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搬遷人失聯法律責任
1. 祖屋被人強行拆遷要怎麼追究責任
關於強行拆遷,我國多部法律都規定了拆遷方應當承擔法定責任。《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明令禁止暴力強拆行為並且規定了相關責任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其中第27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31條規定:「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2. 拆遷戶主聯系不上,報失蹤不夠立案條件,更改戶主不給辦理,怎麼辦
《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兩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他為失蹤人。宣告失蹤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一)有下落不明的事實。如發生洪水、地震、戰爭等情況。如果知道某人在某地,即使很久沒有回來,也不能認為失蹤。
(二)下落不明必須滿兩年。其中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算。
(三)必須由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利害關系人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與被宣告人失蹤的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公民和法人。
(四)必須經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失蹤,任何單位與個人沒有這個權利。
3. 人口失蹤多年不知生死,拆遷補償能享受嗎
你好,民法規定是失蹤滿兩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雖說無音訊有了七年,但是只要相關得利害人沒有向法院申請宣告失蹤,那就不能算是失蹤人,他戶口仍在,那相關權益仍有。希望能幫到你
4. 我家的房子被政府下限期搬遷決定經高院判政府違法但不撤銷,申請區法院強制執行,砍傷了人要承擔責任嗎
我認為政府也有一定的責任,既然是政府違法在先,還要強制執行,但是砍傷人是不對的,有理講理,不能動武,砍傷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因為有前提的原因,只要認罪態度好,可能會判的輕一些。
5. 受恐嚇的被拆遷人怎麼處罰
拆遷人恐嚇被拆遷人的給予的處罰是由所在市、縣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對被拆遷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直接責任人員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6. 關於失蹤人口的拆遷賠償問題,希望法律相關人士予以幫助,謝謝了
一、首先要宣告失蹤。失蹤在法律上的概念必須由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對下落不明滿一定期間的人宣告為失蹤人二、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6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宣告公民失蹤,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必須有公民下落不明滿2年的事實。 2.必須是與下落不明的公民有利害關系的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3.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提出申請。三、經人民法院3個月公告,該公民仍然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應確認申請該公民失蹤的事實存在,並依法作出宣告該公民為失蹤人的判決。依照《婚姻法》可以離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7. 現在面臨拆遷,我是被拆遷人嗎能得到賠償嗎
如果你是營業中的商店,現在要拆遷,可以得到以下的賠償: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補償給房產所有人);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四)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補償給房產所有人及租賃戶)。
同時,補償承租人是需要與出租人協商解決的,法律法規並沒有規定商鋪拆遷,租戶就一定會有賠償的,對於給承租人造成的實際損失,承租人是可以要求出租者承擔賠償責任的。
任何地方進行拆遷,都要將拆遷補償辦法進行公示。對於拆遷中的裝修費補償,承租人是能夠得到一部分的,拆遷辦應與房東或承租人商量裝修補償費,雙方進行評估,評估下來,應得多少就是多少,而且承租人當初裝修的花費,也應得到相應的補償。
8. 被執行人失蹤現行法院怎麼處罰
你需要給法院提供線索,法院的工作人員一般比較被動。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章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一、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
人民法院採取查詢、凍結、劃撥措施時,可直接向銀行營業所、儲蓄所及信用合作社提出,無需經其上級主管單位同意。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請執行人住所地、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銀行、信用合作社查詢、凍結和劃撥存款,不需經當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轉辦手續。當地銀行、信用合作社必協助辦理,不得以扣收到期貸款或貸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絕和搪塞。拒絕協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罰款,建議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給予紀律處分。
二、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
《民事訴訟法》第222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三、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四、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
在執行過程中,還會出現被申請執行人不僅逾期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而且還將財產轉移起來,拒不向人民法院交待自己真實的財產狀況。針對這些情況,《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第1款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在搜查中,如發現有應依法查封或者扣押的財產時,執行人員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查封、扣押。如果來不及製作查封、扣押裁定的,可先行查封、扣押,然後在48小時內補辦。
五、強制被申請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單據。
六、強制被申請執行人遷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強制遷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執行機構強制搬遷被申請執行人在房屋內或特定土地上的財物,騰出房屋或土地,交給申請執行人的一種執行措施。
七、強制執行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
這是一種特殊的強制措施,由人民法院執行人員按照法律文書的規定,強制被申請執行人完成指定的行為。
八、強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和支付遲延履行金。
九、強制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
《民事訴訟法》第230條規定:「在執行中,需要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9. 鄰居找我借錢,借完就搬走失聯了,我想報警,但我們用簽個條簽的電子借條,不知道有沒有法律效力
1、電子借條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訴訟法》規定:通過互聯網等電子數據,形成的證據具有法律效力;
2、這件事你「想報警」是不對的。這是民事債務糾紛,不歸警方管轄,你應該去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
10. 被拆遷人失蹤,家人如何領取補償款
您作為利益關系人是有權對您的母親的失蹤進行申請宣告的
同時在辦理判決書的時候把全家一致同意本人來領取該補償金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