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傷害法律責任
Ⅰ 關於寵物傷人的相關法律條例
這是《侵權責任法》第十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中的相關規定:
第七十八條回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答,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七十九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條 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一條 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八十二條 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三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八十四條 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Ⅱ 寵物受傷主人負刑事責任嗎
根據法律規定,寵物傷人的,主人一般要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如果是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主人要承擔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以減輕責任。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以減輕責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條
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Ⅲ 民法典草案明確寵物損害責任有哪些規定
民法典草案侵權責任編專設「飼養動物損害責任」,規定:
1、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應擔責;能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減責。
2、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應擔責。專家表示,沒注射疫苗、遛狗未拴繩造成損害的,即便是受害人故意激惹,也不能免除飼養者的責任,只能減輕。
(3)寵物傷害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我國寵物消費規模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進入了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596萬人,年均增長速度達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人,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因此,老年人口數量增長將會提高社會對寵物情感消費的需求。
因此,未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齡化問題的進一步加劇,國內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從細分市場來看,寵物食品市場滲透率依舊較低,未來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同時隨著國內寵物食品市場的成熟、保健品市場也將進一步完善,也將持續刺激寵物食品市場的繁榮。寵物醫療市場同樣值得期待,除了寵物葯物、寵物美容將迎來快速發展外,寵物殯葬市場同樣存在巨大的潛在發展空間--一旦政府出台政策對寵物進行強制性火化,寵物殯葬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而寵物用品、寵物服務、寵物活體等領域將平穩增長。
Ⅳ 動物傷人,法律責任如何認定
一、飼養動物傷人責任怎麼認定
(一)須為飼養的動物。飼養的動物是相對於野生動物而言的,指被人所佔有、控制並喂養的動物。不包括微生物(細菌、病毒),因微生物致人損害的,應依照《侵權責任法》第72條規定的高度危險物致人損害承擔責任。
(二)須因飼養的動物獨立加害造成他人損害,換言之,「動物危險實現」。所謂動物「獨立加害」,指動物自主或者在外界刺激下基於其本能而不是在人的有意識的強制或者驅使下實施自身動作,從而導致他人人身、財產損害。
(三)須給他人的財產、人身造成損害。動物致人損害的形態可分為:
1、動物致人損害的獨立動作多為積極動作,如牛抵人,馬踢人等;但在某些具有造成損害的特別危險情況下,動物的消極動作也可構成動物致人損害,如牛卧於鐵軌導致火車出軌。
2、動物致人損害,既可以是直接加害於他人;也包括動物的動作間接致人損害,如馬受驚後撞翻路旁的車輛,因車輛翻到而致人損害。
3、動物致人損害除包含積極的人身、財產損害外,還包括動物造成妨害狀態,如惡狗當道,阻嚇未成人致無法通行。受到妨害者自可請求排除妨害,因此受有損失的(如因繞道多支出的費用),有權請求賠償。
二、寵物傷人要怎麼賠償
寵物致人損害,其損害後果往往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單純的財產損害,如財產被動物撞擊導致損壞;
(二)對人身造成暫時損害,如被動物追趕導致腳扭傷,被動物咬傷肌肉等;
(三)對人身造成永久性損傷,如致殘或在顯著部位留下永久性的疤痕等;
(四)致人死亡。動物致害造成的損害後果不同,其賠償范圍也不相同:造成單純財產損害的,只需就其直接損失進行賠償;對人身造成暫時損害的,受害人需一定時間恢復,除賠償直接損失外,還應支付醫療護理費用、失去的誤工工資或其他收入等;對人身造成永久性損傷的,應根據具體的傷殘程度,賠償醫療護理費用、失去的誤工工資或其他收入、殘疾生活補助金等;致人死亡的,還會涉及到救治費用、喪葬費、撫慰金、以及受害人生前撫養者(如喪失勞動能力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費用等。
在實踐中,對損害後果的計算,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動物致人損害案件中,很少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因為採用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賠償額通常是受到限制的,而且原告不得主張「懲罰性賠償」;
(二)是有些受害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往往忽視可得利益的喪失以及致殘的賠償;
(三)對賠償數額的確定,應考慮到經濟發展、物價不斷上升等因素,克服目前賠償額偏低的狀況。
Ⅳ 寵物傷人的相關法律條文
給城管打電話,他是必須負責醫葯費和賠償的
Ⅵ 寵物傷人,主人是否有刑事責任
教唆寵物傷人來殺人的時候,寵自物相當於主人手中的凶器,這個時候還是人對人的行為。 如果單純是寵物傷人,主人沒有傷害別人的故意,那就只是民事侵權行為。順便說一句,養寵物造成傷害的,主人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除非是受害人故意故意(不然的話成天到馬路上找養狗的人去逗狗,然後要賠償就能過活了)。 當然如果主人明知是一條很有危險性的藏獒,還帶著去仇人家裡,並且沒有採取安全保護措施(例如栓繩子),這個時候可以推定主人有傷害對方的間接故意,可能會構成【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 如果主人帶著一條藏獒,不牽繩子,出入公共場所,藏獒一時興起亂咬人,這個時候還可能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當然上述事實認定最後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法律並沒有想像得那麼漏洞百出。
Ⅶ 傷害寵物的訴訟!
