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校園欺凌會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校園欺凌會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0 07:21:47

Ⅰ 校園欺凌中欺凌者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未保法第39條:
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Ⅱ 校園欺凌可能觸犯的法律有哪些

一、同學間因故看不順眼挑釁生事、辱罵、互毆、群毆等行為有可能觸犯的法律是:

過失至人死亡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故意傷害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過失至人重傷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非法拘禁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

侮辱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聚眾斗毆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尋釁滋事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等等。

二、同學間以保護、借錢為名向同學勒索財務或以其他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財務有可能觸犯的法律是:

搶劫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盜竊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搶奪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敲詐勒索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綁架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

(2)校園欺凌會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校園暴力行為有可能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

現在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負刑事責任,我們知道,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校園暴力的施害人如達到法定年齡,則法院應對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罰,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我刑事訴訟法採取國家追訴主義的原則,由檢察官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公訴。

民事責任

因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依法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由侵權行為引發的損害賠償稱為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旨在保護受害人的身體財產不受不法侵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當九種人格權力遭受不法侵害時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這九種人格權是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被害人因侵權行為致死,其家屬因此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可以依法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要求支付撫慰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行為人因過失或故意不法侵害他人身體,致使被害人殘疾或死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相關規定,至被害人殘疾的應當賠償被害人醫療費、傷殘生活補助費至被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



Ⅲ 校園暴力責任在誰,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之所以抄校園暴力頻繁發生,從根本上說是施暴者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老師不能體罰學生,而法律對未成年人缺少監管,這樣就使學生成為游離於法律監管之外的特殊群體。從某種程度上說,未成年人身份幾乎已經成為可以違法亂紀的護身符。如果暴力行為沒有給受害者帶來嚴重的身體傷害,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如果施暴方年齡超過14周歲,而且對受害人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傷害,那麼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甚至要受到刑罰的處罰,輕則拘留,重可能判刑。

Ⅳ 校園中的霸凌行為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校園當中的霸凌行為導致很多的學生患上抑鬱症,對學生不僅是身體上面的傷害,也是心裡上面的傷害。記得小編看見了很多有關的新聞,有一些學生在遇到了校園暴力之後,他們受到威脅,不敢告訴家長,最終導致自己患上抑鬱症。大部分的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都非常的生氣,但有一些施暴者的家長總是懷疑他們還是孩子為借口。

不要讓自己後悔

也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自己的年輕好勝,讓自己一生都為年少時做的事情而後悔。要知道如果因為年少時做出了毆打他人的行為,那麼最終也是會為此付出一生的代價。這個世界上都是有因有果的,當我們欺負別人的時候,就應該要知道,總有一天是會輪到自己的身上。

Ⅳ 校園欺凌承擔什麼責任

您好!對於您提出的校園欺凌要承擔什麼責任?這一具體問題,我將為您進行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近幾年以來可以說校園欺凌案件一直是最引人注目的社會法律案件,這不僅僅是學校教書育人本身的特殊性更是出於長輩對於自己孩子的關心,那麼,校園欺凌的要負法律責任嗎?校園欺凌在本質上是一種侵權行為,當然要承擔法律責任。欺凌行為的法律責任承擔涉及三個方面的主體,即欺凌行為人本人、監護人和學校的責任。就行為人本人而言,如果是成年人,應該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如果行為人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嚴重的話可能構成犯罪。
但是,如果是未成年人,責任的承擔問題就比較復雜。未成年人具有故意或過失,並非法律上的過錯,而應考察其監護人的過錯。
對他人進行毆打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即可構成故意傷害罪,年滿14周歲就可量刑定罪。
1,未成年人參與校園欺凌將會面臨刑事責任。年滿14周歲至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參與校園欺凌施暴於人,構成重傷及以上的就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參與毆打,構成輕傷及以上的就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2,即使打人不重,只要動手就會受到行政處罰,一般會保留案底,對日後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3,所有的校園欺凌都將面臨民事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14周歲的人或者60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Ⅵ 校園欺凌構成犯罪的要承擔什麼責任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校園侵權表現得最多的是以學校作為侵權方而給學生造成合法權益損害的行為。可以依據以下三個標准進行分類:侵權的行為方式;過錯主體的不同;過錯承擔的責任不同,三個重要的標准來區分。
校園傷害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一是損害事實客觀存在。這是民事責任的前提和依據。沒有損害事實,就不構成侵權,行為人也不承擔民事責任。二是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判斷侵權行為的違法性,一定要以法律、教學法規為依據。違法行為不僅表現為積極的作為,例如,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而不作為所造成的損害,應當以當事人具有防止損害發生的法定或約定義務為前提,否則,不屬於違法行為。三是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損害事實必須是侵權行為造成的。否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需要注意,有的行為雖然是發生損害事實的一個條件,但卻不是真正的原因。四是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這是構成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結果,仍然聽任其發展,稱為故意。應注意傷害事故與意外事件的區別,如果損害結果不是由於行為人的主觀過錯所致,而是由於不可預見、不能克服的原因造成的,就是意外事件。

