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企業單位法律責任
① 空殼公司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空殼公司一般沒有固定資產或者流動資產,也沒有員工,也不需要進行業務處理。空殼公司一般經常會違規操作,並且可能會欠許多勞務費或者福利費。公司法人代表對公司需要承擔責任,空殼公司的法人雖然不需要進行任何出資或者經營管理,但是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所以在做法人代表前最好對公司進行仔細的考察,以免自己驗收不必要的損失。
1、刑事責任: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擔的責任主要源於「單位犯罪」。在刑事法律用語中,對「公司」、「企業」,統一表述為「單位」,單位犯罪的,單位要承擔罰金責任,許多情況下還要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這里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經常與「法定代表人」是重合的。
2、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法定代表人一般不需要直接承擔民事責任,但也有例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百零八條 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或者驗證的機構因其出具的評估結果、驗資或者驗證證明不實,給公司債權人造成損失的,除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外,在其評估或者證明不實的金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② 判令企業承擔用工主體責任能否直接向法院起訴
可以根據侵權責任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起訴企業,請求法院判令企業承擔用工主體責任,但是具體訴訟請求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③ 單位犯罪主體的形式有什麼
單位犯罪主體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企業單位:這是單位犯罪主體的一種重要形式,涉及范圍廣泛,包括了私營企業、國有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若違反法律規定,可能構成單位犯罪。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也是單位犯罪主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新聞、出版、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科研等各個領域中的單位。在執行其職能過程中,若因管理不善或決策失誤等行為引發犯罪,則可能構成單位犯罪。
機關:主要指國家機關,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國家機關在行使權力過程中,若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失職瀆職等行為導致犯罪,則國家機關可能作為單位犯罪主體被追究法律責任。
團體:指文藝體育、宗教、社會經濟等非政府組織。這些團體在活動過程中,若因違法經營、財務管理不善等原因引發犯罪,則可能構成單位犯罪。
綜上所述,單位犯罪主體的形式涵蓋了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和非政府組織等多個領域。在涉及單位犯罪時,需根據單位的性質及其具體行為,確定其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單位犯罪主體條件。
④ 民營企業員工失職造成嚴重損失的怎麼追究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勞動者因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職責,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如果只是一般的輕微過失,用人單位損失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勞動者不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4)追究企業單位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應根據本規定,通過與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協商制定內部的工資支付制度,並告知本單位全體勞動者,同時抄報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