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代言廣告的法律責任探析論文提綱
① 明星代言廣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從何法可找到
1、《廣告法》在第38條明確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專購買商品屬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姓名、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2、《食品安全法》第55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② 明星虛假代言的法律責任的相關發條,最近要寫關於這方面的論文。麻煩給下具體思路。主要是虛假代言的歸責
明星或者其他公眾人物代言廣告,這種現象早已存在,國外早已有之,然而,近年來新興醫院事件、億霖事件、SK-Ⅱ化妝品事件、藏秘排油茶事件等等層出不窮,這些事件使得公眾熟知的明星們站到了風口浪尖上。尤其是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這些事件將公眾的目光聚焦到了廣告代言人的法律責任問題上,使他們成為了社會輿論的焦點。筆者不懷疑媒體有炒作之嫌,但基於職業習慣,更有興趣將明星「代言門」問題引入法律場域加以思辨。
一、明星代言是法律問題還是道德問題
在市場經濟的運作中,消費需求與市場的佔有份額往往成為企業的追逐對象,明星和品牌合作自然也無可厚非,最好的結果是:品牌借明星之力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明星也借品牌的推廣增加了媒體的曝光度,提升了自己的價值。然而,由於代言廣告過分誇大產品的功能與品質,在客觀上誤導了消費者,而且由於給部分消費者造成了人身以及財產方面的損害。在譴責商人無良、政府失察之餘,我們更須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明星代言是法律問題還是道德問題。
我們知道,明星代言產品或者品牌,是要收取不菲的代言費的,而這筆代言費並非像明星們認為的那樣:是商家自己出資給付的。而事實上, 這筆費用最後會計入產品或者服務價格之中,最終由廣大消費者埋單。因此,雖然,代言明星沒收消費者錢,也沒做產品,更沒賣產品,根據現有法律體系從技術上分析,明星與消費者之間並不存在法律關系;既然二者之間沒有法律關系,就無需承擔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明星代言引起公眾指摘,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而非法律問題。然而,利益與風險相一致乃是法律基本原則,高額代言費對應幾近於無的法律責任,顯然違背了法律的宗旨,法律技術的適用結論與法律原則的內在精神發生了背離,不能就以此表明純粹根據法律技術推理的合理性。
這首先關涉到法理學上法律調整對象的理論。一般認為,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制不是無界限的,法律必須尊重道德、宗教等社會規范。此固有理,但法律與道德存在交叉領域,一些重大的、關乎公益的道德問題往往也上升為法律問題。據利益與風險相一致原則可知,這不但是起碼的商業倫理,也是基本的法律精神。不能僅僅放任處於徹底的商業邏輯支配之下,更應該將其行為納入法律調整范圍,並且在具體規范設計上尋求權利與義務的對等、利益與責任的平衡,在明星廣告泛濫的當下,具有理論上的正當性和事實上的合理性。
二、明星代言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158票贊成、3票反對、4票棄權獲高票通過。該法第五十五條明確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這一條確立了在食品領域虛假廣告代言人的連帶責任。但是,《食品安全法》畢竟是特殊法,適用的范圍也更加有限,除此之外,我國關於明星代言的法律規定幾乎屬於空白。
基於此,筆者主張再從民法的角度進行具體審思。民事主體之間相對性的法律關系,主要有合同和侵權兩種主要類型。根據合同法,合同的核心要素是意思表示,其成立是要約與承諾的合意,但明星代言的本質與合同迥異。首先,明星與特定的消費者並不屬於合同的相對方,主體不適格;其次,明星代言並不具有意思表示的因素, 更沒有與消費者形成某種法律關系的意圖;再者,明星代言通過媒體向不特定的公眾發布,這與要約針對特定相對人的特徵不符。那麼明星代言是否適用侵權法那?毒奶粉致嬰兒腎衰竭,屬於產品責任這一特定侵權類型,法定責任主體是製造者和銷售者。從字面上看,代言明星並不在責任主體之列,根據「法無明文不加責」的原則,法律上似乎無從非難明星。
筆者以為,法律具有明顯的滯後性特徵,僅僅靠道德來調整是不足以維護大多數人的權益的。不能讓代言問題產品的明星們的行為游離於法律責任的藩籬之外。但是,侵權的救濟手段也面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若為一般侵權,那麼即使存在問題產品,存在對公眾的致害後果,但是這種後果與明星的代言行為似乎毫無因果關系,所以不屬於一般侵權,而在幾種特殊侵權的規定中顯然也沒有規定這樣的條款。
