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證員出錯的法律責任

公證員出錯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3 09:58:19

A. 公證處可否負連帶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民事活動中,如果由於公證處的過錯造成當事人損失的,公證處應當承擔民事賠償內責任。
法律依據:容
1、《公證法》第四十三條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公證法》第六條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

B. 公證人員負何責任

現在你不用追究公證人員的法律責任,因為他們公證的轉讓協議對你不產生效力。公證處自然會根據他們的制度追究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的。
下面是公證法相關規定,你自己參考一下:
第四十二條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對公證機構給予警告,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給予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對公證員給予警告,並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給予三個月以上十二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公證員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私自出具公證書的;
(二)為不真實、不合法的事項出具公證書的;
(三)侵佔、挪用公證費或者侵佔、盜竊公證專用物品的;
(四)毀損、篡改公證文書或者公證檔案的;
(五)泄露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給予處罰的其他行為。
因故意犯罪或者職務過失犯罪受刑事處罰的,應當吊銷公證員執業證書。
第四十三條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四十四條當事人以及其他個人或者組織有下列行為之一,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公證書的;
(二)利用虛假公證書從事欺詐活動的;
(三)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偽造、變造的公證書、公證機構印章的。

C. 公證處打錯日期會負法律責任嗎

那要看他打錯日期的行為照成了你什麼損失(直接損失),損失多少,他承擔多少。如果沒有損失,由他負責重作,並且不收費用。

D. 公證人員做公證時在時間上寫錯的能否認定

公證的東西沒法修改,除非重新到原來公證處重新進行一次公證,然後把原來的那份給收回銷毀。公證這玩意純粹是玩法律游戲而設置的一些崗位,為了就業而已。

E. 請問,在民事活動中,如果由於公證處的錯誤公證造成當事人損失,那麼公證處應當承擔什麼責任,是侵權

F. 公證人員在執業活動中可能面臨哪些刑事執業風險

您好
公證活動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業處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以下簡稱《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公證員執業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其中,對公證機構的法律責任主要有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而對公證員的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處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下面主要就公證人員的刑事法律責任進行論述。

公證員刑事責任是指公證員觸犯了刑律,構成犯罪,將受到刑事制裁。按照《公證法》的規定,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違反該法第42條的禁止性規定,且構成違反《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最高人民檢察院2009年1月7日發布的《關於公證員出具公證書有重大失實行為如何使用法律問題的批復》(以下簡稱最高檢《批復》)中規定,公證員出具證明文件存在重大失實且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追究「出具證明文件失實罪」。司法部、最高人民檢察院1992年3月21日發布的《關於認真辦理公證人員玩忽職守案件的通知》中規定對於公證人員在公證活動中應負職責的認定,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和司法部制定的關於公證工作的有關規定為依據。由於公證人員玩忽職守行為,給國家、集體利益或公民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檢察機關應當立案偵查,依法處理。

《公證法》頒布實施以來,公證機構成為被告的訴訟案件呈上升趨勢。為此,如何提高公證員的法律責任意識,大力提升公證質量,努力防範公證法律責任風險,樹立公證行業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是我們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首先,公證人員法律責任風險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員隊伍素質的問題,也有社會誠信缺失等社會問題:

一是公證員的自身素質偏低。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由於種種原因,執業公證員自身認識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經濟不斷發展,公證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新知識的充實和更新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因而就可能導致對某一問題或某些方面問題的認識和判斷產生偏差,就有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或其他不良後果。其中可能還包括某些公證員個人的職業道德低下,出於各種自身或其他目的,故意隱瞞事實,曲解法律,損害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導致公證員及公證處承擔責任。

二是當事人對公證的過高期望。當事人通常對公證的效用存在誤解,故在辦理公證時會抱有過高的期望,如在辦理證據保全的公證中,公證僅是對當時的情況、現狀、行為進行保全,不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而當事人卻認為只要經過公證,對外就可以認定和裁決相關的事實,更有的認為辦了公證,就相當於買了保險,一切都萬事大吉。

三是社會對公證的錯誤認識。目前,社會公眾對公證機關的性質、職能、作用及公證書的效力還缺乏正確而全面的了解,例如在各種招標、抽獎等現場監督公證中,公證機構的作用僅是對當時的某個特定階段的監督,未能實現全程參與監督,其職能的發揮受限頗大,但是社會公眾普遍認為,公證機構進行了公證,就應當保障全部過程的真實、合法性,而這類業務涉及標的巨大,一旦出事,社會影響巨大,潛在的風險也最大。
四是社會的誠信缺失。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社會各個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尤其是普通的民眾的價值觀和誠信度。市場經濟在調動人們生產積極性,鼓勵人們勤勞致富的同時,也使得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結果造成一部分人心態的不平衡,以致於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鋌而走險。當然社會誠信度的降低,這也給公證充分發揮其定紛止爭的功能一個客觀的環境,促進了人們在市場交易中對公證的需求加大,但公證在面臨社會整體誠信環境不好的大環境,從其面臨的執業風險自然加大。

