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盜者應學的法律知識
Ⅰ 請問:「盜竊」在法律中如何定義
盜竊是一種常見的違法行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地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
「盜」的本字寫作「」,由「+皿」組成。「皿」,指盛食品的盤子,引申為指一切器物。「」的篆體為水和人的某種形體符號組成,查《說文解字注》「欠」,許慎解為「張口氣悟也」,段玉裁注釋說:「口部嚏下曰悟。」篆體中的「欠」,像一個張著大嘴打噴嚏的人,「欠」字邊上再加水,而成為「」,許慎說:「慕欲口液也。」段玉裁進一步注釋:「有所慕欲而口生液也。」通俗地說就是因羨慕某物而欲佔有它而想得直流口水。
追根溯源,一個「」字,十分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個盜賊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犯罪心理,如果只是對他人的物品羨慕得流口水,還只是產生犯罪故意,還構不成犯罪,那麼,「盜」後再有一個「竊」字,就把犯意付諸行動了,「竊」,「穴+切」,「穴」指洞穴,「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幹部分」。切穴者,就是指盜竊犯為了秘密地佔有他人的財物,暗中掘壁洞、挖地洞、揭屋頂、撬門窗的種種行為。這樣的「盜」和「竊」組合,不但反映了犯罪故意,也體現了犯罪行為,罪名就能比較完整地體現盜竊罪的犯罪構成。
許多口語中把盜竊犯說成「小偷」或「賊」。《說文解字》所收的字中沒有「偷」,只有「偷」字,「偷」由「女+俞」組成,「俞」《說文解字》放在舟部,篆書如一人坐獨木舟,許慎釋為「空中木為舟也」,是指把一棵巨木挖空後渡人的獨木舟,「偷」,乘坐獨木舟的女人,許慎釋為「巧黠也」,意思是:一個機巧、狡猾的女人。在早期古漢語中,「偷」有苟且、刻薄、不厚道的意思,都由「巧黠」的本義引申出來,當時「偷」字還沒有偷盜的含義,所以漢高祖劉邦攻入咸陽後下令:「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這著名的「約法三章」中用的是「盜」字。最遲到了清代,「偷」有了偷盜的引申義,並寫成了「偷」。清人段玉裁在給許慎的《說文解字》作注釋時,在「偷」字下注釋說:「偷盜字當作此偷。」人們總以「小」來修飾和限制「偷」,小偷者,偷雞摸狗品行不端之人也。
「賊」,《辭海》中羅列的義項有五:①傷害,敗壞;②虐害,殺害;③一種害蟲;④指作亂叛國危害人民或外來侵犯的人;⑤盜竊犯的通稱,亦專指小竊,也形容鬼祟不正派。從「賊」的組字結構來分析,賊由「貝+戎」組成,「貝」表示為財物,「戎」表示為獲取財物的凶器,使用凶器、採用暴力獲取財物,在刑法的規定上已是一種搶劫犯罪行為了。因此,「小偷」和「賊」都不是嚴格的法律意義上的盜竊犯。
戰國時代李悝制定法經就是盜法和賊法分列,至隋唐才將盜法賊法合為賊盜律,但盜和賊的概念十分明確,量刑判罪相差懸殊,其後歷代的律法中盜和賊的概念也非常清楚。但是法律條文是一回事,官吏和百姓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又是一回事。其實,在春秋時代「盜」和「賊」就常常混淆不清了,《荀子·正論》指出了由於概念不清,形成了「盜不竊,賊不刺」的現象。楊瓊在給這句話作注時寫道:「今多以劫殺為盜,私竊為賊」,並進而分析說:「盜賊通名,分而言之,則私竊謂之盜,劫殺謂之賊。」
現行刑法規定的罪名更清楚地反映了犯罪的行為特徵,同樣是非法佔有財物,因實施的犯罪行為不同而規定了不同的罪名和量刑標准。如秘密竊取財物是盜竊;使用暴力劫人財物是搶劫;乘人不備掠人財物是搶奪;製造謊言隱瞞真相、騙人財物是詐騙等等。
Ⅱ 關於小學生盜竊的法律
年滿十四周歲以上者,才有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10周歲的孩子不論盜竊多少都不構成犯罪回,更何況答盜竊金額才幾十塊錢,此外,這種情況下也不會承擔行政責任。
《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偷的什麼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才10周歲,簡單地說,就是他扔可核彈,炸死N多人,都是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當然民事賠償責任,還是需要由其父母承擔的。
Ⅲ 盜竊者可以通過學校網站盜取他人信息嗎
屬於侵犯個人隱私行為。
相關法律法規:
憲法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二條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三條 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Ⅳ 偷盜者被發現的,抓他時,該怎麼辦
應該及時送交公安機關。如果他反抗,可以用繩索捆起來。如果想解恨,罵他幾句是可以的。
Ⅳ 關於偷盜的處罰
超市無權對你處罰.超市只能報警由公安機關對你處罰.1)和解方式:對於盜竊情節輕、金額少或未成年人盜竊者,一般給予嚴厲的教育和警告,並記錄在檔,一般採取等價買回偷竊商品等方法進行處理。
如下是某超市對此類盜竊者的處理方法,僅供參考: 偷竊商品400元以上人員,可送公安機關,超市需開據一個商品零售價證明,並蓋財務專用章,當事人、贓物、證人、談話記錄齊全。
偷竊商品400元以下人員的處理方法:
--做談話記錄一份
--做等價購買
--當事人到單位開個人表現證明,無單位者到住址所屬地區的街道辦事處開個人表現證明。
抓獲14歲以下(含14歲)人員,批評教育,寫書面檢查,通知監護人或學校來人,將其帶回。
(2)司法方式:盜竊情節嚴重、金額大,功多次來本超市的慣偷,或屬於團伙盜竊的,或認錯態度不好的,送交司法機關處理。
(3)對偷盜者,超市不能採取公開其照片、姓名等個人資料,或進行毆打、當眾出醜等違反法律的行為。
Ⅵ 如何對小學生的偷盜行為進行教育
