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生前的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生前的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1-12-15 12:08:17

㈠ 口頭承諾有沒有法律效力

口頭協議有效。
民事法律規定,訂立合同的形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口頭形式內,第二種則是書容面形式。以口頭形式訂立的協議或者合同,只要是出於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則為有效的。例外情形:當法律明確約定合同的形式是要式合同,即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形式的,若當事人只作出口頭表達,未簽訂要式的書面合同的,視為未達成協議。_

㈡ 口頭承諾是否有法律效力

口頭協議有效。
民事法律規定,訂立合同的形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口頭形式,第二回種則是書面形式。以口頭答形式訂立的協議或者合同,只要是出於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則為有效的。例外情形:當法律明確約定合同的形式是要式合同,即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形式的,若當事人只作出口頭表達,未簽訂要式的書面合同的,視為未達成協議。_

㈢ 口頭承諾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按照合同法規定,口頭協議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現實處理中,沒有憑據,維權難度很大。

㈣ 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二、第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三、第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維權方面恐將面臨巨大障礙。

(4)生前的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承諾應當具備的條件

一、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是要約人向特定的受要約人發出的,受要約人是要約人選定的交易相對方,受要約人進行承諾的權利是要約人賦予的,只有受要約人才能取得承諾的能力,受要約人以外的第三人不享有承諾的權利。

二、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同意,是受要約人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當然要向要約人作出。如果承諾不是向要約人作出,則作出的承諾不視為承諾,達不到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目的。

三、承諾的內容須與要約保持一致。這是承諾最核心的要件,承諾必須是對要約完全的、單純的同意。因為受要約人如果想與要約人簽訂合同,必須在內容上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否則要約人就可能拒絕受要約人而使合同不能成立。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中對要約的內容加以擴張、限制或者變更,便不能構成承諾,而應當視為對要約的拒絕。但認為同時提出了一項新的要約,稱為反要約。在這種情況下,受要約人變成了要約人,原來的要約人變成了受要約人。在實際的商事活動中,要討價還價,一項交易可能要經過要約、反要約的反復多次才能成功。

四、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作出。如果要約規定了承諾期限,則承諾應在規定的承諾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則承諾應當在合理的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的承諾期限已過,或者已超過一個合理的時期,則不應再作出承諾。如果承諾期限已過而受要約人還想訂立合同,當然也可以發出承諾,但此承諾已不能視為是承諾,只能視為是一項要約。原來的要約人不再受原要約的拘束,他可以不答應受要約人,當然也可以答應,如果答應,是作為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的要約。

㈤ 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口頭形式。以口頭形式訂立的合同,只要符合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即為有效合同,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㈥ 口頭承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上合同口頭承諾有效。但是當事人應該證明口頭承諾的真實性。因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並且有效合同還需要滿足: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㈦ 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這種口頭承諾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因為沒有具體可執行的內容。所以法律上強調要白紙黑字,當事人簽字畫押。

㈧ 口頭承諾是否有法律效力

口頭承諾在理論上是可以有效力,但一方否認情況下單憑口頭協議是無法證實該協議是否生效。由於口頭轉讓協議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大,雙方事後也很容易因為轉讓的內容而產生糾紛,最終會影響到彼此的權益或是各方面的內容等。所以民事法律行為採用書面形式比較利於當事人維護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㈨ 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嗎如果有,其依據是什麼

口頭承諾有法律效力。如果發生糾紛,主張有口頭承諾的一方應該承擔舉證責任

熱點內容
世界上法治最好的國家 發布:2025-09-18 10:21:41 瀏覽:50
法律上介紹人責任 發布:2025-09-18 10:10:46 瀏覽:363
全面建設法治社會 發布:2025-09-18 10:01:30 瀏覽:716
越秀法院辦公時間 發布:2025-09-18 09:46:39 瀏覽:282
公司法務文章 發布:2025-09-18 09:38:09 瀏覽:38
長春市律信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8 09:28:40 瀏覽:726
簡述國際經濟法廣義說和狹義說的差別 發布:2025-09-18 09:26:57 瀏覽:320
曲靖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18 09:25:08 瀏覽:803
民法四種支付 發布:2025-09-18 08:43:56 瀏覽:575
刑事訴訟法151 發布:2025-09-18 08:38:36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