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精神分裂症受法律責任嗎

精神分裂症受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12-01 03:34:37

Ⅰ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受法律保護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涉及各種法律問題最多的一組疾病。探討和研究其刑事責任能力和法律關系的評定,不僅能推動司法實踐中各種相關問題的解決,也能推動我國司法精神病學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的法制建設。
【關鍵詞】精神分裂症 刑事責任能力 法律關系 評定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於青壯年緩慢起病,具有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障礙及精神活動不協調。在我國,精神分裂症是涉及各種法律問題最多的一組疾病,在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案中約佔70%。患者往往受精神症狀的影響支配,常常出現傷害、兇殺、強奸、放火等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成為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涉及刑事責任能力問題;有的因外傷或其它原因而發病,而涉及法律關系評定問題。以下,筆者試述之。
一、精神分裂症概述
精神分裂症屬於內因性疾病。一般認為,遺傳、個性缺陷等內在病理因素是導致發病的主要原因,而軀體因素、社會因素等外在因素是誘發原因。
該症患者通常意識清晰、智能良好,有的病人在疾病過程中可出現認知功能損害。其自然病程分持續進行和間斷發作兩種形式。持續進行者病程往往遷延不愈,逐漸呈精神衰退狀態。間斷發作者在病情發作一段時間後,間隔以緩解期,緩解期精神活動可基本恢復正常,也可遺留一定的精神症狀或精神缺損。但隨著復發次數的增多,部分患者可逐漸出現精神衰退;也有的僅發作一次,緩解後不再發作且無精神缺損者。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刑事責任能力評定
刑事責任能力指行為人在實施危害行為時,對所實施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後果的辨認能力以及有意識的控制能力。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精神正常的人都具有刑事責任能力。而對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責任能力評定,我國《刑法》第18條明確規定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一是醫學要件,即必須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學要件,即造成危害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控制能力。據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刑事責任能力的評定有以下三種分法:
(一)無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造成的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處於發病期且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或控制能力;或者患者處於衰退期,精神活動不穩或殘余病態觀念誘使,可能作出嚴重危害社會行為。在這些情況下,該患者不負刑事責任,即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二)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即患者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未完全喪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這些能力有所減弱的,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處於發病期,但作案行為與精神症狀不直接相關;或間歇期緩解不全,遺留不同程度後遺症的。在這些情況下作案,其辨認能力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削弱,應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間歇期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處於間歇期且無任何後遺症狀;或者患者病情完全緩解,病程完全平息,在這些情況下,患者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應評定為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以上只是刑事責任能力評定的一般原則,但每個安靜都具有特殊性,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依據我國《刑法》第18條的精神,首先確定醫學診斷,明確是否具有精神分裂症,作案時處於何種病程階段。然後分析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與作案時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因果關系進行評定。
三、精神分裂症法律關系的評定
法律關系是指公民涉及的精神損害及相關的問題。精神損害是人體受機械、理化、生物或心理等致病因素作用後出現的精神障礙。法律關系的評定將直接關繫到對加害人的法律責任及經濟賠償問題。其評定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一)精神損害與精神分裂症存在直接因果關系的
如果重度顱腦損傷以後出現了精神分裂症或分裂症樣精神病,應評定為重傷。後果較輕的,可根據實踐情況評定為輕傷或輕微傷。需要注意的是,對顱腦損害所致精神障礙程度評定,一般需由損失起經過半年以上的觀察後方可作出評定。
(二)精神損害與精神分裂症存在間接因果關系的
由於精神損害的特殊性,在評定只有間接因果關系的案件時,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侵害手段、場合、行為方式、傷害後果、過錯原則等具體情況,全面分析,綜合評定。如果輕微或輕度顱腦損傷,或軀體損傷後出現了精神分裂症,則可參照《人體輕微傷的鑒定標准》和《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作出相應評定。如果精神創傷後出現精神分裂症且兩者之間有一定因果關系,則可評定為輕微傷,但加害人必須承擔「一次性」精神損害賠償金。
由於法律關系的評定十分復雜,而我國沒有統一的評定標准,只能根據「傷」與「病」的關系,並參照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條文,實事求是地作出評定。
結語
精神分裂症是典型且高發的精神疾病,同時也是涉及各種法律問題最多的一組疾病。有效地探討和研究精神分裂症及其刑事責任能力和法律關系等相關問題,不僅能推動我國司法實踐中各種相關問題的解決,也能保障廣大公民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合法利益,更能推動我國司法精神病學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的法制建設。

