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白條入賬追究法律責任

白條入賬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26 08:03:55

㈠ 我是個會計,企業老總讓我用打白條,打收條入賬,虛列支出沖費用,做為我個人來講以後可能負啥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9年)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2001年修正)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99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

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並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犯有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第二百一十一條 單位犯本節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三條、第二百零四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零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㈡ 白條入賬處罰依據

白條入賬處罰依據:

1、《會計法》: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2、《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單位、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按照規定開具、使用、取得發票。

3、《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

4、《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條: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特殊情況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

5、《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時,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取得發票時,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6、《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

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3號《稅務部門現行有效失效廢止規章目錄》(2010年11月29日發布)該規章已失效或廢止。列示在下面僅供討論。

9、《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四條第(三)項相關性原則規定,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10、《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納稅人申報扣除的業務招待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提供能證明真實性的足夠的有效憑證或資料。不能提供的,不得在稅前扣除。

11、《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會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否則,不得在稅前扣除。

(2)白條入賬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白條入賬主要發生在以下業務中:

1、涉及到個人行為

付給個人的各種補償、賠償費用,例如:福利費、慰問費、喪葬費、出差補助費,會議會、個人勞務報酬、租用私人財產支付的租金,向個人借入資金支付的利息,在個體小商店購買各種貨物等。這些交易本質上是企業發生費用的行為,但是由於是支付對象是個人,在實務中要開具發票是比較困難的,也是不太容易實現的,因此這部分成為白條的主要源頭。

2、企業的零星無票行為

比如打的費、零星工程費用、臨時工費、小額的維修費,這些費用單價比較小,有的可能才幾塊錢,因此很多都是沒有票據的。

3、公司內部的無票行為

比如一個稍大點的企業可能公司有自己的內部食堂,這個食堂可能耗費的一部分費用是供企業員工福利花費掉的,還有一部門可能是作為業務招待耗費掉的,因此這部分不可能有票據,很可能就是白條入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白條是一種逃避監督或偷漏稅款的行為,是為稅法所不容的。如果企業以收款收據等「白條」而不是發票入賬,收款方就可以把這部分收入隱瞞而不申報納稅,致使國家稅款流失。之所以限制「白條」入賬,就是因為「白條入賬」危害稅收征管,可能導致企業少列收入,多列成本,偷逃稅款。

㈢ 白條入賬如何處罰

題主,請問你是否想詢問會計上使用白條做賬?
白條入賬在會計上是可以的,雖然稅務上不認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會被納稅調整。
不過白條入賬一般不會有處罰,白條作為附件通常是因為無法取得發票,沒有辦法時只能通過白條來作為原始憑證。

㈣ 單位白條子入賬470多萬元,是什麼行為違法嗎

涉嫌逃稅,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就構成犯罪。 逃稅罪是指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七) 三、將刑法第二百零一條修改為:「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㈤ 白條入賬如何處罰

對未構成偷稅的白條入賬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36條的規定,對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單位,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白條入賬處罰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單位、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按照規定開具、使用、取得發票。

2、《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

3、《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條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特殊情況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

4、《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時,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取得發票時,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5、《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

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5)白條入賬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白條入賬的條件:

1、費用合法真實。所謂合法,是指白條費用所支出的項目,不得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所謂真實,就是要堅決杜絕虛列費用支出的違法行為。

2、費用與生產經營有關。與生產經營無關的白條費用不得在稅前扣除,如應由納稅人個人支付的生活費用、用於業務招待費以外應由個人承擔的招待費用等。

3、符合有關扣除標准。稅法對有關費用的扣除標准作了明確規定。如《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四十三條對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標准作了明確規定,超過規定標準的部分不得在稅前列支。

4、費用本身不具「經營活動」特徵。白條費用所發生的項目既不涉及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等項目,又不具備經營活動等特徵,否則就必須按規定取得發票。

