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如果沒有事實證據審請受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沒有事實證據審請受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26 14:26:49

❶ 舉報人沒有證據舉報他人要負法律責任

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 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第一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根絕以上兩條確定是可以舉報的。

❷ 沒有任何證據就對公民抓捕判刑的,公檢法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情況不明不好講,從法律上來講,如果你所說的有充分的證據證明的話,他們應該承擔相應的國家賠償責任

❸ 沒有證據怎麼辦

沒有證據法院也會受理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只要原告是直接利害關系人,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法院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法院就必須受理;對於一方當事人沒有證據支持的事實和訴訟請求,只要對方當事人認可,法院就可以支持。 對方負有舉證責任。作為民事訴訟的一項證據制度, 誰主張誰舉證已廣為人知,但此制度也有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下稱<意見》)第74條規定: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責任的。 申請法院調取、收集證據。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自行調查收集。應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有以下幾類:1.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並已提出調取證據的申請和該證據線索的;2.應當由人民法院勘驗或者委託鑒定的;3.當事人雙方提出的影響查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據材料相互矛盾,經過庭審質證無法認定其效力的;4.人民法院認為需要自行調查收集的其他證據。 復製件、親屬可作證。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8條規定: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當然,復製件的證明力不及原件。因此,在肯定復製件的證據效力的同時, 《意見》規定, 證據材料為復製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者原件線索,沒有其他材料印證,對方當事人又不承認的,在訴訟中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換言之,證據材料雖為復製件,只要對方當事人予以承認,或者有其他證據材料可以印證,或者與原件、原物核對過,便可作為甚至可以單獨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同時,當事人親屬也可以作為證人,當然,其提供證言的證明力顯然低於其他與當事人無利害關系的證人提供的證言。

❹ 法律問題咨詢。如果到法院起訴,誰舉證。沒有證據證明怎麼辦

你好,
證據材料是指一切未經查證屬實,由司法機關、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收集到的,在訴訟中被提出用以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材料。舉證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訴訟的成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第四條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條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條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第七條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第八條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 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當事人委託代理人參加訴訟的,代理人的承認視為當事人的承認。但未經特別授權的代理人對事實的承認直接導致承認對方訴訟請求的除外;當事人在場但對其代理人的承認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當事人的承認。 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承認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第九條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❺ 如果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怎麼起訴法院才能受理

你好,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法院也會受理民事訴訟,也會立案審理。

法院受理訴訟的條件是:有明確的被告、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

有沒有證據不影響法院受理訴訟,證據能否支持訴訟請求,是法院審理解除需要查明的事項。如果沒有證據證明訴訟請求,法院將會駁回訴訟請求。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6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這一規定說明,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事實條件,即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實,是指有被客觀、真實的證據所證明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預備、實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這不意味著證實犯罪的證據需要確實充分,但也不應是辦案人員憑估計、猜測得出的結論。這里所指「有犯罪事實」,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經發生,即有犯罪的客體和客觀要件;而對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查明則不是立案的必要條件,而是立案後需要進一步查清的問題。因此,此時的證據並不要求達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獲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實和情節。

二、法律條件

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立案追究的行為,必須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罰應罰性的行為,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確需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才予以立案。

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通過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犯罪己過追訴時效期限的。我國刑法對追訴時效作了明確的規定,在立案過程中理應遵守執行。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特赦是國家對某些犯罪或者特定的犯罪人免除刑罰的一部或全部的措施。已經赦免得罪行,不應立案追究。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屬於刑事自訴案件,被害人依法享有決定是否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自主權。

(5)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刑事責任的承擔者已不存在,再追究死者的刑事責任已沒有意義,故不予立案。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如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所造成的危害結果不負刑事責任。

以上情形只要屬於其中之一者,就應當決定不立案。已經立案追究的,在偵查階段應撤銷案件;在起訴階段應不起訴;在審判階段應終止案件或者宣告無罪;在執行階段應按審判監督程序依法重新審理。

自訴案件的立案與公訴案件的立案不同,它把立案與起訴和受理相重合,並與審判相連接。即自訴人起訴後,只要符合立案條件,人民法院就應當受理;人民法院立案後,不經過偵查、提起公訴,直接進行審判。因此,對立案條件除應具備上述條件以外,根據法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案件屬於自訴案件的范圍。

2.案件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3.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能夠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4.起訴的主體是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❻ 民事案件沒有證據可以立案嗎

民事案件沒有證據可以立案,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主要是看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立案條件,而並不是當事人是否有證據,但沒辦法勝訴,甚至有可能被指證為誣陷,所以,一定要取得確鑿證據在起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
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❼ 證人沒有證據能追究法律責任嗎

證人如果出庭作證,所說的證詞沒有證據證實和事實依據,法官一般不會採納該證言的,但在民事案件中,一般也不會追究證人的法律責任的。

熱點內容
葯物治療的道德要求 發布:2025-09-22 00:31:54 瀏覽:880
合同法保證金租賃 發布:2025-09-22 00:16:48 瀏覽:83
學校規章制度作文800 發布:2025-09-22 00:16:32 瀏覽:180
刑法與進步 發布:2025-09-22 00:09:58 瀏覽:599
江蘇法院訴訟服務 發布:2025-09-22 00:05:21 瀏覽:242
吉林長春法院 發布:2025-09-21 23:53:03 瀏覽:295
山西省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1 23:43:54 瀏覽:847
杞縣人民法院法官名單都誰 發布:2025-09-21 23:34:58 瀏覽:766
視聽教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1 23:33:39 瀏覽:745
製造計量器具許可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1 23:30:38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