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保值縮水法律責任

保值縮水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08 10:07:11

『壹』 房屋面積縮水是否是開發商的主要責任

房屋面積縮水嚴重那肯定就是開發商的鍋了,但是很大程度上開發商都以“公攤面積”說事,畢竟公攤面積誰也看不見也不可能去測量,只能最後看著自己的實用面積暗暗發嘆。國內的房價問題也一直是熱門的話題,村口的大爺大媽們也會時不時談起自己遠在都市裡面的子孫,談及他們的買房與貸款。

然而我們國家也沒有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只能靠著看開發商的風評和樣板間來選擇房間。當然如果直接去選擇沒有“公攤面積”的房子也可以,不過那樣的單位面積的房價要更高,甚至比換算成有“公攤面積”的還高,但是好在不會在實用面積上“缺斤少兩”。二者各有各的優點,要看各位如何選擇了。

『貳』 如何保護自己資產不被縮水

一、危機來臨時,撤出流通投資
如果發生金融危機,涉及面廣,那麼股票市場,樓市、宗商品價格大將大幅下跌。這時,如果你持有股票,期貨,基金,除了壟斷行業或生活必需品行業,其餘可基本考慮甩賣;等熊市跌的差不多,再入市抄底。分紅低的股票,不要持有,可以直接賣出它們。
至於房子,在金融危機中,由於房地產的杠桿屬性,往往都是泡沫破裂的重災區,所以盡量在金融危機前,將投資性房地產拋售,留下自住的一套即可。三四線城市,基本甩賣。一二線城市,根據地段和房價租金比考慮是否甩賣,如果租金報率過低(低於年4%),建議甩一一賣。
比特幣:可能會隨著經濟危機一起崩盤,及早收手為妙,2018年已經小崩一次了,後續各種崩也會是常態。
二、持有現金
如果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還承擔著住房貸款、汽車貸款或其他消費貸款等高杠桿的生活條件負責,他手裡就不會有太多的錢,所以面對金融危機時也不用太緊張。特別是中國對外資的准入標准非常嚴格,基本上沒有外資套利的機會。所以不確定性有太多。盡管本幣在危機發生時會貶值,但與其他金融資產相比,現金縮水的程度要小得多。因此,我們應該盡最大可能出售其他類型的資產,並將其換成現金持有。
三、配置一些黃金資產
因為當金融危機大面積暴發時,貨幣會大幅度貶值,而黃金則具有保值的功能,所以可以將手上的貨幣現金用來購買黃金現貨。
自古以來,黃金作為硬通貨商品,人們對黃金的青睞依然情有獨鍾,過去一直被用作國際貿易之間的貨幣,20世紀以前使用的金本位制足以表明黃金的地位,目前各國的大量外匯儲備也說明黃金的價值持續不變。
黃金是避險資產、全球經濟的趨勢和國際貿易摩擦都會影響黃金。在經濟危機時期,金融市場具有巨大的沖擊力,如股市震盪、股價大幅下跌等,而黃金價格卻往往與危機形成反差。一旦經濟危機愈演愈烈,黃金的趨勢將越來越好,甚至迎來牛市。
在金融危機當前,如果你手頭還有資產,可以購買一些黃金,黃金作為投資產品,它仍然有一定的風險和損失,但從長遠來看,投資黃金是具有優勢的,對抗通脹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選擇。
四、全球市場中尋找避險資產
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相比資產配置的種類多樣性,地域的多元化更為重要的,可以嘗試多配置一些遠離危機中心的資產。
其中最有名的避險資產是日元、瑞士法郎、美元和黃金。
「金銀天然非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黃金作為貴金屬的便攜性和稀缺性,決定了黃金的避險功能。
美元作為全球流通最廣的貨幣,再加上美元背後的發行國是美國,因此每一次美元指數的變動,都牽動著外匯市場上眾多貨幣的走勢。美元的地位,決定了它的避險屬性。
瑞士是國際上的永久中立國,一直以來政治和經濟環境都非常穩定,加上瑞士作為全球富豪的藏金之地,本地金融行業有著非常嚴苛的風險監測體系,因此也能長期保持安全性和穩定性。為此,瑞士法郎也長期被視為避險貨幣。
除去以上三種避險資產,由於日本別具一格的經濟特點(低至負利率、長期外匯順差、流動性強、經濟環境穩定),也促使日元總是能在危機到來時保持堅挺。

『叄』 資產為何越投越縮水

現在,人們都知道錢存銀行不值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投資理財。但是我們又發現並不是所有參與投資理財的人都能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反而有一部分人在經過投資理財後資產嚴重縮水。其主要原因是這部分人在資產配置過程中有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導致資產縮水,那究竟哪些行為習慣讓我們的資產不增反縮呢?

