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因善意救助承擔法律責任

因善意救助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4 19:10:47

1. 救人不當造成別人殘疾的,救人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你好,具體得看情況,施救人只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才給予賠償(專屬於無因管理,可以查看屬相關法條)。如果是一般的過失,則不需要賠償,且可在對方受益范圍內要求對自己的補償(但不得要求獎勵)。如果因為沒有急救知識而實施了不當的行為,施救者一般不予賠償,當然如果施救者是醫務相關人員,則要給予賠償。(如果您能詳細的描述,才能有更准確的回答。)

相信好人會有好報,法律不會打擊好心人。

2. 司法實踐中,死亡人因為救助人送醫不及時導致死亡,救助人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救助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義務救助人,一般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後對受害人進行救助,也有其他有義務救助要求的義務救助人
例如:A企圖謀殺B,但動手後後悔,叫來救護車救助B。這里A對B具備救助義務,能否阻止B的死亡對於A犯罪量刑很關鍵,如果B還是因為救助不及時死亡,A則依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具備救助義務,但因可觀原因依然沒有成功救助的,根據情況,分別承擔對
還有如交通肇事案中,肇事方對受害人進行了救助,但救助人依然死亡的,同樣構成法律關系
另外,諸如游泳池等配備了救生員,如果付費游泳的顧客發生溺水,救生員未能及時做到救助義務,同樣承擔法律責任
應的法律責任,即有刑事責任也有民事責任

另一種則是非義務性救助,例如:老人因心臟病發暈倒,路人打120求助,120趕到後進行了救助,但老人依然去世
在這種情況下,老人的死亡是因為自身疾病導致的,救助是否及時只是外因,並不是老人死亡的根本原因
這里只能推定過錯原則:即,救助人是否存在主觀故意或重大過錯,如120接到求助後,故意不出車或出車緩慢,未能做到及時出警等情況,則救助一方承擔一定的過錯責任
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即便是救助不及時(如某城市發生過一起事故,一中年男子哮喘病發作,被救護車緊急送往醫院,但因為堵車,以及應急車道被非法佔用,救護車無法及時送醫,最終男子死亡),由於救助一方沒有過錯,則救助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總的來說,在法律以及實踐中,判定救助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主要看救助的情形和救助的過程:一個是是否存在救助義務或救助關系,有義務關系的,是必須救助,不救助或救助不及時都應當承擔法律後果;而沒有義務救助的,則不承擔法律後果。二個則是救助過程,有義務救助的,不考慮過程,只對應救助結果;而沒有救助義務的,則其在救助過程中只有存在主觀故意或重大過錯,才會推定存在法律責任,否則不承擔責任

3. 偶遇需要急救的病人,路人在醫護人員遠程指導下進行急救,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4條於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版次會議通過權。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規則,被稱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勵善意救助傷病的高尚行為。
善意施救者的責任豁免須具備以下要件:第一,行為人為善意救助者,即具有救助他人的善意;第二,行為人實施了救助行為,在他人處於危難或困境中時,採取了緊急救助措施;第三,善意救助者的救助行為不當,造成了被救助者的損害。具有上述三個要件,就可以依據本條規定,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責任。
所以根據上述要件描述,這種情況下路人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因為路人主動施救已經滿足以上三要件)。

4.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什麼意思

只要是自願去施救的,不管是否存在重大過失,都對受助者的損害不承擔民事責任。

此外,救助者必須是自願施救的。與之相對的就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實施的救助行為,比如在有先行義務、職務行為等情況下所實施的救助行為,若因救助者的重大過失擴大了受助者的損失,則不能免除其民事賠償責任。

立法作出此種限制是合適的,既鼓勵了普通大眾對受助者積極施救,也提高了被動施救者的注意義務,有利於提高救助之效果。

(4)因善意救助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4條於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一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規則,被稱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勵善意救助傷病的高尚行為。於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從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民法總則(草案)第184條經歷了3次修改。最初的版本是「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害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經過三次修改,大會表決稿刪除了前幾次審議稿中的「重大過失」字樣,僅規定「因自願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幾次修改釋放了鼓勵大家見義勇為的明確信號。

