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免除的條件

法律責任免除的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3-14 17:57:39

Ⅰ 試述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和免責條件

1、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就是關於歸責原則的闡述。在我國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體系專是由:過錯責任屬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所構成。過錯推定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方式。
(一)過錯責任原則是以行為人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要件的歸責原則。無過錯即無責任。《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就是該原則的一般規定。過錯推定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方式,它是根據損害事實的發生推定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主要行為人證明自己確無過錯時,才能免除責任。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是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不以過錯的存在判斷行為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就是該原則的一般規定。
(三)公平責任原則是在法律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而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又顯失公平時,依公平原則在當事人之間分配損害的歸責原則。
2、民事責任的免除需要具備三種特徵,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受害人的過錯(故意或過失),三是符合一定約定或者法律免責條件的。

Ⅱ 免除民事責任的條件有哪些

正當防衛,不可抗力

Ⅲ 法律責任可以進行免除嗎

有追訴時效,過了追訴時效就不再追訴了

Ⅳ 責任免除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責任免除」也就是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風險以及保險金賠償的情況,這是保險條款中必要的組成部分。每個保險產品中的責任免除都不盡相同,但是絕大多數的責任免除都包含以下行為:
1、自殺行為:在意外險中,被保險人自傷或者自殺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在壽險中,被保險人自合同成立(若曾復效,則自合同最後復效)之日起2年內自殺,也屬於責任免除,但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
2、保險欺詐: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收益人在未發生保險事故的情況下,謊稱發生了保險事故,向保險人提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的,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並不退還保險費。同時如果是這三者為了得到保險金賠償故意製造出保險事故的,保險人也是有權利不退還保險金,並解除保險合同的。
3、違反告知義務:若是投保人故意隱瞞合同中需要的告知業務,沒有履行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給付責任,並不退還保險費。投保人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給付責任,但可以退還保險費。
4、犯罪行為
保險人、受益人或者被保險人作出不符合法律規范的而導致出現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比如:
(1)投保人對被保險人的故意殺害、故意傷害;
(2)被保險人故意犯罪或抗拒依法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
(3)被保險人主動吸食或注射毒品;
(4)被保險人酒後駕駛、無效駕駛證駕駛或駕駛無效行駛證的機動車等。
5、特殊因素當出現戰爭、軍事沖突、暴亂、恐怖活動或武裝叛亂(以上行為以政府宣告認定為准);核爆炸、核輻射或核污染等特殊情況是,保險人也是可以不承擔賠償和保險金給付責任的。
雖說絕大多數的保險產品的責任免除條款中都有上述的責任免除類型,但是特定的保險產品也會有特定的責任免除范圍,所以在購買保險產品的時候請務必看清楚該產品的責任免責條款,免得出現不必要的糾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對自己負責,別人才有機會對你負責。

Ⅳ 免除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免除民事責任的情形:
免除民事責任,是指由於存在法律規定的事由,行為人對其不履行合同或法律規定的義務,造成他人損害不承擔民事責任的情況。
1、不可抗力

2、受害人自身的過錯

3、正當防衛

4、緊急避險

Ⅵ 法律責任的免除是什麼意思

法律責抄任的免除,也稱免責,襲是指法律責任由於出現法定條件而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從我國的法律規定和法律實踐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免責形式:
1、時效免責,即法律責任經過了一定的期限後而免除。
2、不訴及協議免責,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關當事人不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就在實際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與加害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同意的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是指對那些違法之後有立功表現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責任。
4、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即在財產責任中,在責任人確實沒有能力履行或沒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全部或部分免除其責任。

Ⅶ 試論我國法律規定的主要的免責條件和方式

1、 不可抗力,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2、免責條款,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免除將來可能發生的違約責任的條款,其所規定的免責事由即約定免責事由。免責條款不能排除當事人的基本義務,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

(1)免責條款是合同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合同條款。它既然是一種合同條款,就必須是經當事人雙方同意的,具有約定性。

(2)免責條款的提出必須是明示的,不允許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許法官推定免責條款的存在。

