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偽造借據的法律責任

偽造借據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16 07:15:13

『壹』 別人用我的簽章偽造借條,我要付法律責任

如果該印章既非你本人的,別人使用你也不知情、不同意,法律上你不承擔責內任容。
如果是別人私制你名字的印章使用,你不知情、不同意,法律上你不用承擔任何責任,該私下製作、使用的人可能會構成詐騙罪,依法追責。
如果該印章是你本人真正使用的印章,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盜用,那就復雜些,要看盜用者與你的關系,對方當事人對他持你印章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理由相信該人有權代理你等情況,來判斷你是否會對此事承擔責任。
如果發現有可能有此類情況,及時調查清楚,採取法律措施為好。

『貳』 偽造借據有罪嗎

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24日《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指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

『叄』 對方用假借條起訴我,該承擔怎樣後果

用假借條提起民事訴訟會產生以下法律後果:

1、民事訴訟請求得不到支持。

2、人民法院可以罰款、拘留。

3、情節嚴重,涉嫌虛假訴訟罪的,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偽造借據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偽造欠條虛假訴訟蘇州首例訴訟詐騙案定罪

近日,蘇州首例詐騙訴訟案進行了終審判決,嫌疑人張某偽造證據,進行了虛假訴訟,企圖通過訴訟詐騙被害人16.3萬元。

通過製造偽證進行虛假訴訟,企圖從中牟利的行為屬於犯罪。近日,蘇州首例詐騙訴訟案進行了終審判決,嫌疑人張某偽造證據,進行了虛假訴訟,企圖通過訴訟詐騙被害人16.3萬元。他的計劃非但沒能實現,還為他帶來了牢獄之災。

陸先生和周女士向張某所在的借貸公司借了15萬元,當時與貸款公司簽訂了財產抵押合同,同時簽下了借條。但是,不久之後張某所在的貸款公司不能繼續經營,幾個合夥人經過商議決定將公司解散。

他們將已經借出的債務進行了劃分,陸先生和周女士的債務被劃歸給其中一個合夥人。在不斷的追討下,陸先生和周女士在一年後將所有的欠款都還清了。催債人當時出具了收條,證明所借的16萬元(包括本息)已經歸還。同時,當初被抵押的房產證、土地證等也都交還給了兩人。

還清了債務的陸先生和周女士以為可以過上清凈的日子了,誰知道一年後他們居然收到了法院的一紙訴狀。將他們告上法庭的是當時與他們簽借款合同的張某,而張某指控的竟是陸、周二人逾期未能還清借款。

張某在提請民事訴訟的過程中,提供了當初三人簽署的合同,同時出具了一張15萬元的欠條。這張欠條上有陸、周二人的親筆簽名。陸先生與周女士看過欠條後覺得奇怪,簽名確實是二人的筆跡,但是欠條內容卻與當初借款時的不同。

兩人表示,當初貸款公司解體時他們的債務關系屬於另一位合夥人而不是張某,而兩人早在一年前就還清了債務。他們向法院出具了收條作為證據。陸、周二人對張某出示的借據表示懷疑,要求鑒定筆跡的真偽,此時卻遭到了張某的拒絕。

當地人民法院受理了該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公訴機關要求對張某出示的借據進行司法鑒定。司法鑒定人員通過對借據上的痕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這張借據是拼接而成。

在事實面前,張某終於無話可說,只能低頭認罪。他承認,為了騙取錢財他偽造了這張假的借據。他無意中發現了有陸、周二人親筆簽名的文件,便萌生了一個邪惡的念頭。

他將簽名的部分剪下,黏貼到一張空白稿紙上進行復印,隨後在空白處寫上了欠款內容。中級人民法院最終判處張某犯有詐騙罪,處以有期徒刑1年,罰金1萬元。

『肆』 偽造2萬元欠條負什麼法律責任

偽造2萬元欠條,數額較大,涉嫌詐騙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內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容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伍』 偽造借條構成什麼犯罪

借條是證明債務關系存在的債權憑證。借條需要是真實合法的,偽造借條是否回構成犯罪,應答當根據具體的事實區別對待:一般情況下,偽造借條,不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或者沒有進行虛假訴訟,那麼很難構成犯罪。比如,偽造借條是因對方確實與偽造人存在債務關系,債務原因並不是借款而是所欠勞務費、租賃費或者其他費用,這類情況就很難認定為犯罪。當然,偽造借條也可能構成犯罪:(1)偽造借條可能構成詐騙罪。詐騙罪成立的要件,偽造證據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的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受害人本身對行為人沒有債務關系,行為人虛構借條可以體現其採用虛構事實的具體行為。(2)偽造借條可能構成虛假訴訟罪。通過偽造的借條進行訴訟,騙取財物的可能構成虛假訴訟。虛假訴訟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陸』 別人偽造借條,如何打贏官司

借條不能如實反映借款關系的,法院不會支持。看偽造的程度,如果內容和簽字捺印均非你所謂,申請司法鑒定就是。

對於出借現金的債權人,特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小額借款的現金交付,債權人具有支付借款的能力,除了借條沒有其他證據的,按照交易習慣,債務人提供借條的,一般可視為債權人已完成了舉證責任,法院會認定交付借款事實的存在。