然而不問良莠唯利是圖的代言行為已經使得偽劣產品大行其道、流毒更廣,從損害控制的目的出發,明星代言需承擔一定的「准侵權責任」。而法律技術上的問題我們可通過擴張解釋來實現。
1、主體上的擴展解釋。在如潮水般的代言廣告中,我們發現不僅僅是明星,在關繫到人體健康的食品、葯品領域甚至所謂的專家、學者也不乏之,如果僅僅局限於明星這一狹小領域,顯然不能達到良好的規制效果。所以應該對「明星」做擴張性解釋為:為公眾所熟知的,能夠對人們的心理起到一定引導、暗示作用的社會公眾人物。
2、通過對產品責任規范進行目的性擴張解釋,將代言行為視為「准銷售行為」。這種主張絕非荒謬。其一,收代言費時依據商業規則,代言產品出現事故時卻援引道德庇護,這種雙重標准有違「利益與風險相一致」原則。其二,高額的代言費意味著明星對產品瑕疵有較高的注意義務,明星在代言時即應當對可能的產品責任有一定預見。其三,明星代言行為屬於間接致害行為。人類步入信息社會以來,明星藉助各種媒體已深入社會生活,吸聚公眾信賴,其代言行為對消費行為的誘導或強製作用不容否認,社會觀念上已逐漸認定明星代言與產品損害之間的間接因果關系;同樣是具有合理公信力的中介行為,明星代言也應與時俱進地納入侵權法視野。
3、對於明星代言行為實行差異性的歸責原則。根據法學上的共同侵權理論,若明確規定代言問題廣告當然承擔連帶責任顯然過重。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在產品責任中,明星與製造者、銷售者所處的角色、地位畢竟不能一視同仁。認為廣告代言人的責任應該不同於生產商的產品質量責任,明星應當承擔相應的過失責任,可能導致讓明星去承擔生產商的責任,因此承擔「差別責任」。
這種「差別責任」應當將廣告代言的法律責任種類擴大到絕對責任、嚴格責任或無過錯責任,而不僅僅是「過失責任」。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連帶責任」本質上仍屬於民事上「過失責任」的范疇。
首先,依筆者之見,應當區分明星的主觀心態並依據廣告代言人他或她所代言的產品與人的權利的密切程度的不同或廣告對象的不同來詳定法律責任,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相應的過錯責任」。 一般說來,食品和葯品,這些東西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健康權甚至生命權,對於這種與生命和健康密切相關的產品的廣告代言人,法律應規定承擔「絕對責任、嚴格責任、無過錯責任、」才符合「損益相抵」的原則。從這個角度講,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連帶責任」還是有些偏輕,而不是過重。這樣做是不是太嚴格了呢。一點都不嚴格,在有些國家,食品代言就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有些國家乾脆規定嚴格禁止代言葯品廣告。
其次,還應當從廣告對象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實行差別責任。比如對象為兒童或老年人的廣告,其責任就應當加重。這個原則在很多國家就是這樣適用的。這種差異性也應當在具體的責任承擔方式上有所對應。比如代言內衣廣告的責任應當重於代言外衣廣告的責任。與此類似,代言與皮膚密接觸出的化妝品廣告的責任就應當重於代言其他與人身沒有接觸的產品的責任。
如果確無過錯,則應當在實際取得代言費的范圍內承擔有限補充責任,在製造者、銷售者或保險公司(如有責任險)無力賠償情況下始引發這一責任。從合理分配責任的角度來看,較之比照產品責任的思路,也更為合理。
③ 《淺析明星代言的法律責任》論文選取的背景及意義
代言的法律責任承擔在於是否存在欺騙或誤導受眾事實。
④ 廣告代言有什麼法律責任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先行賠償。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4)明星代言廣告的法律責任探析論文提綱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八條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不得利用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
對在虛假廣告中作推薦、證明受到行政處罰未滿三年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利用其作為廣告代言人。
⑤ 明星代言廣告該不該承擔法律責任
明星代言產品廣告必須承擔法律責任,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
自古道;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你不能對你所作的產品質量有所保證,欺
騙和誤導消費者,而且你還拿了產品商的廣告費,你不能只是為了錢而作
廣告,應為你代言的廣告給廣大消費者造成的損失和人身安全負有責任。
像:「三鹿奶粉」坑害死了多少人,你說你不承擔法律責任行嗎?
