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前教育承擔的法律責任

學前教育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4 17:09:12

Ⅰ 與學前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時間有哪些

1,《幼兒園管理條例

《幼兒園管理條例》是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管理,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制定的法規,1989年8月20日,《幼兒園管理條例》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9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4號發布,自1990年2月1日起施行。

(1)學前教育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孩童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學前教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學前智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也不可小覷。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為家長和幼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Ⅱ 學前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確認和承擔法律責任時必須依照的標准和准則。學校教育活動是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侵權導致的民事法律責任,這種民事法律責任的追究,主要根據《民法總則》中規定的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四項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以過錯作為判斷行為人對其造成的損害應否承擔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由此可知這一原則採取的舉證方法是「誰主張誰舉證」,也就是如果學生或家長要告學校或老師,就得拿出證據。
過錯責任原則適用於財產損害、人身損害等一般侵權行為。
這是校園傷害事故中使用最多的原則。而且,受害者主要針對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就是10-18歲的未成年學生。
在校園傷害事故中,過錯責任原則通常表現為兩種形式,也是我們考試中常考察的案例形式:第一,誰有錯誰負責。例如:某小學學生小明課外活動結束後回宿舍途中,上樓時涼鞋前端在樓梯上絆了一下,摔倒在地頭破血流。學校一邊將小洋送往醫院救治,一邊通知小洋家長。在這則案例中學校需要承擔賠償嗎?答案是需要的。小洋在樓梯上絆倒受傷,是在學校負有管理職責的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內發生的傷害事故,因此學校存在安全管理過錯,需要承擔責任。這就是誰有錯誰負責的表現。
第二種就是誰負主要責任,誰負次要責任。比如小學三年級男生小強與同班女生小紅發生矛盾,打了小紅,老師對小強進行了批評教育。小紅父親得知此事趕到學校,沖進教室,不顧上課老師的攔阻,將小強打傷。事後小強家長將小紅父親和學校一起告上法庭。該事件經法院審理,判決學校40%的責任。在這里,法院對這起學生傷害事故採用的歸責原則是就是過錯責任原則。小紅父親是小強的直接加害人,負主要責任;而學校在教育活動期間,由於安全管理做得不到位,比如保安沒有對進校人員進行核查或者老師沒攔住家長,從而使得小紅家長能夠沖進教室,將小強打傷,因此學校要負次要責任。
2.過錯推定原則
過錯推定責任,是指一旦行為人的行為致人損害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非行為人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民事責任。簡單地說,默認有錯,自證清白,否則擔責。比如在高空拋物案件中,默認整棟樓的人都有過錯,除非他能夠證明自己的清白,如家裡沒有花盆,事發時不在家等等,否則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這一原則採取的取證方法是「誰被告誰舉證」。
那在校園傷害事故中,如果家長能證明傷害是由學校導致的,但是學校不能證明傷害不是自己的導致的,就假定傷害就是學校導致的,由學校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這個原則主要用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的傷害事故,也就是10歲以下的未成年學生。是作為過錯責任原則的補充。
3.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情況下,與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的行為人,不論其有無過錯,都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即無論是否有錯均負責。其目的在於補償受害人所受到的損失。比如,司機正在正常的行使,一個行人闖了紅燈被撞,此時司機沒有錯,行人有錯,但是法律站在要保護弱者的角度,也會讓司機給行人一定的賠償。
在校園傷害事故中,無過錯責任側重的是當教師和學校工作人員在履行工作職責時,因方法不當造成的損害是由用人單位即學校承擔全責,這里的無過錯強調的是學校沒有過錯但是也要承擔責任。比如:某學校校車司機小王,在搭載學生上學途中,學生下車上廁所。之後,小王沒有清點人數就將校車開走,導致學生小明沒有坐上校車回校。家長將校車司機和學校告上法院,誰應該負賠償責任?在這則案例中,學校是要負賠償責任的。因為校車司機是學校工作人員,他在履行工作職責時方法不當,對小明造成了損害,這時候由用人單位即學校承擔全責。
4.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原則,是指損害雙方的當事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都沒有過錯,但如果受害人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又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和公平的觀念,要求當事人分擔損害後果。這個原則前提是雙方都沒有錯的情況下使用。比如見義勇為者:小明在路上遇到一女孩錢包被偷了,幫忙追擊小偷的途中被小偷所傷,小偷逃之夭夭。在這個情況中,小明見義勇為沒有錯,女孩也沒有錯,但小偷逃了,小明的損失得不到補償。這時候為了公平,會讓小紅分擔小明的損失。
而這在校園傷害事故中常常表現為:學生與學生之間打架或發生其他傷害行為,導致學生受傷,加害人的家長要承擔賠償責任。比如:三年級小明的家長在上學前反復提醒小明,讓他注意鉛筆的使用,不要挫傷同學。但是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挫傷了小紅,導致小紅右眼受傷。小明家長應該承擔賠償責任么?那麼,根據教育公平原則,考慮到小紅的家庭經濟情況,為了保證公平,小明家長應當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Ⅲ 學前教育報名承擔責任是什麼