2、而對於大額借款,涉及幾十萬甚至幾百外的金額,當事人也主張是現金交付,除了借條沒有其他相關證據的,則還要通過審查債權人自身的經濟實力、債權債務人之間的關系、交易習慣及相關證人證言等來判斷當事人的主張是否能夠成立,僅憑借條尚不足以證明交付錢款的事實。

詐騙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塗改借條,增加借款金額,是屬於用虛構事實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涉嫌詐騙,應負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常見的經濟詐騙罪包括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票據詐騙罪等。

(6)偽造借據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詐騙罪處罰情況:

1、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綜上所述,偽造借條是屬於詐騙罪的,會給予法律的制裁。但是詐騙罪的構成,輕重也是有金額的限制的,三萬元一下的一般是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三萬元以上金額不是巨大的,根據情形判刑。

(1) 債權人自身的經濟實力:一般普通家庭不會在家中隨便拿出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現金,這就需要債權人舉證自身的經濟實力。如雙方都是做建材生意的,債權人可向法庭舉證說明:自己門店中有保險箱,取現方便;銀行取現有數額限制,且銀行據門店較遠;必要時可將自己門店一月的現金流量提交法官過目。

(2)交易習慣:債權人需向法庭說明,因行業的原因,本行業內數十萬現金交易較為常見。

(3)相關證人證言:債務人借錢時是否有其餘人在場,以及債務人是否通過第三人向債權人借過錢等事實。

『柒』 修改借據犯什麼罪

自改或偽造涉及當事人基本權益的關健證據,使事物的本質發生的根本變化,且用改動改變的證據作為主證據向他人主張不當利益,則涉嫌了偽造證據罪。在民事訴訟中要求追究其刑事責任。

民事訴訟當事人故意毀滅、偽造證據的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干擾了司法機關正常的訴訟活動。應完善妨害司法罪規定,將民事訴訟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行為規定為犯罪。理由如下:
1.有利於維護正常的司法秩序。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民事訴訟當事人偽造、毀滅證據,擾亂了正常的審判秩序,損害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偽造、毀滅證據行為不論是否得逞,對正常的審判活動都產生了不利影響,它混淆了事實,增加了案件審理的難度,浪費了有限的司法資源。一旦這種不法行為得逞,還可能造成冤假錯案,嚴重干擾正常的司法訴訟活動,最終直接影響到國家司法機關的公信力。
2.有利於維護訴訟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在民事訴訟活動中,一方當事人故意偽造、毀滅證據,是對訴訟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侵犯。一方當事人故意偽造、毀滅證據的行為的目的多是為了獲得非法利益,一方當事人獲得非法利益必然以另一方當事人失去合法利益為代價。對民事訴訟當事人故意毀滅、偽造證據行為予以刑事規制,有利於切實維護訴訟相對方的合法權益。
3.有利於遏制惡意民事訴訟。惡意民事訴訟,是指民事訴訟參加人在沒有正當合法的理由和根據的情況下,採取虛構訴訟主體、法律事實或者隱瞞證據、偽造證據等手段進行民事訴訟活動,意圖通過國家強制力,以達到損害他人權利(益)或佔有他人財物的違法行為。進行惡意訴訟的手段之一就是當事人偽造、毀滅證據。惡意民事訴訟不僅妨害了國家司法機關正常的訴訟活動,還可能使受訴人民法院作出錯誤的判決,進而侵犯被訴人的人身、財產權益,而現行刑法對惡意民事訴訟的懲處是有限的。對於行為人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而提起民事訴訟尚可以「妨害作證罪」予以懲處,但對於行為人自己偽造證據,則無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規定對偽造、毀滅證據情節嚴重的民事當事人的刑事懲罰措施,有利於遏制當事人通過偽造、毀滅證據手段進行惡意民事訴訟的活動。
4.有利於民事訴訟法與刑法銜接。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而我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可見,我國民事訴訟法對當事人偽造、毀滅重要證據的行為規定要追究刑事責任,而我國刑法中卻沒有相應的規定,對民事訴訟當事人偽造、毀滅證據的行為不能進行刑事處罰,民事訴訟法與刑法在規定上就產生了矛盾。對偽造、毀滅證據情節嚴重的行為進行刑事懲罰,有利於充分發揮刑法保障作用,有利於民事訴訟法與刑法銜接。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2015號 發布:2025-09-23 22:37:57 瀏覽:90
經濟法的本質的理解 發布:2025-09-23 22:27:12 瀏覽:193
中國經濟法的內容 發布:2025-09-23 22:16:03 瀏覽:6
隸屬關系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22:10:32 瀏覽:329
原告申請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23 22:09:43 瀏覽:609
新經濟對勞動法的挑戰及處理方案 發布:2025-09-23 21:59:53 瀏覽:748
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3 21:59:52 瀏覽:206
我國具有法律效力的是什麼 發布:2025-09-23 21:59:48 瀏覽:816
合同律師官司費用 發布:2025-09-23 21:52:55 瀏覽:562
促進執法規范 發布:2025-09-23 21:50:21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