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賠償法律責任
❶ 《食品安全法》10倍賠償
《食品安全法》10倍賠償是食品消費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超過有效期或發霉的,可以要求賠償10倍的金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1)食品安全的賠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衛生行政、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在獲知有關食品安全信息後,未按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報告,或者未按規定相互通報;
(二)未按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三)不履行法定職責,對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不配合,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
❷ 違反食品安全法根據情節不同可以行政處罰、民事賠償、追究法律責任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❸ 新食品安全法賠償標准
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依據《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 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3)食品安全的賠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
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
明知從事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仍為其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其他條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與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❹ 新食品安全法規定賠償有標准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
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4)食品安全的賠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超市因食品不符安全標准被判十倍賠償
2013年10月9日,崔某在某超市購買了某品牌麻油67瓶以贈送親友,貨款總計850.90元。回家食用後,崔某察覺口感異常,後經查閱發現其購買的食品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並隨即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訴。
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於2013年11月6日立案調查,並於2014年2月14日告知崔某:經過調查,涉案超市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麻油一事情況屬實,該局已經依據關規定對當事人作出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285.60元,並處罰款人民幣2000元的處罰決定。
隨後,崔某將該超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超市退還貨款850.90元,並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8509元。
超市方辯稱,超市是通過合法途徑采購涉案商品,且對涉案商品進行了資質審查,已充分盡到了食品經營者的義務。超市認為,崔某列舉的問題只是產品標簽瑕疵,系生產商的過錯。
涉案商品並未對崔某造成實質損害,其不屬於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情形,故不應承擔十倍賠償責任。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該超市銷售的涉案產品標簽標注的執行標准GB/T8233-2008並不存在,且該產品未按麻油國家標准在其標簽上標注產品質量等級及芝麻產地。另外,該產品還虛假標注質量安全、信譽保障綠色放心產品企業等榮譽稱號。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包括了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涉案超市作為專業的超市經營者應當對所進貨物進行嚴格地檢查驗收,對於其銷售的食品是否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准應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
涉訴麻油的包裝標簽存在多個問題,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超市理應知曉,但其仍進行銷售,屬於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原告作為消費者要求銷售者退還貨款並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合法有據,應予支持,故判決超市退還崔某貨款850.90元,並支付崔某價款十倍賠償金8509元。
該超市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蘇州中院。近日,蘇州中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❺ 食品安全責任應由誰來負擔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條,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5)食品安全的賠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食品安全標准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衛生、營養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簽、標志、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❻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九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拓展資料
第九十七條是關於賠償責任及民事賠償責任優先原則的規定。
一、關於賠償責任
民事責任是根據民法的規定,公民或法人在違反自己的民事義務或侵犯他人的民事權利時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承擔民事責任的形式,在財產關系方面,表現為恢復被違法行為所破壞的財產權利;在人身方面,除恢復人身權利外,還必須賠償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
對於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除了適用本條規定外,還要依據民法通則、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承擔民事責任。
二、關於民事賠償優先的法律原則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出現違反本法規定的違法行為,依據本章法律責任的規定,可能會出現財產責任方面的競合,即一方面因為給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而需要對受害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另一方面還需要接受監管部門罰款的行政處罰;如果構成犯罪的,還要承擔罰金的刑事責任。
當一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同時面臨民事賠償、罰款、罰金的處罰時,可能會出現因財產不足而難以同時支付的問題。在此情況下,我國的公司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已經作出了明確的回答,那就是民事賠償責任優先的原則,本法也明確了這一原則,目的是保護權益受侵害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民事賠償和繳納罰款、罰金,都是一種財產責任,需要違法者通過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來承擔其違法行為的後果。
但三者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民事賠償屬於民事責任的一種,目的是賠償受害人所受到的人身和財產的損失,具有補償性質;
罰款是一種行政處罰,是一種行政責任,是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當事人所給予的一種處罰手段;
而罰金則是一種刑事責任,是審判機關對於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
從這三種法律責任的決定主體上說,民事賠償和罰金都是由國家的審判機關決定的;而罰款是由行政機關決定的。從這三種法律責任的性質上說,民事賠償體現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補償,而罰款和罰金則體現的是國家對違法者的懲罰。
確立民事賠償責任優先的原則具有積極的意義。實踐中存在當違法者的財產不能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時,往往是罰款、罰金優先,而民事侵權的受害人得不到賠償。
這樣做的結果是,雖然違法者受到了經濟上的制裁,但是受害者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其合法權益沒有得到切實的保障。通過確立民事賠償責任優先的原則,可以使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使其受損的權利得到補償,這充分體現了立法機關以人為本的立法理念。
❼ 食品安全法賠償
食品安全法-法律適用和法律責任1、正確把握食品安全法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關系。食品安全法確立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基本原則、基本體制制度,對於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具有指導和規范作用,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基本精神應當與食品安全法相一致。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專門性法律。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領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明確規定的,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沒有規定的,應當適用食品安全法。又如產品質量法,是規范和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明確產品質量責任的一般法。食品安全法則是規范食品安全的特別法。根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食品的安全監管應當適用食品安全法。關於乳品、轉基因食品、生豬屠宰、酒類等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和法規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食品安全法。2、正確把握綜合協調與分段監管的關系。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綜合協調和分段監管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沒有強有力的綜合協調,部門監管缺乏聯動,就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具體監管中會出現缺位、錯位和越位,容易埋下安全隱患。綜合協調部門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賦予的六大職責,結合各環節監管實際,從制度上確保食品安全工作的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各部門形成合力,不斷鞏固食品安全工作成果。另一方面,沒有職責分明的分段監管,就不能適應食品安全監管鏈條長、監管資源多的監管特點,不能有效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也難以形成應對諸多復雜問題的合力,容易造成監管不力。因此,各監管部門既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分工要求,明確職責,理清思路,加強職責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又要在綜合部門的統一協調下,發揮各自監管優勢,為保障食品安全的共同目標而努力。3、正確把握地方政府負總責與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關系。食品安全法確立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食品安全統一負責的制度,目的是強化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領導,克服地方保護對食品安全監管的干擾。縣級以上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是為了強調各自監管職能,建立健全權責一致的職責體系。地方政府負總責和監管部門各負其責是高度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它要求各級政府必須把食品安全作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支持監管部門正確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也要求各監管部門恪盡職守,密切配合,責任到位,相互銜接,形成完整的監管鏈和責任追究體系。4、正確把握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人與政府行政監管問責的關系。食品安全法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保證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定義務,更加嚴格地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促使食品生產者依據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重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這一制度與政府行政監管問責制度並行不悖,共同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的完整的法律責任體系,為追究食品安全責任和補償食品安全問題受害當事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❽ 違反食品安全法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食品安全法》中涉及行為人構成犯罪承擔刑事責任的條款如下:
第三十九條 第二款: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准和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或者在生產經營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 衛生行政部門違反本法規定,對不符合條件的生產經營者發放衛生許可證的,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營私舞弊、造成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三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食品安全的賠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09年2月28日發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四條制定食品安全標准,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
第二十五條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准。除食品安全標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強制性標准。
第二十六條食品安全標准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衛生、營養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簽、標志、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