5. 不予救助是否應擔法律責任

包某說:「反正有不講究的事,要不我也不能對別人說」,二人吵吵幾句後包某說:「咱倆出去干一仗」白某說:「行」。包某從自己身上掏出一把折疊刀遞給白某說:「你捅我吧」,白某打開折疊刀向包某胸部捅了一刀後逃跑。 計程車司機於某在海拉爾百川燒烤店門前等拉客,這時從燒烤店出來一塊吃飯的人孫某將被害人包某扶進計程車,包某上車後對他說:「師傅,趕緊送我去醫院」,司機於某沒有等孫某上車就將車開到海拉爾區農墾醫院,在醫院急診門前於某見包某捂著肚子哼哼不能行動,便將包某從計程車上拽出來扔到地上離開了現場,造成包某因不能及時救助死亡。 於某本人雖然沒有親手致被害人包某重傷,但他明知其拋棄行為可能導致傷者死亡的結果,卻又懷有放任或僥幸的心理。所謂的不作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救助,能夠救助而沒有救助的行為。不作為犯中實質的作為義務根據在我國法學界已認可以下幾種說法:1、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現今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並不限於刑法明文規定的義務,而且也應當包括民法、經濟法婚姻法訴訟法行政法等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2、職務或業務要求的義務。職務或業務要求的義務范圍很廣,具體認定要根據職業、行業的管理規定、規章制度而定。認定職務或業務要求的業務,一要注意義務的時限,二要注意義務的對象。3、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法律行為是指在法律上能夠引起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法律行為在實踐中主要表現為合同行為。4、先行行為產生的義務。先行行為產生的義務,是由於行為人先前實施的行為致使法律所保護的某種權利處於危險狀態,而產生的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義務。 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於某明知將這位生命垂危的重傷者棄於醫院門口冰凍地面上,在深夜零下二十度的環境里,可能會因無人救助而死亡,仍放任傷者死亡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明顯的,並且導致了傷者死亡結果的發生。 於某的拋棄行為雖不是直接實施犯罪行為,但不施以救助的行為在整個犯罪的過程中及對危害結果的發生起到了促進的影響,也就是說該行為與犯罪結果的發生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本人認為這種因果關系就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我們不能機械的認為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僅指犯罪實行行為與對定罪量刑有價值的危害結果的發生起著主要的作用,但於某拋棄傷者不顧的行為,對危害結果也具有推波助瀾的影響,由此並不能否定其拋棄行為與犯罪結果的因果聯系。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於某作為計程車服務行業人員,當其車載有面臨危險的乘客,有條件送往醫院的條件下見死不救,(只因為其膽小,怕牽涉的事多就沒送包某到醫院急診室,當時溫度零下20多度,能凍死人,並且於某知道這人有生命危險。但於某認為有人來能看見救助就開車離開。)不僅僅是一般的不道德行為,而是違背法律的不作為行為,傷者包某如遇計程車司機及時搶救,有可能不致死亡,但於某不顧其死亡危險,竟毫無人道地在夜深無人之際將傷者包某棄於冰凍地面,於某沒有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其不作為的行為是明顯的。致其未能得到及時搶救而死亡,因而構成不作為故意殺人罪。根據《合同法》第301條規定,承運人在遠輸過程中,應當盡力救助患有疾病、分娩遇險的旅客。另外,本案計程車司機於某也是有能力救助的,將傷者送往醫院接受醫生的救治是很簡單的事情,卻沒有實施,而是將傷者拖出車外,揚長而去。筆者認為因於某的行為構成了不作為的間接故意殺人罪,應當承擔刑事附帶民事責任。(作者:王謙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拉爾區檢察院)

6. 見死不救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對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人,見死而不救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對於沒有法定求助義務的人,見死而不救只能從道德層面予以譴責,而不能追究其法律責任。

7. 善意第三方用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原則上善意第三方是不成擔法律責任的,如果你所收買的東西是贓物,則要承擔歸還物品的不利後果。

8. 第184條規定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條規定的法律價值在哪

民法總則有針對性地回應了見義勇為者陷入困境時的權益保障問題。見義勇為是高內尚可貴的品容格,如果讓其陷入困境,受助者持漠視態度,必然使得見義勇為的行為被遏制,這個法條就是鼓勵更多人放心大膽地見義勇為,讓『好人有好報』的理想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實現,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發生。

9. 「善意救人免責」 是法律對良心的支撐 善意地什麼

新《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0. 因施救不當反而造成被救人受到更嚴重的損傷 施救人要負責賠償嗎(施救人為個人)

施救人應當是無因管理人,從公平原則出發,施救人是為維護被救人的利益,即使存在過失,但從倡導見義勇為的原則出發,我認為,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不承擔責任。
第九十三條 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9-18 12:09:38 瀏覽:434
河南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9-18 12:08:04 瀏覽:241
刑法九受賄起刑點 發布:2025-09-18 12:08:03 瀏覽:549
熱點事件的行政法分析 發布:2025-09-18 12:07:23 瀏覽:32
法律援助案件有多少勝率 發布:2025-09-18 12:03:54 瀏覽:677
民事訴訟法表格 發布:2025-09-18 12:03:51 瀏覽:895
擔保法與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343
法律顧問和法律咨詢制度的通知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926
磐安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8 11:31:53 瀏覽:555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txt下載郭捷 發布:2025-09-18 11:06:46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