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還追究法律責任嗎
❶ 當事人的刑事責任還沒生效就死了還追究其責任嗎
根據《刑事訴訟法》,如果犯罪嫌疑人死亡,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
❷ 傷人者死後還要負法律責任嗎
傷人者死之後是不需要負任何法律責任的,只不過他的繼承人可能會面臨民事方面的賠償!
❸ 死者留遺書讓朋友把自己殺死,事後還會追究法律責任嗎
會的,個人是沒有權利結束他人的生命的,哪怕是給生不如死的病人做安樂死也不行,以前電視上就有過這樣的案例。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就是病人的家屬出面證明是自願的不要求定罪也不行。
❹ 如果犯罪,人死後還要追刑事責任
1、一般情況下,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就應當撤銷案件(立案偵查階段),或者不起訴(審查起訴階段),或者終止審理(審判階段)。另,犯罪嫌疑人如果造成了被害人受傷或是死亡的,被害人家屬會向法院提出民事賠償。
2、如果符合刑訴法關於犯罪嫌疑人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規定應當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公安機關認為有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寫出沒收違法所得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應當提供與犯罪事實、違法所得相關的證據材料,並列明財產的種類、數量、所在地及查封、扣押、凍結的情況。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扣押、凍結申請沒收的財產。
❺ 把人氣死還要負法律責任嗎
這要看具體情況,惡語傷人或者故意刺激他人,導致他人死亡的,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受害人的心胸狹窄,除了受害人有過錯的以外,行為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是在公共場合,行為人可能構成了侮辱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5)死後還追究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 名譽權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❻ 人死了之後為什麼不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抄是指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追究的法律責任,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接受國家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即承擔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到刑罰處罰。刑罰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和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但是學界對該問題仍存在爭議,例如有學者認為:刑法是規制「犯罪行為」而非「犯罪主體」的法律,主體的消亡並不影響對犯罪行為本身的責任追究,因此應當對已死罪犯追究刑事責任(參見:陳正雲《對已死罪犯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載《法學》1990年第9期)。
❼ 如果一個人被宣告法律死亡,那他之前的罪還需要追溯嗎
如果一個人被宣告法律死亡後,他之前所犯的罪不會再被追究。
但是,如果被宣告死亡的人在以後又被發現實際未死亡的,且如果在此之前所犯的罪沒有超過刑事追訴時效的,仍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
《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