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滿18歲服不服法律責任
A. 未滿18歲不負什麼法律責任
也是要負刑事責任的
不過量刑會輕 最普通的是不用判死刑
B. 不滿18歲的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不滿"的含義不明確,是17歲多,不滿18歲,還是籠統的比18歲小.
其實法律責任任何年齡都要承專擔,民事屬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憲法責任各有不同.
我想你本想問的可能是"不滿18歲的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刑法規定14歲一下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對八種重罪負刑事責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16歲以上的負刑事責任.當然刑法也規定對18歲以下的青少年從輕減輕處罰.
如果你只問"不滿18歲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那肯定要負的.比如憲法規定受教育是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義務是構成責任的前提,6歲的小朋友不念書,也要負法律責任,呵呵.
C. 未滿18歲要受法律責任嗎
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在18歲前 由監護人承擔 刑事責任的話,14歲之前不負民事責任,14-16歲的對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注意要重傷,輕傷不負刑事責任) 搶劫 強奸 販賣毒品(注意其他任何毒品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放火 爆炸 投毒負刑事責任。16-18的,負刑事責任,但從輕處罰。
D. 未滿18歲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已滿16周歲就可以負刑事責任,未滿18可以減輕處罰。
已滿8周歲到16周歲屬於限製版行為能力人,負不完權全責任民事責任;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以自己收入為生活來源的屬於完全行為能力人,可以負完全民事法律責任
E. 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在法律上是如何定義的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歲的不適用死刑。已滿16周歲不滿18歲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別嚴重,可以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中國《民法總則》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5)沒滿18歲服不服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律上規定年齡滿18周歲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人體的一切機能開始走向成熟,被社會定義為「成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呵護,但是可以享受成年人享有的任何權利,開始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18歲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法律界限,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未成年工是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是勞動法的主體,享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
參考資料:
十八周歲-網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F. 未滿18歲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抄》第十一條襲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刑法》
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因此, 「未滿18歲的人真的不需要負法律責任」這種說法是錯的。
G. 請問不滿18歲的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不滿"的含義不明確,是17歲多,不滿18歲,還是籠統的比18歲小.
其實法律責任任何年齡都要承擔,民事責內任,刑事容責任,行政責任,憲法責任各有不同.
我想你本想問的可能是"不滿18歲的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刑法規定14歲一下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對八種重罪負刑事責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16歲以上的負刑事責任.當然刑法也規定對18歲以下的青少年從輕減輕處罰.
如果你只問"不滿18歲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那肯定要負的.比如憲法規定受教育是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義務是構成責任的前提,6歲的小朋友不念書,也要負法律責任,呵呵.
H. 不滿18歲的人簽的賠償協議有法律責任沒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分二種情形
一、正常情況下,未滿18歲的人,依法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簽訂的賠償協議,未經其法定代理人(監護人)追認的,無效。
二、我國《民法通則》規定:16周歲以上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如果屬於此類情況,則其簽訂的賠償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2條的規定: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必須同時具備二個條件:
1、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而不是別人資助,接受饋贈等方式取得財產;
2、必須以此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包括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一般需要,並能維持當地群眾的一般生活水平。
I. 16周歲未滿18周歲是不是完全民事責任人
不是,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按照解釋,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國《民法總則》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9)沒滿18歲服不服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完全民事責任人法律認定:
1、八周歲(含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2、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3、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J. 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違法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違法,是否承擔法律責任需要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而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不承擔刑事責任。
對於依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未成年人,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或者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一)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
(二)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歲以上的;
(四)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嬰兒的。
(10)沒滿18歲服不服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二條,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六條,訊問、審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員到場。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應當保護被害人的名譽。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七條,對羈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應當與成年人分別關押。 羈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應當對其進行義務教育。 解除羈押、服刑期滿的未成年人的復學、升學、就業不受歧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八條,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網路等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機關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根據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犯罪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
對於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學生,在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學籍。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條,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條,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未成年犯在被執行刑罰期間,執行機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對未成年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七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對因不滿十六周歲而不予刑事處罰、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處非監禁刑罰、被判處刑罰宣告緩刑、被假釋的未成年人,應當採取有效的幫教措施,協助司法機關做好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可以聘請思想品德優秀,作風正派,熱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離退休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協助做好對前款規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八條,依法免予刑事處罰、判處非監禁刑罰、判處刑罰宣告緩刑、假釋或者刑罰執行完畢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