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未批先建的法律責任
Ⅰ 對未批先建項目如何處理
關鍵就是及時把審批手續辦下來才是合法的,另外罰款金額可以與國土局商量,態度一定要誠懇。
Ⅱ 未批先建發改委是否有處罰權
項目未批先建主要是指項目在未獲得發改委立項批文之前開工建設。
因為發改委立項批文的作用主要是對你這個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進行審查批復,你沒有批文,說明你還沒有獲得國家對你這個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認可,處罰當然由發改委來辦理。
建設部門是工程主管部門,主要是對你這個項目中的具體工程是否達到開工要求、工程質量是否符合標准等指標進行的審查,是在發改委立項之後。當你這個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辦理了立項手續,但不具備開工條件就開工或施工後工程質量不達標時,才由建設部門介入處罰。
項目包含工程,但工程不包含項目。例如,項目可以是基建項目、設備購置項目、軟體開發項目,這些項目上馬都必須辦理立項手續,但只有基建項目需進一步到建設部門辦理施工許可證、申請質量驗收,設備購置項目和軟體開發項目還需要到建設局嗎?
Ⅲ 對於開發商未批先建這種行為,會被如何處罰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且人口眾多。在上學期間的句話,至今我都記憶猶新,這句話是“我們以佔世界7%的可耕種土地,養活了佔世界23%的人口”,這是多麼的不容易,這也說明了土地在我國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隨之帶來的是城市規模地不斷擴張,這肯定會造成土地資源的不斷減少,所以土地對於我國來說,是多麼寶貴的資源。也正是因為此,我國政府在控制土地資源的利用上,是非常嚴格的,必須經過政府批准後才可以進行施工。那麼對於在城市擴張中,一些開發商未批先建的這種行為,政府又會給予什麼樣的處罰呢?
一.依法拆除,並恢復原狀。未批先建,也就是沒有經過政府批准,擅自正在施工的建法建築,這本身就是違法的行為,所以政府目前對未批先建的這種建法行為,將會按照相關法律,對這些違建建築,進行依法拆除,並恢復原狀。
未批先建的這種違法行為,不僅影響社會環境,而且亂施工亂建設,還會影響整個城市的規劃,給城市帶來臟亂差的感觀,影響城市的文明建設,所以對於開發商的這種違法行為,一定要給予堅決打擊,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建設更美好的城市。
Ⅳ 未批先建的建設項目怎樣處罰是按照工程總造價還是按已建面積的造價進行處罰
未批先建的建設項目處罰由有管轄權的發證機關責令改正。對於不符合開工條件的,責令停止施工,並對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分別處以罰款。
Ⅳ 環評法頒布前的未批先建,現在才發現,怎麼處罰用新環保法還是不能處罰了
不依照新環評法進行處理,但是依照之前的相關規定處罰。
一、首先不適用新環評法,法學上稱為「法不溯及既往」。法律在公布時最後一條一般均為「本法自x年x月x日起實施」。即為不對法律生效前的行為產生效力。
二、如果時未批先建仍需按照當時的規定進行處理,因不清楚詳細案情,不知道具體情況,但《環評法》出台前我國對相關問題也有其他規定,如果違反仍需承擔相關後果。
新環評法取消補辦手續:環評未批先建取消限期補辦手續
將原《環評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對未批先建擅自開工建設的,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修改為:「未批先建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從新《環評法》實施起,未批先建的單位不再有限期補辦手續的機會。同時,「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的規定,重在對已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修復,而不是簡單的「一罰了之」。
建設單位不僅僅要繳納罰款、辦理環評手續才能開工,可能還需要採取恢復原狀的措施。恢復原狀對於已開工的建設項目而言,經濟損失無疑是巨大的,也可能面臨著建設資源的浪費
未批先建罰款與項目總投資額掛鉤
原《環評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對未批先建的建設項目擅自開工建設的,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新《環評法》三十一條規定,由縣級以上環保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一直以來,違法成本低是造成未批先建的重要原因。之前處罰項目未批先建,不論大小建設項目都依照一個處罰區間,最高罰款20萬元。因此一些大型項目,寧願被罰也要未批先建,不能體現環境危害程度差異。
修改後的《環評法》,按照違法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百分比決定罰款,讓違法者望而卻步。同時將其中「負有環境保護肩負管理職責的部門」明確為「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化解環保部門發現未批先建情況而無權處罰的尷尬。
(5)建設項目未批先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環境影響評價法
第三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本條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第三十二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存在基礎資料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陷、遺漏或者虛假,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不正確或者不合理等嚴重質量問題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接受委託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技術單位違反國家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標准和技術規范等規定,致使其編制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工作;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編制單位有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違法行為的,編制主持人和主要編制人員五年內禁止從事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終身禁止從事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工作。
第三十三條負責審核、審批、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部門在審批、備案中收取費用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退還;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四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違法批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網路-環評法
Ⅵ 處罰未批先建」行為應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對企業實施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律依據,與「未批先建」行政處罰相關的法律規定主要如下:
舊環評法第三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前兩款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新環保法第六十一條規定: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新環評法第三十一條規定: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
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Ⅶ 建設項目未通過《環評》批復而開工建設,將面臨什麼處罰
如果你是還沒做環評項目而已經開工的話,那抓緊補辦環評,一般還不會罰款
如果你們正在提交環評,即在審核當中,那開工影響也不會太大,當然最好先停工
但是如果你們是提交了環評但是審核不通過,那你們還開工的話,肯定重罰!
Ⅷ 新環保法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未批先建的怎樣處罰
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檔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檔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第六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