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的法律知識題
❶ 見義勇為的法律術語
見義勇為的法律特徵主要有:
1、見義勇為的主體是非負有法定職內責或者義務的自容然人。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主體,在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義務時,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
2、見義勇為所保護的客體,是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公民為保護本人生命、財產安全而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行為,不能認定為見義勇為。
3、見義勇為的主觀方面在於積極主動、不顧個人安危。
4、見義勇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遭受正在進行的侵害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與危害行為或者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行為。 一是以保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為目的;
二是具有不顧個人安危的情節;
三是實施了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的行為。
這三個要件必須同時具備才構成見義勇為行為。
❷ 中國法律對見義勇為的定義是什麼
「見義勇為」這一行為是在社會上應當得到大力提倡,是寓情寓理寓專法寓德的,是中華民族屬的傳統美德,是弘揚正義的體現,「見義勇為」在我國刑法上並沒有這一概念,但是刑法上的正當防衛與「見義勇為」有著密切關系,「見義勇為」在立法上僅僅體現在地方法規中,在地方法規中「見義勇為」的法律概念都不一致,見義勇為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有待於國家立法部門進行完善,在實施「見義勇為」這一過程中,四川超躍律師事務所曹明江律師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實施「見義勇為」的過程中,罪犯已失去抵抗力(例如昏迷等),見義勇為 者若繼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人身侵害,刑偵、公訴機關可能會根據見義勇為者的手段、情節、目的、後果等進行指控,由人民法院依法認定是否構成犯罪。
2、在實施「見義勇為」的過程中,犯罪嫌疑人手持凶器負隅頑抗,極大可能傷害見義勇為者及其他人員,見義勇為者可從正當防衛角度出發,對犯罪嫌疑人實施防衛行為致犯罪嫌疑人傷亡,不承擔任何責任
❸ 法律知識競賽題(答案)
一、選擇題(請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填入括弧內)
1.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於(B )年。
A、1949年B、1954年C、1950年D、1982年
2.( B)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刑法B、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A )。
A、人民B、中國共產黨
4.中華人民共和國(B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B、公民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B )尊嚴不受侵犯。
A、人身B、人格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於(C )正式施行的。
A、1991年1月1曰B、1991年9月4曰
C、1992年1月1曰D、1999年11月1曰
7.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運用(B )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A、武力B、法律
8.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B )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A、贍養B、撫養
9.( A)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A、任何組織和個人B、學校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在(A )頒布的。
A、1986年B、1978年
11.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B ),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A、任何時候B、國家法定節假曰外
12.禁止在( C)附近開辦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
A、居民住宅區B、廠礦企業C、中小學校D、商業區
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 A)責任。
