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農村自建低層建築法律責任

農村自建低層建築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02 19:14:48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83條中「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的底層住宅如何認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83條中「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釋義。
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因其具有的時效性、臨時性和簡易性等特點,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按照本法的規定進行管理;農民在農村自建的低層住宅,量大面廣、情況千差萬別,目前仍以較為簡易的居多,要將這類農村自建住宅都納入國家的行政管理之中,目前難以做到,從執法成本考慮,也沒有大的必要。因此,本條規定,這兩類房屋建築不適用本法規定。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釋義:第八十三條
1,第八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小型房屋建築工程的建築活動,參照本法執行。
依法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物和古建築等的修繕,依照文物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和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
2,【釋義】本條是關於本法適用范圍問題的特別規定。
按照本法第二條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的各種房屋的建造活動,都應當適用本法,但本條對幾種特殊的房屋建築工程的法律適用作了特別規定: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小型房屋建築工程,參照本法執行。「參照」不同於「依照」,有著可以部分執行以及根據情況予以變通的含義。本法有關建築活動監督管理的規定,對一些規模很小的房屋建築(如比較簡易的平房建築)來說,難以全部適用,要求參照執行,比較符合實際。至於可以參照執行本法的小型房屋建築的具體標准,本法授權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予以確定。
(2)依法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等建築的修繕,與一般的房屋建築工程有較大的不同,除了「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文物保護法》第十四條)等特殊要求外,在管理上也有所不同。本條規定,對依法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等的修繕,應當依照文物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執行。這里所說的「依法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是指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經有關主管機關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序確定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文物保護法》第七條規定:「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文物,應當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分別確定為不同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縣、自治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國務院備案。」「國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作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或者直接指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報國務院核定公布。」凡依上述規定被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的修繕,都應按照文物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3)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因其具有的時效性、臨時性和簡易性等特點,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按照本法的規定進行管理;農民在農村自建的低層住宅,量大面廣、情況千差萬別,目前仍以較為簡易的居多,要將這類農村自建住宅都納入國家的行政管理之中,目前難以做到,從執法成本考慮,也沒有大的必要。因此,本條規定,這兩類房屋建築不適用本法規定。

『貳』 農村自建房的建築、裝修,非施工原因的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應怎樣劃定

損害結果是第三人造成的而並非是業主所致,責任應由第三人即實際加害人承擔,依據是《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八條:「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不過建議你們還是先報警,警察的筆錄是區分今後責任的重要依據,這樣可以避免將來因為加害人逃跑等情形導致受害人見損失無人賠償時會調轉槍頭來告業主。

『叄』 農村建房造成施工人員人身損害責任如何劃分

房主和包工頭往往都覺得不應該由自己承擔責任,調解比較困難。受害的農民工一方,有的起訴房主,有的起訴包工頭,多數把房主和包工頭列為共同被告,要求兩方承擔連帶責任。對於此類農村建房事故中如何確定賠償責任主體,理論上爭論較大,實務中判決理由和結果迵異。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判決包工頭賠償,房主無責任;一種意見認為應當由包工頭與房主共同賠償,互負連帶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二款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弄清楚,一是承攬關系的認定;二是對定作人過失的理解。關於第一個問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八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和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其他相關建築法律法規也大多明確不適用農民自建低層住宅建築活動,所以農村中普遍存在的「土師傅」建私房並不能簡單地認定為發包與承包關系,界定為承攬關系似乎更為恰當。房主與工頭之間的法律關系,不是建築工程合同而是承攬合同,雙方之間是承攬合同關系,房主是定作人,包工頭是承攬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的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定作人不承擔賠償,定作人對定作、選任、指示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關於對定作人過失的理解問題,依照現行的建築法律法規,對兩層以上住宅的建設,必須要由有建築施工企業資質的施工隊承建,那麼法律如無禁止性規定,應當推定農村低層住宅建築活動可以由個體工匠承攬,事實上,農村中低層房屋的建築並不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農民們也大都願意將房屋交給他們比較信任的有一定技術水平和建房經驗的工匠來做,故要求房主必須選任具備資質(目前個體工匠資質行政審批的規定已經取消)的承建人是不現實的,將此義務加於房主身上有失公允。審判實務中,認定房主是否承擔責任可以從房主在建房活動中是否存在定作過失或指示過失來考慮,但需從嚴把握,不能只顧同情受害者而忽視了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而違反公平原則。因此房主作為定作人不是賠償責任主體,而應由作為僱主的包工頭,對建築民工的損害獨立承擔賠償責任。

『肆』 農村建房中房屋擅自加層違法什麼法律

擅自加層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六十四條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

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六十六條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可以並處臨時建設工程造價一倍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批准進行臨時建設的;

(二)未按照批准內容進行臨時建設的;

(三)臨時建築物、構築物超過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六十八條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設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農村自建低層建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規劃

農村規劃有著不同於城市規劃的特點,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農村規劃得到科學的發展。