[案情摘要]
2006年2月10日,在原告王女士家中,婆家幾個子女因家庭矛盾產生糾紛,正在爭執時,其小姑子劉某在陽台上將王女士喂養的8個月大的德國純種雪納瑞寵物犬從5樓扔下,養犬頭部著地,第一頸椎斷裂,雖經搶救保住了性命,但已改變性格,見人害怕,整日萎靡不振。醫生說將有終生後遺症。王女士膝下無子,對愛犬有特殊感情,寵愛有加,面對養犬被傷害的慘狀,憤而起訴,要求劉某賠償養犬醫療費1622.4元、後續治療費1622元,精神撫慰金1000元,合計4000餘元。
[審理與判決]
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雙方的矛盾焦點集中在寵物狗究竟是怎樣掉下樓去的,是被踢下去還是被扔下去的。原告的丈夫和當時在場的陸某作為證人,當庭陳述目睹被告打開狗籠,將一隻狗從五樓陽台扔了下去。被告認為是原告養的狗先撲上來咬她,她出於自衛,對狗踢了一下,並未將狗從五樓陽台往下扔,至於狗怎麼會摔到一樓的,自己並不知道。被告的姐姐作證,看見狗咬被告,被告只是對狗踢了一腳。審理中法院向當日處警民警進行了調查,並前往事發現場進行了實地勘查。
法院認為,原告的丈夫和被告的姐姐,所作證言證明力較低,故不予採信。陸某作為糾紛發生時在場目擊者之一,對當時情況的陳述較為客觀。根據法院的實地勘查,原告家的陽台處於半封閉狀態,陽台圍欄高度約為95厘米,如果如被告所述僅僅是踢了寵物犬一腳,那麼作為常人是不可能一腳將寵物犬踢得越過高95厘米的陽台護欄,摔到樓下的。且在寵物犬摔下樓後,面對原告丈夫、哥哥及圍觀人員的指責,被告並未在處警民警的面前否認或反駁扔狗的事實。根據處警民警的陳述和陸某的證言,可以推斷狗是被被告從五樓扔到樓下摔傷的。
因此,平江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王女士經濟損失1149元,但王女士要求的1000元精神損失費被駁回。至此,蘇州市第一例「狗官司」宣告結束。
[評析]
此案經媒體報道後,引起法律界人士的關注,焦點是目前只有保護人的財產權的法律,而沒有保護動物權益的法律。在本案中就是如此,一方面原告王女士只能以養犬是其財產受到侵害提起訴訟,另一方面就是法院審判只能以王女士的財產受到侵害為事實依據,而對養犬權益的保護則無法律依據。
目前,我國的動物保護法體系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首先是現行的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寥寥可數,除《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檢疫法》等幾部單行法外,余者只散見於《森林法》、《漁業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若干零散條文中,沒有一部專門的、完整的動物保護的總括性法律。人們對於如何保護動物,以及保護動物的意義都缺乏整體的清晰印象。
其次,動物保護的范圍過於狹隘。動物可以分為野生動物和非野生動物,因而應對這兩大類動物分別加以保護,欠缺了哪一方面都不算完整的動物保護。目前我國的工作動物、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娛樂動物還沒有法律地位。對於非野生動物,其生老病死幾乎都操縱在人類的手中,人類更有責任對其進行系統的全方位的保護。但是該領域內目前尚無法問津。上海動物園就曾發生過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豹客死柳州的事件。經解剖檢查發現,這只三歲大的海豹胃內有10多個塑料袋和石頭、鐵釘、牙簽等物。海豹胃部嚴重受損,導致死亡。北京動物園的5隻黑熊被大學生劉海洋用燒鹼和硫酸燒傷事件同樣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鍾。由於目前沒有一項明確保護圈養動物福利的法規,一些伺機殘害動物者便認為傷害像動物園中黑熊這樣的動物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另外,法律條文原則性條款多,可操作性欠缺。以《野生動物保護法》為例,該法全文42條大部分都是原則性的指導條款,幾乎找不到具體可操作的條款,而且這幾十條原則性條款難以覆蓋實踐中的各種情況。而英國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有10多個,如1869年的鳥類保護法、1911年的動物保護法,野生動植物及鄉村法、寵物法、斗雞法、動物麻醉保護法、動物遺棄法案、動物寄宿法案、獸醫法……不僅面面俱到,而且不斷修訂。在條文模糊的情況下,對條文的解釋只有依賴人的主觀裁量了。
綜上,動物權益保護立法,主要應規范這樣一些內容:
1.明確動物保護的生態指導思想,保護的基本原則和制度,主管部門及全民性義務;
2.明確動物應當具有的權益:如生命權、生存權、健康權以及免受虐待等生命、尊嚴權;
3.明確人利用動物的理性限制:如在動物對人類無危害的前提下禁止侵害動物的權益;人類可以喂養、食用、配飾動物的肉體、皮毛或甲殼,但在動物生命存在時不得故意虐待和傷害等;
4.明確動物權益保護的責任歸屬:養殖動物的保護責任歸屬於養殖人,對養殖動物侵害形成的追責、享益的權利義務也歸屬於養殖人;養殖動物對他人造成的侵害由養殖人承擔義務,實行「不告不理」制度;野生動物權益保護的責任和權利都歸屬於政府等;
5.明確保護措施:如政府建立機構實施保護;政府扶持社會組織、自願組織及公民等保護動物權益;電子、飛行器等監控;動物權益保護咨詢、舉報制度及法律責任等。
(摘編自:江南時報)
Ⅷ 寵物狗之間打架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你可以拒絕,簽了以後你就要遵守了,萬一他的狗染上一些傳染病,他說就是因為你的狗咬傷他的狗導致體質虛弱染上的,那你也要賠嗎?況且狗之前打架不是人能所阻止的,你已經承擔了損失,就夠了。
Ⅸ 刑法中寵物傷人是怎樣處罰的
你說說具體情況吧,一般情況下寵物傷人算過失傷人。
特殊情況,人家管理的非常好,你去聊閑,咬死都不用付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