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同飲酒者負法律責任

同飲酒者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17 23:36:40

『壹』 一起喝酒出現意外事故參與者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具體情節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勸酒等過錯;第二,發生的意外是否因飲酒有直接關系;第三,發生的意外與飲酒是否有因果關系。

不當勸酒、強行勸酒會產生損害後果。如果由於不當勸酒產生了損害後果,除了飲酒人自己負責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個基本常識。

任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均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如果飲酒者對勸酒不加拒絕而造成飲酒過量,並對自己的身體或他人造成傷害,應當首先由他個人負責。即應首先實行飲酒人的自己責任原則。

所以在責任分配時,一般認定由醉酒人承擔主要責任,勸酒人承擔次要責任,即勸酒人一般應在10%至30%的范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下四種情況,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2、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勸阻

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4、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現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1)同飲酒者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賴某、陳某德、陳某鴻、林某,4人在燒烤攤店包廂喝酒。此時張某與陳某香邀請包某,也在該燒烤攤上吃燒烤,因陳某鴻與張某相識,便邀請張某進包廂喝酒。約10時許,包某到達燒烤攤,包廂內的人邀請包某一起進包廂喝酒。

後因朋友間互邀,包某、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聚在包廂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時許,陳某鴻等陸續回家。

此時,包某已明顯處於酒醉狀態,林某明和包某一起離開,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騎著摩托車在前,包某騎摩托車在後,行至上杭縣臨江鎮瓦子街步行街北側入口路段時,包某摩托車碰到步行街用於隔離步行街與上杭縣臨江鎮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頭部撞擊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傷後,被送至醫院急救,因傷勢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上杭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本事故系當事人包某一方違法過錯行為所導致發生,包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事故發生後,包某父母以張某等人作為請客的邀請人並相互勸酒,勸酒行為與包某醉酒有關,應該承擔包某死亡的相應責任為由將共同飲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審理後認為,包某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意識到醉酒後駕駛機動車具有高度危險性,過於自信放任事故發生,造成肇事死亡結果,包某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明顯過錯,應對損害承擔主要過錯責任,確定包某自行承擔9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系共同飲酒者,應當意識到酒後駕駛摩托車是一項危險活動,而未對包某進行勸阻、提醒、制止或護送,違反善良風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過錯,應承擔包某父母損失的1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共同飲酒,造成包某死亡,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對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損害承擔共同連帶賠償責任。遂作出如上判決。

『貳』 哪種行為同桌飲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喜歡和朋友以及同學聚會的人,那麼你一定要注意對方的身體狀況和是否適合喝酒。可是大部分喜歡飲酒的人絕對會忽略對方的感受,甚至他們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勸誡對方喝酒。事實上,如果同桌飲酒者發生了意外,四種行為會使同桌飲酒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首先,用非常刺激的語言勸誡對方喝酒。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適量的飲酒,絕對不會選擇喝大量的酒。一方面是因為喝大量的酒會使個人神志不清,有可能出現大量的意外。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工作,喝酒難免會耽誤工作。這就使得部分朋友會用比較刺激的語言勸誡對方喝酒,比如不喝下這杯酒就不是朋友。其實,喝酒和是否成為朋友的關系不大,大家在聽到相關的話術之後,一定不要為了朋友而選擇喝酒。

最後,朋友開車前來聚會,聚會上喝下了大量的酒,你並沒有將其勸誡你,也會承擔著大量的責任。我國相關法律中對醉酒駕駛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同情或一起聚會的人有義務勸誡對方不要酒後駕車。

『叄』 什麼情況下,同桌飲酒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一般是四種情況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飲酒仍勸酒、讓醉酒者獨自回家、醉酒者駕車不予勸阻。這四種情況對醉酒者會產生很多不能預估的傷害,所以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朋友聚在一起喝點小酒本是好事,只是有許多人喝酒沒度,再遇到刺激勸酒的,很容易喝高喝醉。奉勸大家文明飲酒,不勸酒,小酌即可,既不傷身又不傷情,這才是最好的朋友喝酒的方式。

『肆』 聚會飲酒後出事,同席者要承擔責任嗎

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此,若出現飲酒者飲酒過量導致傷亡,勸酒者也難逃法律責任。還有更多案例分析你們可以去看看「邂逅法律」微信公眾號,她免費給你分析解決,特別好。

『伍』 共同飲酒者死亡,法律是怎樣規定責任的

共同飲酒者死亡,法律是怎樣規定責任的?

俗話說「小飲酌情,豪飲傷身。」我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親朋好友相聚或者單位聚餐時難免會小酌幾杯,以聯絡情感和增進感情,這是合理的社交行為,更是人之常情。我國法律、行政法規等並未規定禁止飲酒,也未規定飲酒是危險行為。

c

《侵權責任法》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

『陸』 一起喝酒出現意外事故參與者應負什麼法律責

民事責任的承擔原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即無過錯即無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無酒不成席,在中國請客、聚餐時喝酒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文化,但有六種行為人要對酒後發生的損害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

第一種是強迫性勸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勸酒,這種人要對被勸飲酒者發生的任何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種是明知飲酒者不能喝酒或身體不適仍勸其飲酒的人,這種人要對對方因飲酒誘發的疾病以及酒後駕車肇事等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種是共同飲酒後任酒友駕車離開的人,這種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的,同飲者不僅要對共同飲酒的夥伴承擔責任,還要對因事故受害的相對方承量相應的責任。

第四種是共同飲酒後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的人,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飲酒者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五種是明知駕車人飲酒而唆使其酒後駕車的人,這種人不但要對發生交通事故的後果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明知駕車人醉酒仍唆使其駕車的還涉嫌危險駕駛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種是酒局的組織者要承擔飲酒適度和酒後安全護送的義務,否則出事後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酒是好酒,宴是好宴,但喝酒有風險,勸酒須謹慎。

熱點內容
法治支持疫情防控 發布:2025-09-23 14:56:22 瀏覽:113
刑事訴訟法182雜 發布:2025-09-23 14:51:38 瀏覽:296
2013年在職法律碩士真題 發布:2025-09-23 14:44:55 瀏覽:492
黨內法規法律 發布:2025-09-23 14:43:08 瀏覽:156
寬容的法官案例答案 發布:2025-09-23 14:24:02 瀏覽:109
兼職到底受不受勞動法保護 發布:2025-09-23 14:21:52 瀏覽:608
土地開發法律服務委託合同 發布:2025-09-23 14:13:13 瀏覽:383
2016勞動法節假日工資規定 發布:2025-09-23 14:10:56 瀏覽:674
我們身邊的經濟法 發布:2025-09-23 14:10:53 瀏覽:780
行政訴訟法180天在哪裡 發布:2025-09-23 14:10:41 瀏覽: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