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名額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
1. 關於借別人名額買房
如果對朋友沒信心,建議不要買。
如果買的話,和朋友搞一個協議,協議里講清楚這件事,而且要給人家錢的,那是人家的福利,(所以才便宜啊)。協議最好公證一下。
不過這么做,有點傷朋友的心
2. 借用別人的名義買的房子,要簽一份買房協議書,其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協議應該怎麼寫呀
用別人名字買房子,那肯定是你認識的人,要是這樣的話寫的協議及沒有什麼太多的要求了,但是一定要寫上此房是你出錢買的房子歸你自己所有就是房產證的名字是那個人的就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
3. 我的房子當時是用別人的名額買的交款收據也是他的名字,如何筌購房協議才有法律效力
按你所述,顯然該房產與你無關。
在你與對方均認可是由你出資,你對該房產也僅僅是擁有債權,而不是所有權。
4. 借他人名義購房合同有效嗎,借他人名義購房有
借他人名義簽訂的購房合同,要看以下情況。
借名買房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如果發生合同糾紛,很有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如果合同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為,借名買房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比如不具備資格購買經濟適用房的行為。
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一般會認為借名買房合同無效,法院會按照房屋買賣合同和房屋所有權證認定爭議房屋的購房人和所有權人。
如果不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為,如果借名買房合同是當事人自願簽署,奉行合同自由的原則,借名買房合同應具有法律效力。
5. 用別人名額買房子,協議該怎麼簽有法律效率么
做公證時可以的,但是法律規定還是按照房產證上的名字決定產權歸屬的,公證的時候要說明詳細的情況,一定要說明房子是你買的,只是借用別人的名額,到了五年之後,甲一定要協助辦理過戶手續;最好在找個律師做見證人。不過嚴格來講,甲要是想訛你這套房子也是輕而易舉的,因為房產證上是他的名字,到時候打官司的話會很麻煩;不過你要是和甲的關系比較好的話,你自己考慮一下他會不會這樣做。
6. 借他人名義買房有什麼風險,購房人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1、借名買房,是指房屋的實際出資人借用他人名義購房,並以他人名義登記房屋所有權的行為。房屋的實際出資人為事實購房人或者真正購房人,被借名之人為登記購房人。 2、實際出資人為何以他人名義登記房屋產權呢,一般是出於以下原因: (1)規避法律或者政策: 購買房產需要一定的資格,事實購房人沒有資格購買,而登記購房人具有資格購買是最常見的情形。比如,有些人不具備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條件又想買這樣的房屋,就只能借他人名義買房。 (2)轉移財產逃避債務: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的,債務人有權要求債務人以其所有的動產或不動產償還債務。有些債務人為了隱匿財產,惡意躲債,事先就把房屋登記在他人(一般是親人)名下,給債務人和法院以自己無財產的假象。 (3)貪圖便宜享受優惠: 比如,只有具有城鎮戶口的在崗職工,才能享受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人沒有資格辦這種貸款,於是以別人的名義辦理公積金貸款。 (4)簡便手續,減少稅費: 比如,父母為了逃避將來有可能開征的遺產稅,以未成年人的名義購買房屋等等。 3、在法律上,借名買房中存在著諸多風險: (1)登記購房人反悔不承認借名買房之事或者登記購房人死亡,其繼承人不了解借名之事、不承認借名之事。 (2)第三人對登記購房人轉移房產給事實購房人的行為提出異議,實踐中,借名買房雙方進行約定時,事實購房人認為借名與登記購房人的配偶沒有關系,真正的房主是自己,但登記購房人的配偶往往以《婚姻法》的規定提出異議,否認借名買房的事實,確認該房產為夫妻共同財產。 (3)房產被登記購房人處分(轉讓或抵押)或被法院執行。 1、如果不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為,如果借名買房合同是當事人自願簽署,奉行合同自由的原則,借名買房合同應具有法律效力。但該合同最好註明:「經雙方協商以甲方的名義購房,本房屋由乙方出資購買,房屋所有權歸乙方,與甲方無關。」 而且,需要留存足夠的證據,比如出資的原始憑證,如存摺、購房發票等等。因為,一旦登記購房人事後反悔,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該房屋是借名買的,實際產權人是事實購房人。事實購房人有可能得到法院支持,房屋登記不實可最終得以糾正。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而產權證又是登記購房人的,事實購房人只能主張事實上的借款關系要求登記購房人返還房款。 2、另外,即便借名買房合同是有效的,但登記購房人違反該約定,將該房轉讓或抵押給第三人,第三人因此取得房產,事實購房人並不能追回該房產。因為根據《物權法》善意取得的制度,第三人出於善意而信賴不動產登記簿或房屋所有權證書的內容,並且轉讓時已支付合理的價格,同時,轉讓後已依法登記,因而取得房屋所有權,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事實購房人僅有權向登記購房人要求賠償。 