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法律知識逃稅的
Ⅰ 逃稅被認定後會面臨什麼處罰
多位專家明確強調,通過「陰陽合同」 少繳納稅款是一種違法行為,要與合理避稅進行區分。
合理避稅是法律允許的。比如支付勞務報酬,原本是一次性支付,但分幾個月支付後降低了適用稅率,這是合法的。
根據刑法第201條明確規定,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不過,稅法也增加了初次違法免罪規定,即逃稅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內容來源:網易新聞
Ⅱ 逃稅罪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針對具體的刑事犯罪,除了《刑法》中有具體規定外,有的情況下最高法或最高檢還會制定一些相關司法解釋。對於逃稅罪而言,你知道其相關法律規定都有哪些嗎?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了解。
一、什麼是逃稅罪
逃稅罪是指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或者因逃稅受到倆次行政處罰又逃稅的行為。
二、逃稅罪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1、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該條是由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修訂過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納稅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
(二)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納稅;
(四)進行虛假納稅申報;
(五)繳納稅款後,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
扣繳義務人實施前款行為之一,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且占應繳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扣繳義務人書面承諾代納稅人支付稅款的,應當認定扣繳義務人「已扣、已收稅款」。
實施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行為,偷稅數額在五萬元以下,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以前已經足額補繳應納稅款和滯納金,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上述內容就是小編根據法律規定為您帶來的逃稅罪的內容,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幫助。要是你還想了解逃稅罪構成要件、追訴時效等內容的話,可以繼續關注我們網站後期帶來的相關內容。
延伸閱讀:
逃稅罪定罪標準是什麼,怎麼處罰?
對逃稅罪是如何認定的
逃稅罪中數額巨大指的是多少
Ⅲ 刑法有關逃稅罪的相關知識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繳納稅款,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修正案(七),本罪已被逃稅罪取代。
逃稅罪和偷稅罪的區別如下: 《刑法修正案(七)》對偷稅罪作了如下修改: 1、修改了該罪的罪狀表述,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不再使用「偷稅」一詞。
2、對逃稅的手段不再列舉,而採用概括性的表述。
修正案把逃稅行為主要概括為兩類:第一類是「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常見的如: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
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塗改等;
未經稅務主管機關批准而擅自將正在使用中或尚未過期的賬簿、記賬憑證銷毀處理等;
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第二類行為是「不申報」,是指不向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已經領取工商營業執照的法人實體不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登記,或者已經辦理納稅登記的法人實體有經營活動,卻不向稅務機關申報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的行為等等。
3、對逃稅罪的初犯規定了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內容。
已經構成犯罪的初犯,滿足以下三個先決條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一是在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
二是繳納滯納金。
三是已受到稅務機關行政處罰。 4、修正案對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構成犯罪的具體數額標准,以及逃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構成數額巨大的具體數額標准沒再作規定。
這主要是考慮到在經濟生活中,逃稅的情況十分復雜,同樣的逃稅數額在不同時期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法律對數額不作具體規定,交由司法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作司法解釋並適時調整更為合適。
Ⅳ 如果逃稅會受到什麼樣的後果,法律有什麼樣的規定
根據金額而定。但是不管金額多少都是違法行為。上課一萬的就是犯罪行為,可以起訴了。我給你看下法條,一般設計稅法和刑法。另外逃稅也包括偷稅。
Ⅳ 企業通過哪些手段能達到偷漏稅的目的
1.1利益驅動