資產配置最終的目的是讓家庭財富實現保值增值,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就說明您的資產配置是無效的。無論是否出現過以上問題,還是建議您多多學習,特別是多關注我們,向舜耀福多咨詢學習吧。

『肆』 造成房屋面積「合法」縮水的原因是什麼

徐某兩年前買了一套期房,合同約定的建築面積是76平方米。產權登記時發現,房屋總的建築面積與當初約定的沒有變,但是使用面積由59平方米減為56.8平方米,公攤面積由17平方米增加為19.2平方米。徐某氣憤地認為,公攤面積是否增加了,我無法測量;使用面積少了2.2平方米,是我們實實在在的損失。根據合同約定,開發商並沒有違約,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房屋面積縮水是合法的,購房者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無處說。

依法分析

開發商一般是以房屋的建築面積來銷售的。房屋建築面積包括套內建築面積和公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就是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和陽台建築面積之和。而所謂公攤面積,就是整棟房屋的建築面積減去整棟房屋的套內建築面積,並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經營性用房、車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築面積。將整棟房屋的公用建築面積除以整棟房屋的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得到房屋的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而每戶購房者所應分攤的公用面積就是用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乘以套內建築面積。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20條規定,按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計價的,當事人應當在合同中載明合同約定面積與產權登記面積發生誤差的處理方式。合同未作約定的,按以下原則處理:

(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的,據實結算房價款;(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時,買受人有權退房。買受人退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買受人提出退房之日起30日內將買受人已付房價款退還給買受人,同時支付已付房價款利息。買受人不退房的,產權登記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補足;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承擔,產權歸買受人。產權登記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返還買受人;絕對值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雙倍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等於產權登記面積減去合同約定面積再除以合同約定面積後乘以百分之百)。

在實踐中常常出現這種情況,房屋的建築面積沒有變動或者變動很小,在合同約定的3%范圍內,而套內建築面積減少,公攤面積增多。在此情況下,開發商並沒有違約,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但顯然是購房者的利益受到損害,而又得不到任何的補償,對購房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造成這種情況有兩個可能,一是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的正常誤差;二是開發商在核算面積中的惡意行為。對於前一種情況,是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的技術失誤,是屬於其自身應該承擔的損失,現將該不利的後果讓購房者來承擔,顯然是不對的;對於後一種情況,則是典型的欺詐行為,如果有證據的話,開發商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技巧提示

怎樣避免或減少購房者的損失?

第一,購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時,依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21條的規定,可以要求和開發商簽訂補充協議,約定房屋建築面積不變而套內建築面積發生誤差的范圍,最好是在1%左右。范圍約定太大的話,就失去約束開發商的意義了。這樣在交房時套內建築面積誤差大於約定的范圍,則購房者有權解除合同或要求開發商支付違約金。

第二,在補充協議中約定房屋的實際使用率,也就是套內使用面積與建築面積的比率。購房者可根據開發商最初承諾的比率來約定,因為開發商為吸引購房者,一般承諾的使用率都是比較高的。如果開發商同意和購房者簽訂這樣的補充協議,那麼對購房者來說,房屋面積問題就沒有什麼大的風險了。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伍』 金融法律與財富保值增值有什麼關系

金融法律以才保值增值有什麼關系嗎?金融法律?他們兩個之間有一定的分別的。

『陸』 我是個做小買賣的,手頭有點閑錢,存銀行都縮水了!怎麼辦啊

慢慢的現在閑錢都會拿來做投資理財,現在通貨膨脹投資理財能讓財產保值和增值 。大額閑置資金可以投資信託啊!信託受益高而且又穩 。我公司就在有信財富買了幾百萬的信託產品,收益還是不錯的,比放銀行好多了!

『柒』 儲戶買的銀行理財產品縮水了,銀行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你購買理財產品時簽的合同,合同里的條款你有沒有詳細看過。銀行只是收錢的,你奈何不了它的。

『捌』 當今理財不過為了保值 錢存銀行一年縮水多少

現在理財主要是保值自己的資產,銀行的利率很低了,把錢存在銀行相對是安全但收益卻很少,老百姓只能通過理財來讓自己的資產增值才能跑贏CPI。

『玖』 如果有1000萬放在銀行里十年後能保值率怎麼樣,會不會因為通貨膨脹縮水嚴重。或者該怎樣投資才更合適

1000W可以買一些理財產品年利率5%左右的產品。可以對抗通貨膨脹 但是最保險的還是投資商鋪。。。投資實業。不管你物價怎麼漲 你東西也是跟著漲。。

『拾』 拍賣中的房屋縮水了我該怎麼辦

很多這樣的案例,提供個給你看,
如果一切都是有法律效力的,你就一定能能打贏官司,
依照《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委託人未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給買受人造成損害的,買受人有權向拍賣人要求賠償;屬於委託人責任的,拍賣人有權向委託人追償。」