本人所填報名信息准確、有效,並對照公告與本人情況 認真核對無誤。憑本人准考證、身份證參加報名。對因填寫錯誤 及缺失證件所造成的後果,本人自願承擔責任。

Ⅳ 違反《幼兒園管理條例》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幼兒園,由教育行政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限期整頓、停止招生、停止辦園的行政處罰: (一)未經登記注冊,擅自招收幼兒的; (二)園舍、設施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安全標准,妨害幼兒身體健康或者威脅幼兒生命安全的; (三)教育內容和方法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教育行政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門建議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一)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質製作教具、玩具的; (三)剋扣、挪用幼兒園經費的; (四)侵佔、破壞幼兒園園舍、設備的; (五)干擾幼兒園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幼兒園周圍設置有危險、有污染或者影響幼兒園採光的建築和設施的。 前款所列情形,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Ⅳ 幼兒園承擔教育責任有哪些

1、基礎性、啟蒙性。

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2、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3、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5)學前教育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Ⅵ 學前教育機構可能承擔的三種法律責任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中最主要的是什麼責任

最主要的是民事法律責任。

Ⅶ 違反《幼兒園管理條例》的責任主體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幼兒園,由教育行政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限期整頓、停止招生、停止辦園的行政處罰: (一)未經登記注冊,擅自招收幼兒的; (二)園舍、設施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安全標准,妨害幼兒身體健康或者威脅幼兒生命安全的; (三)教育內容和方法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教育行政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門建議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一)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質製作教具、玩具的; (三)剋扣、挪用幼兒園經費的; (四)侵佔、破壞幼兒園園舍、設備的; (五)干擾幼兒園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幼兒園周圍設置有危險、有污染或者影響幼兒園採光的建築和設施的。 前款所列情形,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Ⅷ 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 一線教師應承擔什麼責任

1、行政法律責任是行為人因實施了行政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簡稱為行政責任。進一步說,就是行為主體違反了屬於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義務,致使國家、社會或公民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在行政上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行政責任特徵在於:(1)行政責任給予違反了行政法律義務而產生。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管理和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教育活動中的行政不當行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及社會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等。如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的行政不當或行政遲緩行為,以及行政相對人未經批准或注冊自行學、不按規定使用和變更學校名稱、在招生工作中營私舞弊、買賣文憑、不按規定授予學位等行為。應承擔行政法律責任。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行政處分,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有輕微違法失職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另外一種方式是行政處罰,它是享有行政處罰權的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但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個人或組織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在教育領域,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頒發、印製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撤銷違法舉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撤銷教育資格,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責令停止招生;吊銷學許可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教育行政處罰。除此之外,行政法律責任還包括對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的追究,例如行政機關由於行政不當而造成的侵權行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關收取不符合規定的費用即高收費亂收費,對學生處理上的不當以及對學生安全、健康方面的保護失當等,都有可能造成對學生權利的侵害,除了追究民事法律責任之外,行為人可能要負行政法律責任,受到某種行政制裁。(2)行政責任是由有人民法院或有關國家行政機關依照相關行政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予以追究的,其他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無權行使這一權力。(3)追究行政責任,出適用行政訴訟程序外,還可以適用其他行政程序。例如,行政復議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等。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9-18 12:09:38 瀏覽:434
河南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9-18 12:08:04 瀏覽:241
刑法九受賄起刑點 發布:2025-09-18 12:08:03 瀏覽:549
熱點事件的行政法分析 發布:2025-09-18 12:07:23 瀏覽:32
法律援助案件有多少勝率 發布:2025-09-18 12:03:54 瀏覽:677
民事訴訟法表格 發布:2025-09-18 12:03:51 瀏覽:895
擔保法與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343
法律顧問和法律咨詢制度的通知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926
磐安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8 11:31:53 瀏覽:555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txt下載郭捷 發布:2025-09-18 11:06:46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