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盈實虧的法律責任
Ⅰ 虛盈實虧的經濟後果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虛盈實虧的經濟後果對企業財務狀況會使企業無法正常運轉。
Ⅱ 為什麼很多公司寧願真納稅也要虛盈實虧
因為企業經營需要貸款,為了企業的生存就得這樣做,企業虧損銀行不會貸款,這樣企業就很難再生產了。
Ⅲ 會計責任人的違法行為
會計違法行為是指會計責任人、在執業過程中,受利益或某種目的驅使,採用掩飾、偽造、變造、毀滅、欺詐和徇私等手段而故意造成的會計信息與經濟括動本意之間的背離行為。簡而言之,會計違法行為是會計責任人、在執業過程中,違反《會計法》規定的舞弊行為 顯而易見,它不包括會計過失行為會計違法行為依據會計行為人的行為動機及行為方式的不同可以界定以下幾種:
第一,唯利行為。
所謂唯利行為是指會計責任人在執業過程中。受利益驅動而違反《會計法》規定的舞弊行為。它包括實物舞弊和現金舞弊。實物舞弊的具體表現形式有:竊取商品、虛報損耗、謊報廢棄、 以舊(劣)換新(優)、低價變賣、公車私用等 現金舞弊的具體表現形式有:截留收八、虛留支出、變相報銷、重報單據、私挪庫存、故列死帳等。唯利行為有個人行為,也有共同行為。
第二,唯上行為。
所謂唯上行為是指會計責任人在執業過程中.出自某種目的驅使,為迎合上司心理,而違反《會計法》規定的舞弊行為: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數字「摻水」 、浮誇謊報、虛盈實虧 、粉飾業績等 唯上行為有個人行為,也有共同行為。
第三.放縱行為。
所謂放縱行為是指單位負責人、或關系人.受利益或某種目的的驅使。玩忽職守。放縱會計人員違反《會計法》規定的舞弊行為。它包括明縱和暗縱。明縱即單位負責人或關系人在審查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或其他會計資料發現舞弊行為之後,明示當事人,但不令其改正的行為=暗縱即單位負責人或關系人在審查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摜表或其他會計資料發現舞弊行為之後,不明示當事人,也不令其改正的行為。放縱行為是一種領導違法行為,有個人行為,也有共同行為
第四,脅迫行為。
所謂脅迫行為是指單位負責人或關系人,受利益或某種目的驅使,濫用職權,脅迫會計人員違反《會計法》規定的舞弊行為。它的表現形式有:強令、威脅、恐嚇等。脅迫行為也是一種領導違法行為,有個人行為 也有共同行為。
上述會計違法行為都會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從而導致企業經營業績的歪曲,稅源和國有資產的流失,銀行貸款的沉澱、企業積累和投資人、債權人、、社會公眾利益的受損,並為「經濟蛀蟲」提供滋生的土壤,引發經濟犯罪,助長「官場腐敗 、「權力腐敗」
Ⅳ 什麼是企業利潤的虛盈什麼是實虧
企業虛盈實虧,是指企業會計帳面反映的經營成果不真實,有兩層含義,一是企業的帳面利潤大於實際利潤,二是企業的實存財產小於帳面。也可以理解為假盈利,真虧損。
Ⅳ 代開發票違法嗎
幫別人開票屬於違法行為。涉嫌虛開增值稅發票罪,稅收法律規定,除稅務機關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代開發票。因此,代開發票的行為是違法的。至於如何處理,要根據代開發票的金額、造成國稅稅款的損失程度、認錯態度、退賠程度等等,由稅務機關移送司法機關起訴,在法院審判後才能決定。根據相關規定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由於「代開發票」會造成偷漏稅和分配不公的現象,出現稅負不平,或者用「代開發票」套取現金進行行賄來達到某種目的,從而破壞了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秩序,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規則,最終影響的是全社會的發展進步。偷逃國家稅收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隱瞞收入、虛列支出。索票單位為了達到虛列成本,套取現金的目的,往往是編造業務內容虛開發票、虛列成本,以達到偷逃國家稅收的目的。因此,「代開發票」存在嚴重偷漏稅行為。根據現象說明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較為普遍,這一方面誤導了宏觀管理層和其他相關的利益主體,另一方面,企業本身也難以做出正確的投資和經營決策。虛假的會計信息往往還隱藏著經營管理者揮霍浪費、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等腐敗現象。會計信息失真一般是故意行為造成,其主要表現形式為虛構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編造假賬假表,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由此造成資產的賬實不符,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而「代開發票」的產生為造假賬打開了方便之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第二百零五條之一虛開本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Ⅵ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責任制暫行條例