3、至於登記購房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法院以不動產登記為依據,查封並拍賣該房產,致使事實購房人喪失對房屋的所有權。如果借名買房合同無效,已經付款的事實購房人,只能向登記購房人要求返還購房款,如果借名合同有效,事實購房人在執行過程中可以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對被執行的房產主張權利並要求法院停止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執行員對案外人提出的異議,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駁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 綜上所述,借他人名義買房,會涉及到許多法律問題,也存在許多風險,因此,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借名買房為妙。因為借他人名義買房,一旦登記購房人事後反悔,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該房屋是借名買的,而產權證又是登記購房人的,那就麻煩了,處理起來是十分復雜的。在此,建議您咨詢相關專業的律師,讓律師幫您分析並解決相關事宜,您也會省心不少。
7. 借名額給別人買房會有什麼後果
借名額給別人買房的後果是容易產生房產糾紛,且影響自己第二次購房信用。
借名額給別人買房的風險很高,因此一般不提倡以這種形式購房。具體而言,風險如下:
1、名義購房人取得房屋所有權。比如,不滿足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條件的購房者,借用有資格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人名義購房,因實際出資不具有購買資格,所以房屋所有權歸不動產權證上登記的人即名義購房人。
2、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名義購房人反悔,實際出資人又不能證明自己支付了房款,極有可能造成錢、房兩空的局面。
3、名義購房人如果深陷債務糾紛,在房產過戶到實際出資人名下以前,該房屋有可能被法院強制執行。
4、因借名購房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導致無效時,實際出資人必然無法得到房屋所有權。
5、如果名義購房人死亡,實際出資人很可能與名義購房人的繼承人產生一系列的糾紛。
6、將房屋所有權從名義購房人的名下轉移到實際出資人的名義,還需要繳納額外的稅費。
借名買房的權屬處理:
1、在訟爭房屋上的他項權存續情況下,須征詢他項權人(銀行、典當公司等)的意見,在實際購房人同意出資滌除相關權利後,各方面行確認權屬。
2、貸款購房後,首付款出資人拖延、拒不還貸,名義購房人亦參與了部分實際償還貸款、或借用其名義貸款、購房,亦會給其今後購房、貸款造成不利影響,借名方涉及不當得得等情形可採取釋明當事人應另案主張的處理方式,避免使案件法律關系復雜化,給審判工作增加難度。
3、對訟爭房屋是否涉及其他隱名權利人進行審查,如在購買房屋時,出借方及借用方是否已有配偶。如發現其他隱名權利人,應及時通知其參加訴訟或取得其明確的意見。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借名買房
8. 借名買房協議有效嗎
在借名購房合同效力的認定問題上,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結果截然不同。2010年12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的《關於審理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15條、第16條分別針對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借名購房合同的明確了處理原則。根據該兩條規定,針對普通商品房簽訂的借名購房協議有效,而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借名購房協議,因為違反相關政策、法規的規定,侵害其他廣大符合購房資格的購房人的利益,一般認定為無效。
在司法實踐中,針對經濟適用房的借名購房合同,法院會進行更為細致的審查與區分,滿足下列條件的借名購房合同可以認定為有效:
(1)借名購買的經濟適用房的原購房合同是在2008年4月11日之前簽訂的;
(2)當事人明確約定在限制上市交易期限屆滿後再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或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具備上市交易條件。
9. 借用他人名義購房而簽訂的產權歸屬協議有效嗎
借用他人名義購房而簽訂的產權歸屬協議有效,借名購房一般的商品房,該買賣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合同。
在一般商品房買賣當事,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購房人(登記購房人)簽訂的合同,是雙方意思自治的表現,法律一般不予干預,應認定為有效合同。
實際購房人有權依據《合同法》有關委託代理方面的規定,委託他人代理為一定民事法律行為,其中當然包括代理買賣房屋。只要雙方不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為(比如規避「限購」政策規定,規避二套房的銀行貸款利率等),雙方當事人自願簽署的借名買房合同合法有效,應具有法律效力。實際出資人在與登記購房人產生糾紛時,可以向法院提起確權之訴,確認房產為實際出資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