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造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⑴ 偽造,變造不動產權屬證書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偽造、變造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買賣、使用偽造、變造的不動產權屬證書,回會造成不動產權利歸答屬與實際情況不符,給相關利害關系人帶來重大損失。對此類違法行為,除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或者公安機關收繳偽造、變造的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外,相關責任人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作為此類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行政責任。作出此類行為,有違法所得的,沒收其違法所得;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移動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當事人偽造不動產權利證書,可能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⑵ 偽造合同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根據《經濟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關於查處利用經濟合同進行違法行為的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合同當事人不得採用下列欺詐手段騙取財務:(1)偽造合同的;(2)盜用、假冒他人名義簽合同的;(3)虛構主體資格的;(4)虛構貨源或者合同標的物的;(5)故意交付部分仙物(貨款)騙取全部貨款(貨物),或者騙取貨款(貨物),拒不交付貨物(貨款)的;(6)定作方無正當理由中止履行合同,不退還所收定金,質量保證金,履約保證金,預付款,材料款等費用,或者拒不支付加工費的;(7)利用虛假廣告和信息,誘人簽訂合同,騙取中介費、立項費、培訓費等費用的;(8)其他利用合同欺詐對方當事人的。」
第五條規定「合同當事人不得採用下列手段侵佔、損害國有資產:(1)通過賄賂簽訂、履行合同騙取國有資產的;(2)通過合資、合作或者聯營合同,無償或者未經評估低價佔有國有資產的;(3)通過合同將國有資產交給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或者個人經營或者佔有的;(4)其他利用合同造成國有資產及其收益流失的。」
第六條規定「合同當事人不得採用下列手段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1)利用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2)利用合同侄賣國家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物資的;(3)雙方惡意串能,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4)其他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
一般認定合同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採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利用經濟合同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
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詐騙數額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認定,合同標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行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其行為屬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
(一)明知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擔保,採取下列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財物數額較大並造成較大損失的:
1、虛構主體;
2、冒用他人名義;
3、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無效的單據、介紹信、印章或者其他證明文件的;
4、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兌現的票據或者其他結算憑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5、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擔保條件的抵押物、債權文書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6、使用其他欺騙手段使對方交付款、物的。
(二)合同簽訂後攜帶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逃跑的;
(三)揮霍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四)使用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五)隱匿合同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拒不返還的;
(六)合同簽訂後,以支付部分貨款,開始履行合同為誘餌,騙取全部貨物後,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或者雙方另行約定的付款期限內,無正當理由拒不支付其餘貨款的。
⑶ 偽造,變造,隱瞞會計假賬者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偽造、變造、隱瞞會計賬證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第四十一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會計人員極其他人員編制、對外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真相的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並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ol>
⑷ 偽造、變造、隱瞞會計賬證者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偽造、變造、隱瞞會計賬證者是違法、犯罪行為,對此,《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等有明確規定: ■《會計法》第26條規定: 單位領導人,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它會計資料的,或者利用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它會計資料偷稅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的,由財政、審計、稅務機關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職責負責處理,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嚴重違法違紀的會計人員,要終止其從事會計工作;對嚴重違法違紀的單位和有關責任人,要數罪並罰;國家工作人員違法違紀的,除吊證、罰款外,還要給予行政處分。對觸犯刑律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公司法》第211條和第212條規定: 公司違反本法規定,在法定的會計賬冊以外另立會計賬冊的,責令改正,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必須「合法、真實、准確、完整」。如果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觸犯刑法的按照《刑法》第161條規定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罪處理,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金。 ■《證券法》第63條規定: 發行人、承銷的證券公司招股說明書、公司債券募集辦法、財務會計報告、上市報告文件、年度報告、中期報告、臨時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有重大遺漏,致使投資者在證券交易中遭受損失的,發行人、承銷的證券公司的負責的董事、監事、經理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發行人處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前款發行人未按期公告的其上市文件或者報送有關報告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發行人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股票的發行,要根據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發行公司、企業債券的申請經批准後,應當公告公司、企業債券募集辦法。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的行為危害甚大,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規定: 在招股說明書、認股書、企業債券募集辦法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數額巨大、後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單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1%以上5%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規定: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出具報告時,不得有下列行為:明知委託人對重要的財務會計處理與國家有關規定相抵觸,而不指明;明知委託人的財務會計處理會直接損害報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隱瞞或者作不實的報告;明知委託人的財務會計處理會導致報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產生重大誤解,而不予指明;明知委託人的會計報告的重要事項有其他不實的內容,而不予指明。 違反上述規定的會計師事務所,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暫停其經營業務或者予以撤銷。違反規定的注冊會計師,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暫停其執行業務或者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違反上述規定,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會計師事務所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的決定》第三、四條規定: 製作虛假的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債券募集辦法發行股票或者公司債券,數額巨大、後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5%以下罰金。 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其他人利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20萬元以下罰金。相關熱詞:會計賬證法律責任
⑸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編制虛假財務報告,尚未構成犯罪的,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編制虛假財務報告,尚未構成犯罪的,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以上五萬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還應由單位給予行政處分;對會計人員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5)變造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⑹ 偽造或者變造《商標注冊證》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偽造或者變造《商標注冊證》或者其他商標證明文件的,依照刑法關於偽造、變造國家機關證件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⑺ 解釋變造股票債券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變造股票債券罪的刑事責任是:自然人變造股票債券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述的規定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條
偽造、變造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⑻ 法官明知被告出示的是變造、偽造的證據還採納作為證據,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明知屬於主觀意識,不好證明啊,如果能證明,當然需要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