第二十三條企業以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企業對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廠長對企業盈虧負有直接經營責任;職工按照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對企業盈虧也負有相應責任。第二十四條企業必須建立分配約束機制和監督機制。企業必須堅持工資總額增長幅度低於本企業經濟效益(依據實現利稅計算)增長幅度、職工實際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低於本企業勞動生產率(依據凈產值計算)增長幅度的原則。企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以及其他工資性收入,應當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工資總額以外的一切單項獎。企業必須根據經濟效益的增減,決定職工收入的增減。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基數的確定與調整,應當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查核准。虧損企業發放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政府有關部門核定的工資總額。企業的工資調整方案和獎金分配方案,應當提請職工代表大會審查同意。廠長晉升工資應當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批。企業工資、獎金的分配應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有條件的可以由登記注冊並經政府有關部門特別認可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審計事務所審核。企業違反本條規定,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及時予以制止和糾正。職工多得的不當收入,應當自發現之日起,限期逐步予以扣回。第二十五條企業應當每年從工資總額的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於10%的數額,作為企業工資儲備基金,由企業自主使用。工資儲備基金累計達到本企業1年工資總額的,不再提取。第二十六條企業連續3年全面完成上交任務,並實現企業財產增殖的,政府主管部門對廠長或者廠級領導給予相應獎勵,獎金由決定獎勵的部門撥付。虧損企業的新任廠長,在規定期限內,實現扭虧增盈目標的,政府主管部門應當給予廠長或者廠級領導相應的獎勵,獎金由決定獎勵的部門撥付。第二十七條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企業,未完成上交利潤任務的,應當以企業風險抵押金、工資儲備基金、留利補交。實行租賃經營責任制的企業,承租方在租賃期內達不到租賃經營合同規定的經營總目標或者欠交租金時,應當以企業的風險保證金、預支的生活費或者承租成員的年度收入抵補,不足部分,由承租方、保證人提供的擔保財產抵補。第二十八條企業為實現政府規定的社會公益目標,由於定價原因而形成的政策性虧損,物價部門應當依法調整或者放開產品價格,予以解決。不能調整或者放開產品價格的,經財政部門審查核准,給予相應的補貼或者其他方式補償。採取上述措施後,企業仍然虧損的,作為經營性虧損處理。第二十九條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經營性虧損的,廠長、其他廠級領導和職工應當根據責任大小,承擔相應的責任。企業1年經營虧損的,應當適當核減企業工資總額,廠長、其他廠級領導和直接責任人員不得領取獎金。企業虧損嚴重的,還應當根據責任大小,相應降低廠長、其他廠級領導和職工的工資。企業連續2年經營虧損,虧損額繼續增加的,應當核減企業的工資總額,除企業不得發放獎金外,根據責任大小,適當降低廠長、其他廠級領導和職工的工資;對企業領導班子可以進行必要的調整;對廠級領導可以免職或者降級、降職。對本條例施行前企業長期積累的虧損,經清產核資後,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另行處理。第三十條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財政、稅收和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定期進行財產盤點和審計,做到賬實相符,如實反映企業經營成果,不得造成利潤虛增或者虛盈實虧,確保企業財產的保值、增殖。企業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資產負債和損益考核制度,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表,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批。有條件的,經登記注冊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審計事務所審查後,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核。企業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准確核算成本,足額提取折舊費、大修理費和補充流動資金。以不提或者少提折舊費和大修理費,少計成本或者掛賬不攤等手段,造成利潤虛增或者虛盈實虧的,有關部門應當責令企業用留用資金補足。企業的生產性折舊費、大修理費、新產品開發基金以及處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所得收入,不得用於發放工資、獎金或者增加集體福利。
Ⅶ 如何杜絕存貨不報毀損,虛盈實虧的方法,具體有幾點
具體方法是:
加強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建立各項存貨明細賬戶。
建立進出倉制度,憑購入發票及驗收單進倉,憑拎料單出倉。
建立定期盤點制度,如有自然毀損現象及時報損,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
建立定期考核制度,發現賬實不符,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以上盡供參考
Ⅷ 幫忙看看合法嗎
法律規定的,不合法的協議如下: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Ⅸ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的第三章 企業自負盈虧的責任