企業的首要目的是利潤。企業通常通過正當的途徑來獲取利潤最大化,比如通過技術的革新來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通過管理、經營擴寬銷售的渠道等等。但是有一些生產、經營者他們不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改善管理來獲取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企業的稅收上來做文章,通過各種違法手段來偷稅漏稅,以降低價格,增強競爭力,甚至直接獲取非法退稅的好處。一旦這些不法企業家們偷稅漏稅成功,就會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這些納稅人的私慾心理,而且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不法利潤,甚至會對其他同類企業的生存造成威脅,並且容易讓納稅人產生一種僥幸心理,越陷越深。
1.2依法納稅觀念淡薄。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我們依法享有許多權利,比如受教育權利、言論自由權利等等。同時,我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但是,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偷稅抗稅來拒絕履行納稅義務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有的公民法制觀念不強,對履行納稅義務不當回事。包括一些地方稅務執行機關,尚未形成制度化、法制化,難以形成治稅合力。甚至少數部門知法犯法,給偷逃稅開了綠燈。稅務機關迫於各級政府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著「以補代罰」,「以罰代刑」現象,使得偷稅犯罪分子有恃無恐。
1.3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發展經濟是各級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現在的一些地方政府為了達到所謂的政績、所謂的GDP,各種優惠政策出台,保護地方企業。地方政府授予的綠卡、貴賓卡、稱號增強偷逃稅者的信心。地方保護主義為偷逃稅提供了方便。導致了對納稅人缺少監督和規范,加上政府及主管部門與企業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以及稅務機關與相關政府機關的關系尚未完全理順,更未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造成了少數納稅人以外遷企業「要挾」當地政府,以取得更大的保護,逃避稅務檢查。
1.4稅法柔大於剛
稅法是指由法律、條例、規定、實施細則、征管辦法、規章等組成的稅收法律體系。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對偷稅者,稅務機關除令其限期照章補繳所偷稅款外,並處以所偷稅款5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和指使、授意、慫恿偷稅行為者,可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刑法》第121條規定,「違反稅收法規,偷稅、抗稅情節嚴重的,除按照稅收法規補稅並且可以罰款外,對
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按條例的規定,對偷稅漏稅者,採取罰款的經濟制裁為主,但現在企業的財、物皆姓「公」,任憑你怎麼罰,都是「公款」,涉及不到個人利害。所以,企業和領導都不怕罰,「不偷白不偷,能偷誰不偷」的不偷吃虧的思想已成為企業領導偷稅漏稅的合理理論。稅務機關明知人家靠偷稅漏稅發了財,但無能為力。對嚴重偷稅漏稅的企業領導、直接責任者,很難追究刑事責任。行政干預,領導「以言代法」,以補代罰,以罰代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稅法特徵之一是具有強制性,但往往強制不了,與其他法律、法規比起來,顯得又軟又柔,缺乏威懾力和剛性。
2企業偷稅漏稅的常用手段
2.1多頭開戶、隱瞞收入
有些納稅人在多個銀行開戶,同時使用,向稅務機關提供只是其中的一個賬戶,隱瞞大量的實際收入。為了避免檢查時露出破綻,在小金庫走賬時,即不留存根,也不留銀行兌單,稅務稽查很難發現。 2.2採取多列成本、費用等支出進行偷稅
企業採取在賬薄上少列收入、多列支出的手段減少利潤達到偷稅的目的。其常見的手法有多提固定資產折舊擠占費用 ,少結轉在產品完工程度增加銷售成本,採用估價入帳的方法增加生產成本,利用成本計算方法虛增成本,隱匿利潤偷稅漏稅等。比如對發出的材料(庫存商品),企業可按規定用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多種方式。每種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且計算方法一經確定年度內不得隨意改變,如果要改變需經有關部門批准。有的企業在計算成本時,故意改變成本計算方法多計或少計銷售成本虛轉成本,以隱匿利潤,或在使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成本時,故意少計數量使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虛增,虛轉成本隱匿利潤,達到偷漏稅的目的。 2.3虛假納稅申報。
如實進行納稅申報是依法納稅的前提,納稅人須在法定時間內辦理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的其他納稅資料。在實際工作中,納稅人常通過對企業的生產規模、收入狀況等內容作虛假申報來達到偷逃稅的目的。
2.4偽造企業性質
一些企業通過將自己偽造成福利企業、校辦工廠、高新技術企業等形式,騙
取國家的退稅和減免稅。 2.5在損益方面造假
收入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取得的營業收入,在一定費用成本下,收入增大,利潤則增多,相應稅則加大;反之相應稅減少。因此,企業為偷漏稅,在收入上做手腳。如:故意隱瞞收入。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款的徵收過程中,企業採取隱瞞收入的手段,即收入不入賬,達到偷漏稅的目的。在營業稅的徵收過程中,由於營業稅徵收面廣,涉及到整個第三產業,徵收范圍同個人消費聯系比較密切,是收入中現金比重較大的,有的人消費後很少需要發票,使納稅單位可以隱瞞這部分收入,達到偷稅的目的,特別是娛樂業和服務業問題比較嚴重。
2.6在利潤核算方面造假
例如免稅期內虛作銷售,虛作利潤,致使下一納稅期年度利潤大幅度下降或出現虧損,從而達到避稅目的,這一現象多發生在工商統一稅率較低,利潤率較高的合資企業中。壓價委託銷售,轉移利潤,這一現象多發生在合資企業和穩定的代銷商之間。 2.7在票上作假