1、因地制宜------全國現有村莊320多萬個,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生活習俗等情況千差萬別,東、中、西部地區有差別,同一個地區也有較大差別,村莊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和完善。

立足已有條件開展村莊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經改造後能用的房屋和設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農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設施,改變村容村貌。

2、量力而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財力有限,盡管中央已經和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財政向「三農」的投入,但短期內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農村建設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礎,解決農村發展中急需解決的緊迫問題。

3、突出特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要把是否能盡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風格、原有綠化,突出農村特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農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會變成一個個微型城市,很難吸引到適合的投資與尋求差異化的城市遊客。

『伍』 農村自建房超過四層會不會受法律的制裁責任

農村自建房超過四層不會受制裁。

『陸』 農民自建房屋建房隊工人造成傷害責任如何承擔

農民建房隊中包工頭即僱主與房主之間個人傾向於建設工程合同關系。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一、相關法律規定1、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第十條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第八十三條規定:「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3、國務院《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規定:「承擔村莊,集鎮規劃區內建築工程施工任務的單位,必須具有相應的施工資質證書或者審查證書,並按照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攬施工任務。」第十三條規定了村鎮規劃的內容包括住宅。4、《河南省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第十九條規定:「承擔村鎮建築工程施工任務的單位,必須具有縣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施工資質等級證書,承擔與其資質等級相應的施工任務。嚴禁無證或超越規定范圍承擔建築設計、施工任務。5、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民事審判前沿》 觀點:農民自建是從建設主體即權利主體而言的,不論是農民自己施工,還是將工程承包給個體工匠或建築企業建設,都屬於農民自建。農民將工程承包給個體工匠施工,其建築行為受《農村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調整,而農民將自建住宅承包給建築施工企業施工,建築施工企業的建築活動應當受到《建築法》調整。農民與個體工匠或建築施工企業訂立的建築施工合同都是建築施工合同。 二、究竟是為僱傭還是勞動?這就要求我們首先正確區分兩種法律關系。(1)二者的主體不同。勞動關系的主體的一方必須是用人單位,另一方是勞動者。用人單位必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的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體工商戶,國家機關也可以成為用人單位。勞動者是達到一定年齡且有勞動能力的自然人。即只要是上述用人單位,無論他們是否和勞動者之間簽訂有書面勞動合同 ,他們之間的關系都是勞動關系或是一種事實的勞動關系。而僱傭關系的主體的雙方都是自然人或是自然人的集合,僱傭關系的雙方從事的是一種勞務合作關系,雇員可以是具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2)二者法律性質及適用依據、程序不同。勞動關系本質上講,屬於勞動法調整的范疇,而僱傭關系屬於民法的調整范疇;在適用依據上,勞動者在工作中受到傷害,適用《工傷保險條例》賠償,雇員在工作中受到傷害,則適用《民法通則》和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賠償;程序上,勞動爭議糾紛首先要經過勞動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對仲裁不服的才能向法院起訴,實行仲裁前置程序。而僱傭關系屬民事關系,發生糾紛可直接向法院起訴。(3)勞動人員是否連續、穩定地從事工作。一般來說,勞動關系中勞動者有長期、持續、穩定地為用工單位工作的主觀意圖;而僱傭關系中的雇員就不同,雇員今天做了明天就有可能不做,此種關系具有較強臨時性。(4)用工關系雙方是否具有行政隸屬關系。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有行政隸屬關系,即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勞動者直接接受用工單位規章制度的約束,具體從事用工單位指派的工作並實際享受用人單位的薪金報酬和其他相應福利。而僱傭關系以完成一項工作為目的,盡管雇員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接受僱主的監督、管理,但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 三、關於農民自建房屋建房隊資質問題 國務院《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承擔村莊,集鎮規劃區內建築工程施工任務的單位,必須具有相應的施工資質證書或者審查證書,並按照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攬施工任務。」第十三條規定了村鎮規劃的內容包括住宅。《河南省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承擔村鎮建築工程施工任務的單位,必須具有縣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施工資質等級證書,承擔與其資質等級相應的施工任務。嚴禁無證或超越規定范圍承擔建築設計、施工任務。」這些規定都是國家為了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和建設工程安全而設定的強制性規范。 如果建房隊並未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那就不符合《勞動法》上用人單位的特徵,那麼就會形成僱傭關系。根據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四、沒有資質的包工頭承建房屋,包工頭與房主之間是關系問題 作為「包工頭」承建他人房屋,二人之間的建房合同性質如何? 實踐中也有兩種觀點。一是承攬合同,二是建設工程合同,筆者贊成第二種觀點。 持承攬合同的觀點認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八十三條規定:「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進而認為,農村建房隊既然建低層住宅不適用《建築法》,那麼建房隊就不是建築企業,就不需要建築資質。同時根據《合同法》規定,建設工程合同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而實際中農村建房隊與房東之間又都沒有書面合同,故符合承攬合同的構成,其中承攬人(包工頭)按照定作人(房東)要求建房,並交付房屋,由定作人(房東)支付工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定作人不承擔賠償」,進一步得出「房東不承擔賠償責任」的結論。 實際上,關於《建築法》第八十三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民事審判前沿》中的觀點是:農民自建是從建設主體即權利主體而言的,不論是農民自己施工,還是將工程承包給個體工匠或建築企業建設,都屬於農民自建。農民將工程承包給個體工匠施工,其建築行為受《農村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調整,而農民將自建住宅承包給建築施工企業施工,建築施工企業的建築活動應當受到《建築法》調整。農民與個體工匠或建築施工企業訂立的建築施工合同都是建築施工合同。根據上述觀點,房東與建房隊包工頭所簽訂的施工合同或口頭協議,都應按建築施工合同處理,而不能認定承攬合同。