A、直接B、間接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規定,要把青少年培養成(B )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A、 品德、智力、體質、美育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15.法律規定:父母、監護人必須保證適齡未成年人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願意上學,(A )就違法了。
A、未成年人B、父母、監護人
二.判斷題(請在括弧內填入對或錯)
1.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 )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
3.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
4. 違反了校紀,但我沒有違反法律,學校對我沒有辦法進行處理,如果學校對我進行處理就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是規定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條款,是要求大人的,我們知道了也沒用。(× )
7.當」我」獨自在家時,要鎖好防盜門;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入夜開燈後要拉好窗簾;如果竊賊已進屋,沒有發現」我」時,要迅速躲好,伺機逃走求救。( √)
10. 我被人家搶過錢,所以我必須再從他人身上搶回來,這也是一種正當防衛的手段。( ×)
11.同學在公共場交談時,千萬不要將自己家地址、電話號碼等一些具體情況大聲說出來,更不要輕易把家裡的電話號友告訴陌生人。(√ )
12.李剛經常欺負我同學並把我同學打傷,同學讓我幫助解決,我才去打了李剛,這應該說是見義勇為。(× )
13.放學路上遇到有人攔劫,盡量不要與其發生正面沖突,可以先把錢物給他們,然後報告老師、家長。同學們上下學最好結伴一起走。(√ )
三、填空題(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入括弧內)
1.父母不讓子女上學,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監護人的義務有(監護義務)和( 撫養義務)兩項。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
4.為保護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有些公共場所禁止未成年人進入,例如(營業性舞廳)、(歌廳 )等場所。
5.每年6月26曰,是國際(禁毒)曰。
❹ 辯析題:"見義勇為"是正義行為"見義巧為"是非正義行為
見義勇為與見義巧為的區別;兩者都是正義行為,只是方法不同。1,見義巧為一般指的是未成年人。2見義巧為要求我們未成年人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❺ 關於見義勇為入法。辯論賽,我方的觀點是:當代中國不應將見義勇為納入法律
額,個人認為哈,你們的觀點挖掘的方向有點偏了。糾正一個錯誤,「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是連用的,就算有事實證明見義勇為所言非虛,沒有立法明文規定也無法事實和細化。
辯論要先有個體系,就是一辯一般的先前工作。如果只是每個隊友對發表想法卻不系統的話根本沒有贏面,漏洞太多。體系要從最核心的觀點展開,我覺得你們隊友的觀點太淺了。
先破題嘛。
思路如下:
見義勇為是啥?入法是啥?如法意義何在?當代中國現狀?合適嗎?這其中排列組合,吧能想出來的問題全部都想了。
其實吧,見義勇為入法,對方辯友會說這樣鼓勵大家做好事啊對社會進步有幫助啊之類,你們就說說你們說的好呀但是難免膚淺。制定法律是一個復雜的工作,並非只是鼓勵某種行為,還會規定不見義勇為會如何懲罰。甚至,會規定見義勇為不成卻導致他們死亡的會承擔法律後果。
分析到這里答案就很明顯了,你說人家見義勇為了半天還被懲罰了,太坑爹了吧?更深入點,這不是促使大家見義勇個為還要瞻前顧後啊?這不是違背了立法初衷嘛!
關鍵在「入法」哈。立法絕對不是只鼓勵啥,還有懲罰啥(還有方向是懲罰不見義勇為的人,萬一有病呢?有特殊情況呢?法律的剛正不阿在這里就是害人了)。如果只有鼓勵啥那現行的行政規章就夠了哈。
❻ 關於見義勇為的一條法律條文。
你這里偷換了概念,你這里的條文寫了是「不施救」的處理條文。但是搶劫會危及你的自身安全,所以你有權利不實施救援,而這里的第三人指的是與此次時間不相乾的其他人員,劫匪作為參與搶劫的罪犯,不能成為第三人。此條法律是為了懲處在別人處於危難之中而袖手旁觀的人。不如在國外有人不慎掉入坑中或者發生交通事故,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必須施救,但是為了救援而傷害其他人,這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