二、白條入賬的主要影響

「白條入帳」主要是影響會計確認,以及稅務上的企業所得稅,既然是「白條入賬」那必然就要發生一種業務相對應就是企業的某項資產被「白條」頂替拿走了。

如果說當用非正式單據來當發票用的時候才說是「白條」,那麼從的稅務考慮白條主要對費用及所得稅的影響。

三、白條

所謂白條,是指行為人開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規憑證要求的發貨票和收付款項證據,以逃避監督或偷漏稅款的一種舞弊手段。

㈥ 公司如果用白條入賬,會計師應承擔什麼責任

及到白條的主要法律規范:

1、《會計法》規定: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2、《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單位、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按照規定開具、使用、取得發票。

3、《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

4、《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條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特殊情況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

5、《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時,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取得發票時,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6、《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

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3號《稅務部門現行有效失效廢止規章目錄》(2010年11月29日發布)該規章已失效或廢止。列示在下面僅供討論。

9、《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四條第(三)項相關性原則規定,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10、《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納稅人申報扣除的業務招待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提供能證明真實性的足夠的有效憑證或資料。不能提供的,不得在稅前扣除。

11、《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會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否則,不得在稅前扣除。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已經廢止了,那我還列示在「四」中目的何在?因為在此之前確實有「可以稅前扣除的白條費用」的說法,似乎還很合理很多解釋都是基於國稅發[2000]84號,如果《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今天還有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仔細分析第四十四條、第五十二條規定,在不同費用范疇內用的分別是「有效憑證或資料」、「合法憑證」,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推斷出,「沒有發票的業務招待費也是可以稅前扣除的,因為只要有效憑證或資料,沒有說要合法憑證」而五十二條「合法憑證」,我們應該就要理解成發票了,即沒有發票就不能稅前扣除。

而今,《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已經廢止了,但是企業總有白條的出現,財務人員入賬應該怎麼把握?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要尊重企業所得稅法及其條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根據這個法條來推理:只要是真實、合法、與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支出都是可以稅前扣除的,這里沒有強調一定要發票!既然沒有明說我們便可以據此推理出即使是「白條」在滿足這樣的情況下也是可以扣除的。不滿足條件的「白條」是不可以稅前扣除的。

既然是所得稅稅前扣除,我們必要尊重所得稅的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因為即使說它沒有發票是「白條」違反會計法、違反發票管理辦法你可以罰款、可以處分,但是依據所得稅法,這個支出確實還得扣除!但是對於可否扣除問題很多稅務中介機構在稅務鑒證或者稅務機關在征稅的過程中還是採取的有無「發票」的方式。

㈦ 白條入賬違反了會計法的什麼

白條入賬違反了《會計法》的規定: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白條的解釋:
所謂白條,財務上指非正式單據,即:不合法的便條、白頭單據。白條真正出現的原因是:在白紙上書寫證明收支款項或領發貨物的字樣,作為發票來充當原始憑證,即你用非正式單據來當發票用的時候才說是「白條」。

白條入賬的主要影響:
「白條入帳」主要是影響會計的成本費用確認以及稅務上的企業所得稅,既然是「白條入賬」那必然就要發生一種業務相對應就是企業的某項資產被「白條」頂替拿走了,那麼從的稅務考慮白條主要對費用及所得稅的影響。

㈧ 白條入賬違法了什麼那條法規

違反了會計法,現金管理制度,不得以白條頂庫。、

熱點內容
安陽司法考試現場 發布:2025-09-22 02:16:57 瀏覽:564
安徽大學法律援助項目 發布:2025-09-22 02:03:30 瀏覽:598
法律援助律師英文 發布:2025-09-22 01:52:08 瀏覽:110
合同法解釋二十條 發布:2025-09-22 01:52:04 瀏覽:785
勞動法托崗處里 發布:2025-09-22 01:45:42 瀏覽:473
徐顯明法治 發布:2025-09-22 01:45:41 瀏覽:863
民法填平原則 發布:2025-09-22 01:45:31 瀏覽:216
固定刑法 發布:2025-09-22 01:30:25 瀏覽:198
黨要控制司法 發布:2025-09-22 01:30:19 瀏覽:625
辛普森案司法 發布:2025-09-22 01:29:32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