(3)免責條款旨在排除或者限制未來的民事責任,具有免責功能,這是免責條款最重要的屬性,是區別於其他合同條款的明顯特徵。

(7)法律責任免除的條件擴展閱讀

1、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2、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3、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實際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將意外事件作為免責條件。因此,多數學者主張意外事件不應該作為免責事由。

Ⅷ 免除民事責任的條件

您好,
民事責任的免除需要具備三種特徵,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受害人的過錯(故意或過失),三是符合一定約定或者法律免責條件的。
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因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緊急避險人如果是受益人,危險又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應承擔適當的責任。否則,由引起險情的人承擔責任,或由其他受益人分擔責任。
民事責任的免除情況
1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洪水、旱澇、戰爭等。《民法通則》第 107 條規定: "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2 .受害人的過錯(故意或過失)。由於受害人的故意或過失引起合同不能履行或侵權損害的,由受害人自己承擔損害後果,致害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如一條家養的狗咬了人,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由狗的飼養人承擔責任,但如果是受害人自己的過錯引起被狗咬,則飼養人可以不承擔責任。
3、符合約定或法定免責條件的
《合同法》第四十條 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所以說,除了通常的不可抗力和第三人或非違約方原因,法律沒有具體列名免則條款包括哪些,這要根據各行業的不同來具體操作。

Ⅸ 國家責任及其免除情形

國家責任(National Responsibility),即一個國家不僅要為其國民的生存、發展、安全、健康、幸福生活和可持續發展承擔和履行責任,同時,國家作為國際社會中的一員,應為全人類的安全、健康、幸福和可持續發展承擔和履行責任。
廣義的國家責任分為國際責任和國內責任兩大類,狹義的國家責任就是國際責任。國家責任是國際法術語,在國際法上,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就是國際不法行為,行為國要對這些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就稱為國家責任或國家的國際責任。[1][2]
性質
通過追究國家責任以限制國家的不法行為:引起國家責任的基本條件之一
國家責任的免除情形
由於客觀原因或條件,行為國根據國際法中的國家責任規則,可以對不法行為免除承擔國家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免責情況: 同意:一個國家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他國實行某個與其所負義務不符的特定行為。
自衛:一國按照聯合園憲章所採取的合法自衛措施,雖然使用武力,但並不違法,不違反憲章關於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的規定。 反措施:一國針對另一國的國際不法行為所採取的對應自救措施,盡管這種反措施違反了一國原來所承擔的國際義務,但也不構成國際不法行為。採取反措施的前提是,行為國的所為已構成國際不法行為,受害國對此有必要採取對應措施,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實踐中,這個條件往往是由受害國單方來判斷的,而且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 不可抗力:一國違反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是由於不可抗力,即由於該國無法抗拒、無力控制或無法預料的外界事件,以致該國不能履行自己的國際義務,則該行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該國可以不承擔國家責任。 危難與危急情況:危難是指代表國家執行公務的機關或個人,在遭遇極端危難的情況
下,為了挽救其生命或受其監護的人的生命,作為唯一的選擇,不得已而作出的違反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危急情況指一因為保護本身的根本利益、應對嚴重而緊迫的危險不得已而所作出的、但是違反該因所承擔的國際義務的行為,同時該行為並不嚴重損害對其承擔義務的國家的根本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該國可援引危急情況作為理由來排除自己行為的不法性。

Ⅹ 什麼是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有哪些

免責,也稱法律責任的免除,是法律責任由於法定條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主要存在時效免責、不訴及協議免責、自首、立功免責和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四種形式。

熱點內容
沈陽市鐵西法院 發布:2025-09-24 19:28:15 瀏覽:977
行政法關於新法舊法適用問題 發布:2025-09-24 19:23:05 瀏覽:857
法院林中門 發布:2025-09-24 18:49:12 瀏覽:412
硝酸銨刑法 發布:2025-09-24 18:48:22 瀏覽:984
被法院破產 發布:2025-09-24 18:46:10 瀏覽:915
車輛協議三年後過戶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4 18:31:49 瀏覽:486
基層組織發展黨員條例 發布:2025-09-24 18:31:48 瀏覽:158
法律服務人員公示欄模板 發布:2025-09-24 18:24:15 瀏覽:794
2015年新修改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4 18:17:50 瀏覽:464
勞動法主體年齡 發布:2025-09-24 18:17:39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