『柒』 農村建房事故中人身損害的賠償責任主體,包工頭與房主是什麼關系

房主和包工頭往往都覺得不應該由自己承擔責任,調解比較困難。受害的農民工一方,有的起訴房主,有的起訴包工頭,多數把房主和包工頭列為共同被告,要求兩方承擔連帶責任。對於此類農村建房事故中如何確定賠償責任主體,理論上爭論較大,實務中判決理由和結果迵異。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判決包工頭賠償,房主無責任;一種意見認為應當由包工頭與房主共同賠償,互負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二款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弄清楚,一是承攬關系的認定;二是對定作人過失的理解。關於第一個問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八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和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其他相關建築法律法規也大多明確不適用農民自建低層住宅建築活動,所以農村中普遍存在的「土師傅」建私房並不能簡單地認定為發包與承包關系,界定為承攬關系似乎更為恰當。

房主與工頭之間的法律關系,不是建築工程合同而是承攬合同,雙方之間是承攬合同關系,房主是定作人,包工頭是承攬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的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定作人不承擔賠償,定作人對定作、選任、指示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關於對定作人過失的理解問題,依照現行的建築法律法規,對兩層以上住宅的建設,必須要由有建築施工企業資質的施工隊承建,那麼法律如無禁止性規定,應當推定農村低層住宅建築活動可以由個體工匠承攬,事實上,農村中低層房屋的建築並不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農民們也大都願意將房屋交給他們比較信任的有一定技術水平和建房經驗的工匠來做,故要求房主必須選任具備資質(目前個體工匠資質行政審批的規定已經取消)的承建人是不現實的,將此義務加於房主身上有失公允。審判實務中,認定房主是否承擔責任可以從房主在建房活動中是否存在定作過失或指示過失來考慮,但需從嚴把握,不能只顧同情受害者而忽視了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而違反公平原則。

因此房主作為定作人不是賠償責任主體,而應由作為僱主的包工頭,對建築民工的損害獨立承擔賠償責任。

『捌』 農村集體土地上違法建設要負的法律責任或者有哪些法條!謝謝

農村集體土地違法建設要負的法律責任包括: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3、刑事處罰。

有以下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

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

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一條

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第八十三條

依照本法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對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8)農村自建低層建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我國《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說明了這幾處土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一、土改時已分配給農民所有的原鐵路用地和新建鐵路兩側未經徵用的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二、縣級以上(含縣級)公路線路用地屬於國家所有,但是公路兩側保護用地和公路其他用地凡未經徵用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仍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三、縣級以上(含縣級)水利部門直接管理的水庫,渠道等水利工程用地屬於國家所有,但是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內未經徵用的農民集體土地仍屬農民集體所有。

『玖』 三層以內建築不需資質是哪一部法律規定的

嚴格來講,三層是需要資質的,但實踐中,很多三層的均未嚴格要求專。
《建築法》第屬八十三條第三款規定: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和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即「農民自建低層住宅」是不需要建築資質的。
建設部《關於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第三條第三項規定:對於村莊建設規劃范圍內的農民自建兩層(含兩層)以下住宅(以下簡稱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設活動,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以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作為主要工作方式。
也就是說,農民自建低層住宅是指兩層(含兩層)以下住宅。即:農民自建兩層(含兩層)以下的住宅是不需要建築資質的,反之三層(含三層)以上則是需要建築資質,受《建築法》調整的。

熱點內容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發布:2025-09-20 14:56:35 瀏覽:107
請律師貴不貴 發布:2025-09-20 14:54:39 瀏覽:875
校規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20 14:28:39 瀏覽:562
財經法規主要學什麼 發布:2025-09-20 14:27:39 瀏覽:562
治安處罰條例擾民 發布:2025-09-20 14:20:00 瀏覽:371
加速到期合同法 發布:2025-09-20 14:19:58 瀏覽:844
十九司法部 發布:2025-09-20 13:58:05 瀏覽:49
勞動法中關於借工的規定 發布:2025-09-20 13:51:24 瀏覽:271
小學生法律法規教育教案 發布:2025-09-20 13:06:36 瀏覽:785
廣州噪音管理條例時間 發布:2025-09-20 13:03:35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