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有大小嗎
① 電子公章的大小影響法律效力嗎
電子公章大小、樣式、解析度乃至顏色只是一個視覺上的感受,電子公章要具備版真正的法律效力,應該具備以下權這幾個條件:鎖定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確記錄簽約時間。
我們考慮的,是它能否承載公章的法律效力。根據《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需滿足: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我平台電子公章同時做到了以下三點:
① CA機構頒發CA證書/公安部eID認證系統:採用國家機構認證技術,確保我平台電子合同簽署主體真實身份;
② 防篡改技術:採用國際通用哈希值技術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輕松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
③ 第三方取時技術:精確記錄簽約時間。
因此,採用我平台電子公章簽署的電子合同是具有和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② 法律效力位階問題
根據《立法法》第八十六條 第二項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回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答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可見,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效力相同。地方性法規不屬於部門規章。
③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
(1)時間效力不同: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
(2)層面不同:從宏觀層面看,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內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會各項收益與成本之比,具體包括法律的經濟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法律的內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運轉過程中的投入和產出的問題,具體包括立法效益、執法效益、司法效益、訴訟效益、守法效益等。
(3)法律效力有大小嗎擴展閱讀
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④ 法律效力級別
法律的效力有憲法規定,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只有這個才有權決定,但是憲法是抽象的,它規定的只是抽象的東西。因此,我國根據憲法的授權,制定立法法,對法律法規等的效力進行具體規定。
⑤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效力哪個大
地方抄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屬於襲同一效力位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現沖突的話,由下面的方式進行選擇地方性法規或者部門規章:
1.先由國務院裁決,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
2.但是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PS:我國法律體系的法律位階共有五級,分別是: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⑥ 法律效力的大小排列是什麼呢
我有點郁悶 是以憲法(或根本法)為核心,由不同層次或等級的法律有機結合組成的整體,專在這個整屬體中,憲法(或根本法)屬於第一層次,而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等基本法律屬於第二層次,基本法之下還可能有第三和第四層次的法律等等。與此相適應,較低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是或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即低於)較高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而其他所有層次的法律的效力都是或者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第一層次的憲法或根本法的效力。
⑦ 政策法規之間法律效力的大小
法律效力的大小正好是你的排序。
⑧ 法律法規條例都具有法律效力嗎
有呀 只要是國家立法機關以及具有立法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有存在上位法與下位法,法律適用范圍大小的問題, 下位法不能對抗上位法。
⑨ 法律效力的大小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上位法由於下位法的原則,因為治安處罰法是人大頒布制定,效力當然高於行政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