筆者認為,對於公證員刑事法律責任可通過以下途徑予以防範:

一是強化隊伍素質,提升公證質量。應該牢固樹立公證責任意識,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和公證協會要加強對公證員的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公證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公證機構及公證員應強化質量就是公證的生命的意識,嚴格依照《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等公證法律、法規、規章辦證;公證機構應加強公證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公證質量檢控體系,加強日常公證質量檢查、考核、獎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辦證程序的規范化,杜絕、減少差錯,不斷提升公證質量。這是防範公證法律責任的根本措施之一。

二是保持公證的獨立性。目前發現的多數公證案例中,都存在著公證機構或公證員未能保持獨立的情形。因此,不論是公證機構還是公證員,均應恪守獨立公證准則,堅決擺脫各種關系困擾,按照真實、合法的原則辦理公證業務。

三是完善公證機構質量控制制度。建立客戶風險等級評價和管理制度;建立充分了解和評價被公證單位制度;建立例外事項或重大事項的請示報告制度;建立質量考核評價與獎懲制度;落實復核制度;嚴格公證員簽名制度;建立技術支持與咨詢制度等等。

四是妥善處理投訴,積極應對訴訟。針對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的投訴問題,公證協會和公證機構應按《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及其他有關規定妥善處理,要符合處理投訴的程序,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正確引導投訴人依法主張權利,減少無理的糾纏,並防止事態的擴大。針對公證機構被起訴案件,加強同行之間的信息交流,收集有利於案件訴訟的判例,為訴訟活動中爭取主動的地位。

要避免和減輕公證人員承擔的刑事法律責任,必須通過政府、法律界特別是公證員行業、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重建一個健全、良好的社會公證體系,構建公證質量事故「零容忍」長效機制,嚴守公證質量這道公證公信力和公證工作生命線。

望採納,謝謝

G. 公證員履行職責失誤會構成哪些犯罪

《刑抄法》分則第九章瀆職罪中共襲有37個罪名其中過失犯罪的罪名有九種:
1.玩忽職守罪刑法第397條
2.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刑法第398條
3.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刑法第400條第2款
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刑法第406條
5.環境監管失職罪刑法第408條
6.傳染病防治失職罪刑法第409條
7.商檢失職罪刑法第412條第2款
8.動植物檢疫失職罪刑法第413條第2款
9.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刑法第419條

H. 公證處違法如何處罰有哪些法律依據

公證法有規定
第四十三條
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I. 只看公證員違反了公證法,也是過錯行為,什麼都是過錯!

請提問者對照《公證法》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根據公證員之「過錯」程度以及因該公證事項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依法維權。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05年8月28日通過,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三條
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四十四條當事人以及其他個人或者組織有下列行為之一,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公證書的;
(二)利用虛假公證書從事欺詐活動的;
(三)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偽造、變造的公證書、公證機構印章的。

J. 公證處錯了不可以起訴嗎

1、公證效力是指公證證明在法律上的效能和約束力。公證書是公證機構證明活動的結果和書面表現形式,因此,公證效力又稱為「公證書的效力」。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公證具有三個基本法律效力。即:證據效力、強制執行效力和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其中證據效力是公證書的最基本的效力,任何公證書都具有證據效力。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和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則不是普遍的,只有特定的公證文書或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產生。
2、盡管如此,公證書出現錯誤,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撤銷公證書。如果有證據證明公證書存在錯誤,法院會撤銷公證書。

熱點內容
中國民法由來 發布:2025-09-18 15:23:23 瀏覽:611
職業道德准則是 發布:2025-09-18 15:15:47 瀏覽:610
勞動法工資計算表格 發布:2025-09-18 15:12:18 瀏覽:248
換法院要 發布:2025-09-18 14:53:42 瀏覽:232
台灣行政法學家湯 發布:2025-09-18 14:52:35 瀏覽:271
勞動法的保護有哪些 發布:2025-09-18 14:51:15 瀏覽:420
道德與法治愛上雙包胎 發布:2025-09-18 14:41:21 瀏覽:206
什麼是法學方法 發布:2025-09-18 14:40:21 瀏覽:691
武昌律師咨詢 發布:2025-09-18 14:38:03 瀏覽:322
下列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形式有 發布:2025-09-18 14:38:02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