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① 購房常識:認購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審判實來踐中,對商品源房認購書性質的認定,歸納起來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認購書就是正式預售合同,因為認購書是買賣雙方平等自願基礎上的真實意思表示;
另一種觀點認為認購書非獨立的合同,因為認購書僅是對簽訂正式合同相關事宜的約定。
我們認為,認購書應屬於商品房買賣合同的預約合同,與商品房買賣合同之間是預約與本約的關系。
首先,認購書是平等主體之間為設立買賣商品房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而簽訂的協議,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認購書應為獨立的合同。
其次,認購書是買賣雙方就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相關事宜進行的約定,不是對商品房買賣結果進行直接確認,所以也不應屬於商品房買賣合同。
最後,認購書與商品房買賣合同之間還存在許多不可預測的環節與風險,如果將認購書直接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那麼開發商在掌握優勢信息的情況下,可能附加種種不合理條件,強行要求買方履行此「買賣合同」或承擔違約責任,則會嚴重損害買方的利益。
② 商品房認購書上寫的具備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
商品房認購書是簽訂購房合同前預先簽訂的一份合同,對房屋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了預先的規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簽了認購書如果賣方沒有違法違約或欺詐行為或者其他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是一定要買房的。如果買方不購買房屋是因為自身的原因,構成違約,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向賣方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
《最高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
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於定金的規定處理;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第四百五十八條
基於合同關系等產生的佔有,有關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收益、違約責任等,按照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
③ 認購書的法律效力具體是指什麼
核心提示:認購書確定的是房屋是否要買賣的關系,而正式合同確立的是正式房屋買賣關系,二者有本質的區別。由於有關部門對認購書尚未做出嚴格的規定。下面由法律快車編輯為您介紹認購書的法律效力方面的內容。
認購書的法律效力是怎樣?
④ 房屋認購書有法律效力么
房屋認購書的法律效力有:取得預售許可證後簽訂的認購書有法律效力,未取得預售許可證簽訂的認購書沒有法律效力,但在起訴前取得合法有效預售許可證的認購書可以認定為有效。簽訂認購書後,開發商應當與購房者在約定的期限內簽訂正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法律依據】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第五條
商品房預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二)持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三)按提供預售的商品房計算,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並已經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六條
商品房預售實行預售許可制度。商品房預售條件及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辦理程序,按照《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和《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⑤ 什麼是購房認購書,購房認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⑥ 認購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認購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房屋認購協議書》是商品房買賣雙方在簽署預售合同或買賣合同前所簽訂的文書,是對雙方交易房屋有關事宜的初步確認。
1、 簡單說來,即是開發商承諾在一定期間內保證不將房屋賣給除認購人以外的第三人,認購人則保證將在此期間內遵循協議約定的條款與開發商就買房事項進行商談。
這種認購行為的主要特徵是買賣雙方約定的為將來訂立合同而談判的義務,而並非最終達到簽約。
2、《房屋認購協議書》中一般確認認購人打算購買的商品房的位置、朝向、樓層、房價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時間。認購人在購房前作為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保證,向開發商支付一定數額的訂金。
(6)認購書有沒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房屋認購協議書》是商品房買賣雙方在簽署預售合同或買賣合同前所簽訂的文書,是對雙方交易房屋有關事宜的初步確認。
簡單說來,即是開發商承諾在一定期間內保證不將房屋賣給除認購人以外的第三人,認購人則保證將在此期間內遵循協議約定的條款與開發商就買房事項進行商談。
這種認購行為的主要特徵是買賣雙方約定的為將來訂立合同而談判的義務,而並非最終達到簽約。
《房屋認購協議書》中一般確認認購人打算購買的商品房的位置、朝向、樓層、房價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時間。認購人在購房前作為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保證,向開發商支付一定數額的訂金。
《房屋認購協議書》與《商品房買賣合同》不同。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頒布前,《房屋認購協議書》的性質屬於意向書,一方不履行承擔的是締約過失責任,而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方式是定金。
但是,在該《解釋》頒布後,其中第2條承認了預約合同的效力,為此,《房屋認購協議書》屬於預約,一方不履行承擔的是違約責任,另一方可以主張違約賠償。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於購房人合法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