第二十三條企業以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企業對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廠長對企業盈虧負有直接經營責任;職工按照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對企業盈虧也負有相應責任。第二十四條企業必須建立分配約束機制和監督機制。企業必須堅持工資總額增長幅度低於本企業經濟效益(依據實現利稅計算)增長幅度、職工實際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低於本企業勞動生產率(依據凈產值計算)增長幅度的原則。企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以及其他工資性收入,應當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工資總額以外的一切單項獎。企業必須根據經濟效益的增減,決定職工收入的增減。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基數的確定與調整,應當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查核准。虧損企業發放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政府有關部門核定的工資總額。企業的工資調整方案和獎金分配方案,應當提請職工代表大會審查同意。廠長晉升工資應當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批。企業工資、獎金的分配應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有條件的可以由登記注冊並經政府有關部門特別認可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審計事務所審核。企業違反本條規定,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及時予以制止和糾正。職工多得的不當收入,應當自發現之日起,限期逐步予以扣回。第二十五條企業應當每年從工資總額的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於10%的數額,作為企業工資儲備基金,由企業自主使用。工資儲備基金累計達到本企業1年工資總額的,不再提取。第二十六條企業連續3年全面完成上交任務,並實現企業財產增殖的,政府主管部門對廠長或者廠級領導給予相應獎勵,獎金由決定獎勵的部門撥付。虧損企業的新任廠長,在規定期限內,實現扭虧增盈目標的,政府主管部門應當給予廠長或者廠級領導相應的獎勵,獎金由決定獎勵的部門撥付。第二十七條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企業,未完成上交利潤任務的,應當以企業風險抵押金、工資儲備基金、留利補交。實行租賃經營責任制的企業,承租方在租賃期內達不到租賃經營合同規定的經營總目標或者欠交租金時,應當以企業的風險保證金、預支的生活費或者承租成員的年度收入抵補,不足部分,由承租方、保證人提供的擔保財產抵補。第二十八條企業為實現政府規定的社會公益目標,由於定價原因而形成的政策性虧損,物價部門應當依法調整或者放開產品價格,予以解決。不能調整或者放開產品價格的,經財政部門審查核准,給予相應的補貼或者其他方式補償。採取上述措施後,企業仍然虧損的,作為經營性虧損處理。第二十九條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經營性虧損的,廠長、其他廠級領導和職工應當根據責任大小,承擔相應的責任。企業1年經營虧損的,應當適當核減企業工資總額,廠長、其他廠級領導和直接責任人員不得領取獎金。企業虧損嚴重的,還應當根據責任大小,相應降低廠長、其他廠級領導和職工的工資。企業連續2年經營虧損,虧損額繼續增加的,應當核減企業的工資總額,除企業不得發放獎金外,根據責任大小,適當降低廠長、其他廠級領導和職工的工資;對企業領導班子可以進行必要的調整;對廠級領導可以免職或者降級、降職。對本條例施行前企業長期積累的虧損,經清產核資後,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另行處理。第三十條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財政、稅收和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定期進行財產盤點和審計,做到賬實相符,如實反映企業經營成果,不得造成利潤虛增或者虛盈實虧,確保企業財產的保值、增殖。企業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資產負債和損益考核制度,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表,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批。有條件的,經登記注冊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審計事務所審查後,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核。企業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准確核算成本,足額提取折舊費、大修理費和補充流動資金。以不提或者少提折舊費和大修理費,少計成本或者掛賬不攤等手段,造成利潤虛增或者虛盈實虧的,有關部門應當責令企業用留用資金補足。企業的生產性折舊費、大修理費、新產品開發基金以及處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所得收入,不得用於發放工資、獎金或者增加集體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