前置條件,不僅增加了建設單位和個人的負擔,影響了審批效率,也是一種嚴重違法設置行政許可前置條件的行為。再如在城區設置戶外廣告,工商部門說設置廣告審批權歸工商部門;城管部門說在市政設施上設置廣告審批權歸城管部門;公路部門說城區道路是公路部門修建的,在城區道路上設置廣告歸公路部門。特別是一些有審批權的部門,各科室、各分管領導都爭審批職能、爭簽字權。某市國土資源局,為了平衡各科室、各分管領導的審批權,內部10個科室,都規定有行政審批職能,各科科長都有審批簽字權,同時,每名分管領導各分管1—2個科室,並負責簽字審批。許多部門爭審批事項,內部科室爭審批職能,部門領導、分管領導爭審批簽字權,目的不是為了多做工作,多為企業群眾服務,而是為了爭那點審批簽字權力能得到或謀取的好處和私利。
I. 什麼是行政審批
為了便於理解和操作,將政府具有審批性的管理行為歸納為四大類:審批、核准、內審核、備案。
審批:是指容政府機關或授權單位,根據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有關文件,對相對人從事某種行為、申請某種權利或資格等進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為。審批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指標額度限制;二是審批機關有選擇決定權;三是一般都是終審。審批最主要特點是審批機關有選擇決定權,即使符合規定的條件,也可以不批准。
核准:是指政府機關或授權單位,根據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有關文件,對相對人從事某種行為,申請某種權利或資格等,依法進行確認的行為。因此,在批准相對人的申請時,只是按照有關條件進行確認。只要符合條件,一般都予以准許。核準的條件都比較明確具體,便於確認。
審核:是指由本機關審查核實,報上級機關或其他機關審批的行為。
備案:是指相對人按照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相關性文件等規定,向主管部門報告制定的或完成的事項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