發票管理歷來是稅務部門管理和檢查的重點,發票開出是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銷售產品,取得收人據以納稅的依據,但有些單位和個人置國家稅法於不顧,特別是一些個體企業,私營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鋌而走險,採取大頭小尾,抽芯開票,亂買亂賣增值稅發票的辦法偷漏稅款。
3企業偷稅漏稅的防範措施
3.1加強稅法宣傳,提高納稅意識
為了杜絕偷稅漏稅現象必須從源頭抓起。部分納稅人的法律意識不強,甚至文化水平不高不理解甚至不了解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因此可以加強稅法宣傳教育,把稅法納入普法教育的內容,不僅在全體公民中進行學習教育,而且將其作為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及財會人員任職的條件之一。還可以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讓大家明白稅收的用途、稅收的重要性,以及公民依法納稅的重要性,使稅法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強化全民族的納稅意識,逐步樹立依法納稅光榮,偷漏稅可恥的社會新風尚,培養公民依法納稅的自覺性。這樣經過廣泛的稅法普及教育以及媒體宣傳,企業和每個公民都
能有依法納稅的意識,偷稅漏稅現象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杜絕。 3.2加快稅收立法進度,加重違法處罰程度
上文說到要加強稅法宣傳,提高公民的稅法意識。這是建立在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稅法的基礎之上,因此要快稅收基本法的立法進程,同時對處於主體稅種的所得稅、流轉稅要進一步改革並加以完善,堵塞稅法先天形成的漏洞。只有稅法更加完善,才能做到讓公民有法可依。同時加重對違反稅法的處罰程度,特別是對偷漏稅案件的處理規定,應從嚴處治,對違反稅法,以各種非法行為偷漏稅者加以重罰;對那些公然以審視法的偷漏稅者,決不能心慈手軟,遷就姑息,要嚴加處治,殺一儆百,使偷漏稅者,談稅色變,心驚膽顫。此外,對納稅單位發生偷漏稅的行為,應對其直接責任人及該單位領導也應從重處罰,不能因為他們為了集體或企業的利益而逃避或減輕法律的制裁。 3.3嚴肅稅收執法。
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的狀況,極大削弱了稅法懲治稅收犯罪的力度,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盡快恢復稅法的威嚴。當前特別要做好對大案、要案的處理,該給予行政處罰的要進行處罰,該刑事制裁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以補代罰、以罰代刑」的情況,以起到震懾的目的,起到預防和打擊的作用。
強化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工作。在稅務機關執法過程中,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調動各有關部門的積極性加強配合,工作才能很好地開展。尤其要盡快建立起由公、檢、法、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構成協稅護稅網路。在此網路中,公安部門應加強對稅務執法人員的安全保護,並協助對重大案件的查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配合稅務機關做好對漏征漏管戶的清理。同時,與這些部門建立定期聯系制度,定期召開執法聯席會,及時研究對處理有關涉稅犯罪問題,真正做到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偷逃稅行為。
4給畢業生的建議
大學畢業生即將踏入社會,進入企業,成為企業的一員。那麼我們也要面臨著稅務的問題,要從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認真學習稅法知識,從源頭上杜絕偷稅漏稅行為。另外,對於上司要求我們幫助企業偷稅漏稅行為要堅決反對,並對其說明稅收的重要性以及偷稅漏稅的後果,加強其稅法意識,如果其仍然不知悔改要訴諸法律途徑解決,堅決反對偷稅漏稅行為。偷
稅漏稅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耍小聰明、佔小便宜的僥幸心理,因此我們要加強我們的專業能力,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實力去贏得地位和認可,而不是靠其他的不發途徑,只要這樣我們才能立足社會,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才有可能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5結束語
稅收的重要性已經不需贅述,企業稅收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我們必須堅決杜絕偷稅漏稅行為。本文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偷稅漏稅方法,以及防範措施。要從加強稅法宣傳、完善稅法立法,嚴肅稅法執行三個方面來杜絕偷稅漏稅現象。此外我們大學畢業生也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對偷稅漏稅現象要堅決反對。
Ⅵ 新刑法偷稅漏稅罪有哪些法律規定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並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對多次犯有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第二百零三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6)通過法律知識逃稅的擴展閱讀
《刑法》第二百零二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七條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零八條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又虛開或者出售的,分別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