明星代言廣告,多是沖著豐厚的廣告費去的,如果他們在代言之前,對
所作的產品有所了解,並且自己親身用過此產品,證明該產品質量和效果確
實不錯,是可以代言的。
明星代言產品廣告,首先應想到的是法律責任,想到消費者的權益,不
能只求為錢去稀里糊塗的作廣告。如果能想到這些,就會給自己減少很多煩
惱,
就會使社會風氣好起來,就能減少很多坑害消費者的事情。
明星代言廣告,是應有良心和社會公德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法律意識,
如果明星代言廣告都能以法令為依據,以社會公德、消費者權益為准繩,就
會使我們的社會風氣純潔的多,對明星的名譽也會有好的口碑!
問題在於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完整的關於明星代言廣告方面的法律出台,
法律的滯後,讓不少壞良心的人鑽了空子。
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2e45e480100brac.html
⑥ 虛假廣告之明星代言研究的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1本課題研究的意義2 研究內容3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和研究進度
近年來,名人代言的廣告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其廣告投放的頻次不斷增長。雖說,名人代言廣告本無可非議,但凡事都要有個底線。不能只要商家給錢就什麼話都敢說,甚至明目張膽地說假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底線不僅是選擇代言產品的底線,更是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所必須有的底線。
保健食品、葯品作為特殊商品,無論是醫療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還是食品,全都關乎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在歐美發達國家,名人代言廣告都被視為「證言廣告」和「明示擔保」,一旦廣告不實,消費者可以據此擔保索賠。如美國明確規定名人代言廣告必須是產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否則就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因此,名人對於代言廣告往往是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如英國巨星貝克漢姆每年都要接拍大量廣告,但在接每個廣告之前,他都會聘請一個由專家組成的團隊對相關產品進行嚴格地調查和檢驗,對調查結論不理想的產品廣告,他絕對不接。其理由是「支付不起聲譽的損失」,因此可以說,名人在為產品做廣告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做廣告。而在國內,名人代言廣告則主要是依靠簡單的誠信或道德來維持的,難免有時顯得軟弱無力。
有鑒於此,從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的角度考慮,必須對名人代言廣告加以規范。虛假廣告不僅要從誠信、道德角度來規范,更要加大違規成本,關鍵是要用法律來懲罰杜絕此類現象。
⑦ 明星代言法律責任制度研究是不是屬於國際商法
不能抄一概而論,如果所研究的襲對象,只是單純的明星在國內的代言,無關跨國經營活動的,則不屬於國際商事關系,不屬於國際商法的研究范疇。
一、國際商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的調整對象是國際商事關系,這種關系是各國商事組織在跨國經營中所形成的商事關系。
二、凡調整同一種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1、商事,按地域,可以分國內商事,國際商事。
2、依法學的一般理論,劃分法律部門的主要標准為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其次為法律的調整方法。因此,單純的研究明星在國內的代言制度,不能稱之為國際商法的范疇。
⑧ 明星代言廣告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您是否認為知名品牌的廣告比普通品牌的廣告更可信?您認為明星是否應該在內代言前對所代言容產品進行調查,至少有所了解?對於近段時間很多明星代言產品出現的問題是怎麼看待的 如果明星代言鑽法律的空子要怎麼制止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