Ⅱ 精神分裂症受法律保護嗎

被保護,因為這類人群不承擔任何責任,無論被打還是打人都無罪,責任另一方承擔

Ⅲ 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以免刑事責任嗎

那要看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時是不是精神病發作期間,如果實施行為時是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的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後,那是不負刑事責任的,但如果不是這種情況, 那就要負刑事責任了。

Ⅳ 精神分裂國家有什麼規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的信息受法律責任嗎

需要到三甲醫院開證明的,並且也根據程度,不會全免法律責任(如果全免這輩子呆在「監獄」(特殊精神病房)沒跑了)

Ⅳ 精神分裂症人用承擔刑事責任嗎

想要用精神分裂症來免刑,那隻能說:除非是心神喪失,不然不可能免責。什麼是心神喪失,就是連自已在做什麼事情都已經沒有辦法判斷,那麼這一種症狀和狀態,不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不會被判死刑,但是需要住在醫療機構治療,而且要待很長的時間。

Ⅵ 精神分裂症患者犯法法律制裁嗎

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症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

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

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6)精神分裂症受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一、精神病犯罪者共分為三類:

1、在意識障礙下產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精神病患者。意識障礙見於多種精神病,如癲癇性意識朦朧狀態,某些葯物引起的意識朦朧狀態,病理性醉酒狀態,反應性意識朦朧狀態,癔病性意識朦朧狀態以及某些病理性激情中的意識障礙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患者產生違法犯罪行為。

2、智能缺損狀態下產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精神病患者。先天性精神發育遲滯、老年性痴呆、器質性腦疾患的某些階段,都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危害社會的行為。

3、意識清晰、智能正常狀態下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精神病患者。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意識清晰、智能正常的情況下,仍可能存在幻覺、妄想,特別是言語指示性幻聽和被迫害妄想,支配其作出有嚴重危害的行為。躁狂症患者雖意識清晰、智能正常,但因極度興奮,難以自控,也會作出傷害行為。

二、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期間,是無責任能力的。但本病易於復發,並在緩解期遺留不同程度的精神衰退,因而對其緩解期.的責任能力,應根據其精神狀態具體分析,若殘留明顯的精神症狀和人格缺陷,使其辨認能力不準確,控制能力不健全,則不具備完全的責任能力;

若緩解期長,未遺留精神症狀,則具有責任能力。精神分裂症病人還常常涉及婚姻、合同、遺囑繼承、揮失賠償等民事問題,對此應依據有法律,按照人道主義原則,結合具體病人的精神狀態,病情發展及預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作出妥善處理。

在其發病期間,原則上不宜辦理各種法律手續,應等到緩解期後再辦理。若病程遷延,轉為慢性,病人意志衰退,脫離現實,喪失理智,難以料理自己的生活,應判定為無行為能力,其民事法律手續應由監護人代理。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發病期,也不能作證人。