一、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法律素質。例如:在平時教育教學中,講解一些簡單的法律知識,通過講故事、舉例子,幫助他們學法、守法,培養其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成才。
二、看法制教育片,不停地給他們敲警鍾。小學生的年齡、思想、情感各方面仍不夠成熟,尤其在思想上,他們有時會因為思想上的一時鬆懈而做錯事,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不停地給他們加以鞭策,不時地給他們敲敲警鍾,收到教育效果。只要我們對小學生進行經常性的開展法律知識教育,持之以恆,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學生偷盜的原因:自控能力弱
小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自控能力差。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加之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有些孩子知道拿別人的物品是不對的。
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知道後果很嚴重,會受到同學的冷眼,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會受到家長的責罵。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次一次的犯同樣的錯誤。
Ⅶ 【求助】我想了解偷盜者的心理活動
我想他是惡作劇,別傷心,你可以對你認為可能偷的人說你已知道誰偷了手機,若不來偷偷認錯,就告訴老師和他的家長,我想他一定會來的.
Ⅷ 求學習法律知識法律心得體會400字以上,謝謝,急呀!!!!!!!!!!!!!!!!!!!!!!!!!!
法律伴我成長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這是古希臘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一句法律名言。就如同亞里士多德說的一樣,法律就是秩序,沒有了法律,那麼人類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樣骯臟。而我們小學生也要遵守法律的秩序,愛護法律的秩序。不能破壞法律的秩序。如果我們愛護法律,那麼法律也會愛護我們。《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就是法律賜予我們的武器,用來保護我們。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使用這個武器來保護我們,給我們帶來的將是嚴肅的懲罰!但是,也有些小學生破壞了法律的秩序而受到懲罰。
現在全國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父母離異、經常打罵孩子……已經成為現代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據報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當塗縣城幾十家居民及企業單位被盜,每起盜竊案數額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發現場幾乎不留痕跡,搞得當地人心惶惶。辦案人員奔波數月破案後發現,作案者竟是14個8至13歲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歲,組織「團伙」入室盜竊,是其「心血來潮」的招數。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個暑假,她一人就獲取贓款近萬元,還制定了開學後每周末偷一次的計劃。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偷盜來的金銀首飾等贓物竟坦然「笑納」,不加追問。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責怪孩子,卻沒有想過自己所犯下的一點點錯,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還有的竟是對孩子所給的贓物不加追問,就坦然「笑納」。促使孩子的犯罪數額越來越大。我們小學生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識,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識也就有可能不會犯罪,可就是因為缺乏法律知識,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彌天大罪。就如同給自己色彩斑斕的生命,增添了一筆污黑的顏色。
法律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學生認為「只是違反一下學校紀律而已,沒問題的,以後我就不違法了。」請你快點打消這個念頭。因為現在一次小小的放鬆就很有可能駐成一次大錯。我們作為學生,總是要離開校園,來到這個社會打拚。才真正的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從小培養我們的法律知識,預防孩子犯罪。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源於家庭破例或者是家庭暴力。
總而言之,在履行自己的義務中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權利。不能別人來代替自己。那麼,從此刻起開始就讓法律陪伴我們成長吧!
Ⅸ 佛家怎麼處理偷盜之人
喝叱 目的是給他消業 同時 令其 歸還所偷之物 如能發心在寺院做一個月義工 那是再好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