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私設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

私設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6 13:55:44

Ⅰ 設立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什麼

許可權、范圍、條件、程序。

行政許可法中的行政許可設定機關,是指有設定行政許可權內限的上級機關,如全容國人大、省政府、各部委等。 而行政許可實施機關是指執行許可項目的具體行政機關,如城建、公安等。

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方的申請,經依法審查,通過頒發許可證、執照等形式,賦予或確認行政相對方從事某種活動的法律資格或法律權利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2016年2月3日取消13項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

Ⅱ 哪些機關可以設立行政許可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設定行政許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 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1、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2、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3、提供公眾服務並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4、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准、技術規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

5、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

(2)私設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行政許可的作用

1、行政許可是國家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有力手段,有助於從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過渡到間接許可的法律手段

2、行政許可有利於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廣大消費者及公民的權益

3、行政許可有利於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

4、行政許可有利於控制進出口貿易,保護和發展民族經濟

5、行政許可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環境保護,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健康、協調發展。

Ⅲ 行政許可的設定權

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

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

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3)私設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行政許可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行政許可是依法申請的行政行為。行政相對方針對特定的事項向行政主體提出申請,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前提條件。無申請則無許可。

2.行政許可的內容是國家一般禁止的活動。行政許可以一般禁止為前提,以個別解禁為內容。即在國家一般禁止的前提下,對符合特定條件的行政相對方解除禁止使其享有特定的資格或權利,能夠實施某項特定的行為。

3.行政許可是行政主體賦予行政相對方某種法律資格或法律權利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許可是針對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作出的具有授益性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4.行政許可是一種外部行政行為。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針對行政相對方的一種管理行為,是行政機關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一種外部行為。行政機關審批其他行政機關或者其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內部管理行為不屬於行政許可。

Ⅳ 什麼是行政許可哪些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回的申請,經依法審查答,准予其從事某種特定活動的行為。根據我國《行政許可法》第12條的規定,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1)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2)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3)提供公眾服務並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4)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准、技術規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5)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

Ⅳ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所有行政許可嗎設定的是不是臨時的許可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決定、省級人民政府規章——內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容除此之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注意:部門規章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無權設定行政許可。

地方性法規不能設定所有行政許可;只有法律才可以設定所有的行政許可;
地方性法規設定的不是臨時的許可

Ⅵ 行政訴訟法的問題。。幫幫我。不想掛了 1我國行政許可法規定的不得設立行政許可事項 2簡訴行政處罰的一...

1、行政許可的排除范圍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2)市場版競爭機制能權夠有效調節的; (3)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4)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
2、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的基本程序,由行政處罰決定程序和行政處罰執行程序組成。一般程序步驟:立案-調查-決定-製作擬處罰決定書-說明理由並告知權利-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正式裁決-行政處罰決定書得送達。
3、行政行為無效的幾種情況:行為具特別重大且明顯的違法情形
行政主體不明確而或明顯超過相應行政主體職權
受脅迫作出
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
沒可能實施
4、行政責任的免除:一般免除與豁免不同;免責條件須有法律的明文規定

Ⅶ 地級市、縣、鄉的政府和部門可以以法規、規章的形式設立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嗎可以設定人身強制和吊銷企

1、關於行政許可:市抄級及以下政府均無權設定行政許可。
2、關於行政處罰: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
3、關於人身強制:只有法律可以設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均不得設定。
4、關於吊銷企業執照:只有法律、行政法規可以設定,地方性法規、規章均不得設定。

Ⅷ 行政規章到底能不能設立上位法沒有規定的行政許可

可以設立,但只是臨時性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五條規定: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所以省級人民政府因行政管理的需要,可依法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且范圍受到嚴格限制。

Ⅸ 行政許可可以由誰來設定

由全國人大,以及各級地方人大批准。

Ⅹ 行政法規不可以任意設定行政許可,其行政許可的設定權不受限制嗎

行政許可的設定權是受限制的,並非不受限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十五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10)私設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行政許可的設定原則

1.設定行政許可應當遵循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凡是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行管理的事項,不得設定行政許可。只有市場、社會自行解決不了的問題,政府才能介入,才能通過設定行政許可進行干預。

2.設定行政許可應當有利於發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不應設定行政許可。只有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這些民事權利可能對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並且這種損害難以通過事後賠償加以彌補、補救時,才能設定行政許可。

3.設定行政許可應當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設定行政許可,不能僅僅考慮當前和眼下的利益,而應當統籌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及生態環境的協調,保持可持續發展。

熱點內容
小學教師法律知識考試簡報 發布:2025-09-27 00:42:37 瀏覽:130
南開大學法律碩士法學綜合 發布:2025-09-27 00:21:09 瀏覽:821
法院防疫宣傳 發布:2025-09-27 00:07:45 瀏覽:728
合同法實務與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9-27 00:06:13 瀏覽:22
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6 23:54:44 瀏覽:447
動物中的法官 發布:2025-09-26 23:25:21 瀏覽:316
吉大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6 23:13:54 瀏覽:352
慶雲法院六子 發布:2025-09-26 23:02:54 瀏覽:407
經濟法著名案例分析ppt 發布:2025-09-26 23:00:56 瀏覽:367
法規與標準的區別 發布:2025-09-26 22:56:45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