對於雖然造成刑事案件但因被判定為無責任能力而不予處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應給予監護治療,特別是造成過重大惡性案件者,常可因疾病復發而再次危害社會,對此應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Ⅶ 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是否負法律責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依該條規定,是否承擔刑事責任要經過司法精神病鑒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 第一百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結論的,應當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 第一百七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第一百七十三條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因此,精神分裂症者的民事責任由監護人承擔,不能免除。一旦訴訟,依法需要由法院認定是否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被害人有過錯,可以減輕其責任。 謝謝您的法律支持!!!社會需要法制,人民需要法制,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要有點良知,基層更需要法制,它是社會組成的元素。派出所與基層黨委、黨支部組成類似黑社會的東西又能找誰解決,所以黨政民皆需法制。教育對良民,不對惡民,殺人犯花錢能免災(無罪或微罪),貪污犯要免死刑,毛主席在世也會被氣死。毛主席啊共產黨人民心中的紅太陽----滋潤、溫暖、紫外線!!!生命的源泉!

Ⅷ 精神分裂症算無民事責任嗎

不是。民事領域不同於刑事領域,在行為時不具有(不完全具有)認識和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有財產的,以自己財產承擔相應的責任,無財產的,由監護人承擔。
附《民法通則》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侵權法》
第三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Ⅸ 精神分裂症殺死人是否犯法

您好,一般來說,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是病發的時候是沒有正常人的自製能力的,所以很難判定是否有罪。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於青壯年緩慢起病,具有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障礙及精神活動不協調。在我國,精神分裂症是涉及各種法律問題最多的一組疾病,在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案中約佔70%.患者往往受精神症狀的影響支配,常常出現傷害、兇殺、強奸、放火等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成為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涉及刑事責任能力問題;有的因外傷或其它原因而發病,而涉及法律關系評定問題。以下,筆者試述之。

一、精神分裂症概述

精神分裂症屬於內因性疾病。一般認為,遺傳、個性缺陷等內在病理因素是導致發病的主要原因,而軀體因素、社會因素等外在因素是誘發原因。

該症患者通常意識清晰、智能良好,有的病人在疾病過程中可出現認知功能損害。其自然病程分持續進行和間斷發作兩種形式。持續進行者病程往往遷延不愈,逐漸呈精神衰退狀態。間斷發作者在病情發作一段時間後,間隔以緩解期,緩解期精神活動可基本恢復正常,也可遺留一定的精神症狀或精神缺損。但隨著復發次數的增多,部分患者可逐漸出現精神衰退;也有的僅發作一次,緩解後不再發作且無精神缺損者。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刑事責任能力評定

刑事責任能力指行為人在實施危害行為時,對所實施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後果的辨認能力以及有意識的控制能力。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精神正常的人都具有刑事責任能力。而對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責任能力評定,我國《刑法》第18條明確規定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一是醫學要件,即必須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學要件,即造成危害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控制能力。據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刑事責任能力的評定有以下三種分法:

(一)無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造成的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處於發病期且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或控制能力;或者患者處於衰退期,精神活動不穩或殘余病態觀念誘使,可能作出嚴重危害社會行為。在這些情況下,該患者不負刑事責任,即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二)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即患者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未完全喪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這些能力有所減弱的,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處於發病期,但作案行為與精神症狀不直接相關;或間歇期緩解不全,遺留不同程度後遺症的。在這些情況下作案,其辨認能力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削弱,應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來源:http://china.findlaw.cn/

熱點內容
51找律師網 發布:2025-09-21 00:08:22 瀏覽:457
青海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1 00:08:16 瀏覽:529
刑事法律援助中的文書製作 發布:2025-09-21 00:03:02 瀏覽:637
法院上午開庭時間 發布:2025-09-21 00:02:14 瀏覽:739
社會與法原來是條狼 發布:2025-09-21 00:02:07 瀏覽:605
出納人員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20 23:42:02 瀏覽:225
唐福珍事件行政法分析 發布:2025-09-20 23:34:39 瀏覽:595
古代插針刑法 發布:2025-09-20 23:28:43 瀏覽:671
耶林刑法 發布:2025-09-20 23:18:24 瀏覽:559
一期臨床實驗檢測法規 發布:2025-09-20 22:49:58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