法院認為:拍賣過程中,競買人用肉眼很難看出房屋的實際米數,拍賣公司應對自己的失誤負責

興沖沖拍得了一處房產,可一測量———實際面積卻比拍賣標注的少了68.55平方米。但拍賣方已有言在先,該房的標注面積僅供參考,實際面積由競買人實地踏勘為准。那麼,對於房屋面積偏差的損失,就應由競買人自己負責嗎?1月4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依照《拍賣法》關於拍品瑕疵的有關規定,拍賣公司被判決返還多收競買人的房款或補足相應米數。
競買人:拍賣的房子「缺斤少兩」

2003年12月,關小姐以競拍方式,從遼寧某拍賣公司處購得坐落在東陵區的一處樓房(標注面積為989.49平方米,每平方米單價人民幣1498.5元),總金額為人民幣148萬余元。關小姐在交清全部購房款後,取得了該房產所有權。因為競拍前還不能確信房子競拍成功,所以關小姐沒有花錢請權威部門測量面積。房子到手後,她請市房產測繪大隊對該房進行測繪,結果令其十分吃驚———房屋的實際面積比拍賣時標注的面積少了68.55平方米,這部分面積合人民幣10萬余元。關小姐隨即向拍賣公司提出交涉,要求拍賣公司退還多收的款項。

拍賣公司:實際面積應由競買人核實

對此,拍賣公司的解釋是:拍賣出的房屋面積不實,不是拍賣方過錯。因為所拍賣的房屋是受他人委託,且拍賣房產時已向競買人提供了拍賣規則,並由競買人簽字確認。其中,拍賣規則中明確規定:「拍賣的房產標的為拍品的總價或平方米價格,拍品目錄中介紹的面積僅供參考,實際面積由競買人實地踏勘為准。」「競買人應在拍賣前自行決定資料的真實性,並對自己的競買行為負責。」

拍賣公司指出,由於關小姐未盡到足夠的注意義務,責任不在拍賣公司,他們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法院一審:競買人自己擔責

雙方協商不成,只好對簿公堂。一審法院認為,關小姐所購買房屋的實測面積雖然與拍賣時標注的面積數額相差較大,但被告拍賣公司在拍賣前已明示所拍賣的財物是受他人委託拍賣的,所提供的數據也是僅供參考的,實際面積應由競買人實地踏勘為准,被告在本案中無過錯,故駁回原告關小姐提出的訴訟請求。

法院二審:確認拍賣人有責

宣判後,關小姐上訴稱:自己在拍賣過程中很難用目測的方式測量出所拍賣房屋的米數,對房屋面積不實的責任不應由自己承擔。

市法院審理認為:在拍賣成交後形成的確認書中,明確註明該房產面積為989.49平方米,拍賣公司就應按該確認書中的面積向關小姐提供房屋,而實際上拍賣公司提供的房屋面積比確認書中少68.55米。雖然雙方約定,實際面積由競買人實地踏勘為准,但競買人關小姐在實際踏勘中用肉眼很難看出房屋的實際米數,結果房屋米數與確認書上不符。依照《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委託人未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給買受人造成損害的,買受人有權向拍賣人要求賠償;屬於委託人責任的,拍賣人有權向委託人追償。」而本案中標的物房產的米數不足,屬於瑕疵。故改判拍賣公司應返還多收的房款或給其補足相應的米數。本報記者周賢忠

熱點內容
在勞動仲裁中偽造證據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9 09:52:41 瀏覽:214
2011年1月行政法學自考 發布:2025-09-19 09:52:38 瀏覽:276
自自考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發布:2025-09-19 09:47:57 瀏覽:514
文件電子簽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9 09:35:01 瀏覽:622
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 發布:2025-09-19 09:08:26 瀏覽:659
社會與法記者站 發布:2025-09-19 09:08:25 瀏覽:822
資本主義法治精神 發布:2025-09-19 09:06:16 瀏覽:895
法院告知書 發布:2025-09-19 08:57:17 瀏覽:735
司法問卷選 發布:2025-09-19 08:44:16 瀏覽:243
浙江物業管理條例停車位 發布:2025-09-19 08:40:35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