Ⅶ 校園欺凌要承擔什麼責任

校園欺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
如果情節較輕,一般只需要承擔行政處罰。如果情節比較嚴重的話,那麼還需要承擔相關的刑事責任。校園暴力導致他人傷亡,一樣會以故意傷人罪判處,不過對於未成年人,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本詞條由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認證 。
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的一種攻擊性行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間接欺凌。校園欺凌不等同於校園暴力,校園暴力包含校園欺凌,而校園欺凌是最常見的一種校園暴力 。當前我國和全球的校園欺凌現象都十分嚴峻,各國政府和各國際組織也出台了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及文件以應對校園欺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全面性教育」理念中也涵蓋了認識與應對校園欺凌的相關內容。
欺凌者是指在校園內外實施欺凌行為的一方,其中包括主要欺凌者和欺凌協助者/支持者。主要欺凌者指欺凌事件的「主犯」,即在欺凌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或組織、領導作用的人,這樣的欺凌事件參與者在三人以上;欺凌協助/支持者不是欺凌行為的發起人,但在欺凌開始後加入或協助欺凌。部分欺凌協助者受欺凌者的恐嚇、威脅,屬於被迫參與欺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Ⅷ 校園欺凌構成犯罪要承擔什麼責任

校園欺凌構成犯罪要承擔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侵權償責任、治安處罰責任和刑事責任三大類。
故意造成對方傷害的行為,是否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主要看傷害的程度,如果是輕微傷的,不構成犯罪;如果是輕傷的被害人和檢察院都可以提起訴訟,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如果是重傷以上的,就需要由檢察院提起公訴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治理范圍全國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
1、開展教育,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完善制度,各校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受託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Ⅸ 校園欺凌構成犯罪的要承擔

校園欺凌在本質上是一種侵權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具體內容如下:
一、欺凌行為的法律責任承擔涉及三個方面的主體:
1、即欺凌行為人本人的責任;
2、欺凌人監護人的責任;
3、欺凌人學校的責任。
二、成年人應該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如果行為人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嚴重的話可能構成犯罪;
三、未成年人具有故意或過失,並非法律上的過錯,而應考察其監護人的過錯;
四、校園欺凌者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侵權償責任、治安處罰責任和刑事責任三大類。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
2、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3、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條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受託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 一、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1、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2、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3、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1、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Ⅹ 校園欺凌構成的犯罪要承擔什麼責任

您好,按照《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同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行為人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為才有效。因此,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是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民法典》第一編第二章第一節關於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可知,法律上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為成年人,即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認,但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而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因此,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年齡可分為:
1、不滿八周歲的,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已滿八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對自己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承擔民事法律責任。但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承擔完全民事法律責任。
3、已滿十八周歲的成年人,承擔完全民事法律責任。
二、行政法律責任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條規定,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又根據該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應當依法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因此,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年齡可分為:
1、不滿十四周歲的,不承擔行政法律責任。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應當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其中,未成年人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從輕或減輕處罰;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應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三、刑事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
對於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因此,承擔刑事法律責任的年齡可分為:
1、不滿十四周歲的,不負刑事責任,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但已滿十二周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3、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不論犯何罪,都應負刑事責任,要依法判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針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會計職業道德的危害 發布:2025-09-19 01:17:08 瀏覽:169
工傷問題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9 01:06:55 瀏覽:12
勞動法對民營企業有用嗎 發布:2025-09-19 01:03:41 瀏覽:329
形式法學派 發布:2025-09-19 00:54:13 瀏覽:446
鄢陵的律師 發布:2025-09-19 00:41:20 瀏覽:112
學法律知識做文明少年 發布:2025-09-19 00:40:37 瀏覽:207
對方打人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9 00:35:01 瀏覽:543
古代妓女刑法 發布:2025-09-19 00:35:01 瀏覽:361
企業法律顧問失業 發布:2025-09-19 00:25:17 瀏覽:386
深圳社區法律顧問招聘 發布:2025-09-19 00:05:23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