❼ 從法律知識出發結合社會現實,應如何保障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義勇二字,撐起了中華美德的一片天。救死扶傷和見義勇為的故事躍入眼簾,任何一個的良知的公民,都會被這種捨生忘死,義無反顧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精神所感動。正是這些平凡的人,用他們無私的愛心構建起我們的和諧社會。他們讓我們看到:世界就是美好的,人心就是正義的靈魂所在。和平年代,誰是真正的英雄?見義勇為者當之無愧,他們是社會正義的代名詞,是平安建設的中流砥柱,更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榜樣。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情懷,就有一個「好漢三個幫」的無私精神。在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時代呼喚英雄,社會需要英雄,更應該傳承這種精神,把我們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個個令人冷汗直流的冷漠鏡頭會時有閃現:有人在街上與劫匪搏鬥,沒人幫忙,沒人報警,看熱鬧的人倒是不少;孩子掉進了湖中,上百人站在岸上觀看而無人搭救;有人要跳樓自殺,圍觀者不是想方設法施救,反而起鬨「鼓勵」跳樓者「快跳」;馬路上,有人出車禍倒在血泊中,無人救助,任其鮮紅的血悲哀地流淌……這些冷漠的場面讓我們痛心。我不知道,當這些道德缺失的人看到「見義勇為」這幾個字時,會不會臉紅。也許有人會說,見義勇為,直面歹徒,是生死考驗,個別人因而猶豫不決,甚至做出錯誤的選擇,情有可原。那麼在反映社會道德的細微小節中,我們又做得怎樣呢?在這個社會平台里,當有人摔倒時,我們會去扶起嗎?當有老人上車後沒座位時,我們會讓座嗎?當無依無靠的乞丐向我們伸出乾瘦的手時,我們會雪中送炭嗎?路邊有小孩迷路時,我們又會怎麼做呢?……細微之處,最能見人心。這些都是舉手之勞,甚至做與不做,只在一念之間。做到了,就是文明,沒做,就是缺德。是與非,美與丑,差別就這么小。我們一直在喊構建和諧社會,喊了那麼久,有沒有付出行動呢?如果沒有,那就從現在開始做起吧!記住:做好事任何時候都不會遲!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我們的愛的陽光灑到別人身上時,我們會更溫暖。下面這篇文章,僅供參考並非悲哀——見義勇為之我見治安靠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更不是「自治」!制度化的東西看上去很冷,很不合人情,但確是最持久的,最有效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准,如果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標准、喜惡去「執法」、「維護正義」的話,這個城市就真的變成弱肉強食的狩獵場了。應該相信,可以看到,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總的來說秩序是好的,否則我們如何能正常地生活。至於媒體曝光甚至我們親身所見的罪惡,也是客觀存在的,但總不能因此而對制度失去信任,失去希望。發達如美國的國家,一樣無法解決暴力,消除罪惡。可見,罪惡依然是人的本性使然。我們所應該探討的,是如何更好的完善制度,修補漏洞,積極地從制度,從根本上去減少罪惡。而這個本身就應該是個系統工程,因為我們都知道,造成罪惡產生的根源在於差異。教育的差異,貧富的差異,社會地位的差異,還有生存的差異。某教授說:「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是讓強者有所忌憚,讓弱者不會訴求無門的社會。」如何達到這個目標?靠的依然是制度的規范。我欽佩見義勇為,但前提應該是保護自身的安全。這不是自私,而是合乎自然的人的本性所在。所謂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對於罪惡,我們作為普通的市民,應該在力所能及和保護自身的基礎上配合警方打擊罪惡,但是,我們沒有執法的權力,因為法律沒有賦予我們執法的權力,所以,我們也沒有相應的義務。也許,某人可能會說我是「烏龜」,有人批評我自私,只顧自己,有人更會提出理論說正因為人人都「漠視」罪惡,那麼罪惡才會如此猖獗!但是,我依然會堅持我的觀點,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正如香港的電視宣傳片裡面說的:「用我們的眼、用我們的耳朵、用我們的手去配合警方打擊罪惡」。過去我們總倡導見義勇為,但其實這是對普通公民的一種不應有的高要求。如果我們罪惡是靠手無寸鐵的市民去見義勇為來維護的話,警察幹啥去了?見義勇為應該是一種風氣,是一種美好的道德要求,提倡無可非議。但前提依然是,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你見義勇為,你道德高尚,我不見義勇為,也只不過是我本人的選擇而已。畢竟,從道德的角度上,我們都是個體,對其他的社會個體並沒有法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從法律的角度上,見義勇為就像是無因管理,因為無因管理所產生損害後果,受益人應當給予相應的補償。但現實就是,許多見義勇為的人流血又流淚,那個受益人往往第一時間就溜了,法律上、制度上也沒有相應的保障,那麼,你憑什麼讓我見義勇為?萬一我光榮了還算湊合,萬一光榮不了拉下半條人命,我家裡上有老的下有小的咋辦?換個位置,你辛苦十幾年幾十年拉扯大的兒子就這么光榮了,你感覺會如何?還是那句話,和諧的社會應該靠的是不斷完善的制度,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式的見義勇為。因為,我們都是現實的,有沒有想過,我自己見義勇為犧牲了,自己的家人、孩子、父母,誰來負責?歡迎扔磚頭,真理越辯越明,而我只是提供一種意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