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簽署的合同有誤法律效力
❶ 我今天誤簽了合同有簽字和手印怎麼毀約
我個人認為:
第一、關於您提出的問題,適用《民法總則》、《合同法》等法律文件的規定。
第二、關於您在提問中涉及到的「誤簽」,可能存在兩種理解:一是對方故意製造誤解,誘導您簽訂合同;二是您自己理解有誤,在簽訂合同中存在過失。《合同法》中對這兩種情形,是有不同處理方法的。
第三、如果對方故意製造誤解,誘導您簽訂合同,則責任在對方。您可以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具體法律條文附後。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四、如果因為您自己的理解有誤,導致錯誤簽訂合同,則責任在您。您沒有權利要求認定合同無效,只能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如果您和對方說明情況,對方表示理解,並同意廢止已經簽訂的合同,重新簽訂合同,那您是幸運的。如果對方不同意廢止已經簽訂的合同,您又不履行合同,對方是可以根據《合同法》第108條的規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您承擔違約責任的。具體法律條文附後。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綜上,我的答復是:一是一般來說,合同簽訂之後即發生法律效力,雙方應該履行;二是如果因對方惡意誤導導致誤簽合同,您可以要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三是如果因為您自己錯誤理解導致誤簽合同,您是不能單方毀約的,如果對方同意毀約當然好,如果對方不同意毀約,您就只能履行合同,否則,將承擔違約責任。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❷ 合同簽訂日期寫錯塗改後對法律效力有影響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只要簽訂雙方認可,合同簽訂日期寫錯塗改後對法律效力沒有影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合同自合同各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之日起生效。如果簽訂日期寫錯,應由雙方共同在塗改處簽字或蓋章確認,以免將來產生不必要的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八條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
(二)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可見塗改不是合同無效的原因。
(2)已經簽署的合同有誤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根據《合同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❸ 合同是簽了字就有法律效力嗎
關於欺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無效。「對於意思表示不真專實的法律行為,民法確屬認其為無效,以保護意思受壓迫當事人的利益」 ,這種觀念源於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的規定。另一種觀點認為:其損害了國家利益的,無效;其損害了私人利益的,可以撤銷。
❹ 怎樣判斷簽署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來第十條規定「當事自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上述規定是建立在雙方對有簽訂合同這一事實不存在異議的基礎上,如果雙方對「是否有簽訂合同」、「合同是否是對方所傳」等問題有爭議,那麼就需要其他證據來註明該合同的真實性。如果擔心對方「以後不認定這個合同」可以要求對方同時郵寄一份原件來存檔就可以了居上所述:傳真合同有效
❺ 甲,乙雙方簽字確認後的合同,如事後發現合同條款有誤,該合同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雙方簽字確認的合同,如果沒有附帶生效條件約定的,合同自簽字確認之時即產生了法定約束力。如果合同存在了誤解或誤差,雙方可以簽訂補充協議加以完備。
❻ 只要是簽過字的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嗎
所謂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規定成立並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的合同。
從目前現有專的法律規定屬來看,都沒有對合同有效規定統一的條件。
但是我們從現有法律的一些規定還是可以歸納出作為一個有效合同所應具有共同特徵。根據《民法通則》 第55條對「民事法律行為」所規定的條件來看,主要應具有以下條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因為上述三個條件是民事行為能夠合法的一般准則,當然也應適用於當事人簽訂合同這種民事行為。所以,合同有效的條件也應當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只不過是根據《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民法通則》中的「不違反法律」具體表現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同時結合到《合同法》第10條等規定來看,有些合同的生效或有效還要求合同必須具備某一特定的形式。
因此,以上四個條件也就是合同有效的要件。從《合同法》第44條來看,就是要「合法」。當然以上四個條件也都是《民法通則》、《合同法》的相關具體規定,只有符合這些條件,合同才能「合法」,也才會有「有效」的可能。
❼ 簽的合同如果有問題,還受法律保護嗎
這種情況有兩點需要明確,第一點就是盲人是有文化的,而且熟悉盲文,而合同文本就是盲文版的,這樣簽署的合同就是合法有效的。反之就是用糊弄欺騙的手段誤導盲人,這樣的合同就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❽ 合同簽訂後修改有效嗎
合同上有塗改是否有效要分以下幾種情況:1、合同簽訂之後,任何一方為了己方利益,採取非法手段控制他人、盜竊合同進行合同修改或偽造的,合同修改部分無效,維持原合同約定內容;2、合同簽訂之後,任何一方想進行合同修改的,必須告知對方,經雙方協商一致同意後,重新簽訂合同或在原合同相應條款作修改或補充,並在修改地方加蓋雙方公章(個人手印)。若只有口頭答應但沒有對合同做修改或者沒有在任何一處有修改變動的地方蓋章(手印),視為無效,合同維持原有內容繼續生效。
❾ 協議書一旦簽訂,就具有法律效力,對還是錯
錯,協議簽訂以後需符合一下幾個條件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雙方意思表示真實自由
雙方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協議約定內容不違法,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不違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