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法律知識時事評論
① 對知識產權法的理解和體會
要寫明知識產權法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作用,實施知識產權法在社會的地位。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機制,統一審判標准。制定完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准。規范司法、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不同渠道的證據標准。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建立完善市場主體誠信檔案「黑名單」制度,實施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建立重復侵權、故意侵權企業名錄社會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逐步建立全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案例指導機制和重大案件公開審理機制。加強對案件異地執行的督促檢查,推動形成統一公平的法治環境。
(1)知識產權法律知識時事評論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工作機制,培育和發展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信息溝通機制。
2、引導代理行業加強自律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機構監管水平。
3、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將知識產權出質登記、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涉企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並依法公示。建立健全志願者制度,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保護治理。
② 關於知識產權 的辯論
對於當今信息時代,產品的更新快、推廣快、,無論新品牌的建立、老品牌的維護,都需要面對風雲莫測的市場變化,保證品牌信息傳播的准確性。隨著品牌知名度的上升,就會有假冒、侵權產品的出現。冒牌貨始終是斷送名牌產品市場生命的「黑手」。差假冒商品會嚴重損傷了企業的品牌形象,消費者在分不清真假產品的時候,必然會把對假冒商品品質的抱怨,卻算在名牌商品的賬上,致使一些名牌企業身背黑鍋的同時消費者的利益還受不到保障。因此,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保護知識產權對於企業發展是極其必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歸屬的界定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人們勇往直前的事業心、持續性的創新以及由此而來的回報,都源自於知識產權的清晰界定和有力保護。對於知識產權而言,這種界定和保護的作用尤為明顯,因為知識產權更為直接地涉及到人的創造力。人進行創造的能力和積極性,對產權保護的優劣狀況極為敏感。保護人們不斷創新的慾望和能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市場中,一個創新往往意味著可觀的利潤,但也會常常附帶上一連串的跟風、剽竊、假冒……而後者的泛濫足以窒息一切創新的動力。因而,保護知識產權的種種方法和措施,必須在創新周圍構築一道嚴密的「防火牆」。其中,作為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是建構完善的法律體系,運用法律的權威,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保護創造和產權的行為模式。這一項事業與整個國家的法治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很多時候,政府部門之所以要在集中的時間內進行集中的整治行動,就是以行政權力的力量來彌補法治進程中的不完善之處。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們的社會行之未久,而侵權之舉又花樣翻新、防不勝防,這種反差將我們置於嚴峻的形勢之中。保護知識產權,前景光明,任重道遠。 補充說明一下創新包括兩個方面,創新能力和創新慾望而知識產權保護正是通過保護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理利益和知識產品的正常流通來保證知識產權創造者不斷創新的慾望並延續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
③ 結合知識產權相關案例,談談對知識產權的認識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它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④ 知識產權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一)知識產權抄具有時間性襲。知識產權都有法定的保護期限,有效期限一旦屆滿,權利就自行終止或消滅,相關智力成果即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均得自由利用。
(二)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地域性指依據一國法律所取得知識產權僅在該國范圍內有效,在其他國家不發生效力。就此而言,知識產權有別於有別於財產權。
(三)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智力成果可以同時為多個主體所使用,因此大多數的知識產權具有法律授予的獨占權,它的排他性使對同一項智力成果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有權人。
(四)知識產權須經法律直接確認。知識產權沒有形體,不佔有空間,難以實際控制。因此,雖然法律規定知識產權是一種民事權利,並不意味著每個公民對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和聰明才智享有民事權利。法律僅承認該種民事權利的客體是智力成果,而非智力本身。因而,知識產權的承認與保護通常需要法律上的直接具體的規定。
(五)知識產權的客體屬無形財產。知識產權所保護的客體是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和特徵,也是該項權利與有形財產所有權相區別的最根本的標志。
⑤ 談談「知識產權」的看法和認識
性質1:從一般意義上說,「知識是關於一切新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信息、管理、美感、善德等等具體知識的一般抽象形式」。對於知識產權的內涵和外延,理論界並沒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也有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是人們基於自己的智力勞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盡管如此,對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予以界定,這已是知識產權立法的共性所在。國內立法和國際立法都對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予以規定,以此表現一個國家對本國保護知識產權所持的態度以及所確定的不同保護范圍,或者用以表現參與締結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國際條約的不同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所持的共同態度或者確認的共同標准。由此形成了知識產權的內涵和類型法定,即一國國內或者國際上的知識產權內涵和類型都由知識產權立法予以直接規定,當事人不得自行約定知識產權的內涵,也不得自行創設知識產權的類型。 性質2: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既是知識產權制度本身的基本原則,又是知識產權立法的方法性原則。所謂方法性原則,即為了科學、完整地表述知識產權立法內容而採用的方法或者技巧的原則。方法性原則不僅涉及知識產權立法的內容本身,而且涉及知識產權的立法技術,是准確表述知識產權制度內容而採用的必不可少的立法方法,是一種對知識產品以法定方式予以賦權的方法。知識產權立法之所以實行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是基於實現對知識產品保護的需要,具有其充分的根據和正當性。 性質3:知識產品具有源自於知識的外部性或者公共性。「知識的外部性就是私人所生產的知識成果,容易擴散或者溢出進入社會公共領域,成為社會所公有的知識的性質。知識的外部正效果能夠給知識的非產權所有者帶來巨大的潛在利益」[8],知識的外部性導致了知識產品的外部性。而知識產品具有的外部性,決定了「通過私人手段很難控制,即具有難以控制的特性」。為此,只能依靠知識產權法定原則克服知識產品的外部性弊端,賦予知識產品以私人性,以法律形式賦予知識產品的創造人或者相關的特定主體享有對於知識產品的壟斷性權利或者享有基於知識產品而壟斷市場資源的權利,實現對知識產品的保護。 意義:確立知識產權法定成為知識產權立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具有重要的功能。 意義1:有利於實現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和戰略。 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是為了充分鼓勵人們進行知識產品的生產和創新,增長社會財富,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我國應從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意義,對此,我國已於2005年6月正式啟動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基於此,應通過貫徹知識產權法定原則,將一切有利於實現上述目的和戰略的政策和措施,上升為法律制度而獲得普遍遵守的效力,並以此推動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現。 意義2: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知識產品的特點決定了知識產品的創造人自己難於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實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只能依賴於國家的保護,即知識產權的保護對國家有著極強的依賴性。知識產權法定原則表明,知識產權制度的內容取決於國家的意志和政策,知識產權制度中蘊含著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價值取向和政策傾斜。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制度創新中居於核心地位。國家有效的扶持、鼓勵措施有利於提高我國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國家的強制力能夠為之提供堅強的後盾。因此,應通過知識產權法定原則,更加充分發揮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制度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發揮知識產權制度的最大效益。 意義3: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知識是資源、是資本、是財富。」知識產品同時又是知識商品,「知識產權是指知識商品的產權」。「知識經濟的精髓在於把知識變成財富。」[18]知識產權作為商品,只有轉化為產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因為知識的價值和知識的經濟效益都反應在知識產業上」。而知識產權法定原則能夠賦予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對知識產品享有排他性的使用、生產和經營的壟斷權,為知識產權的權利人提供周全的保護,從而增強了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充分利用、使用知識產品的積極性,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商品轉化率,進而有利於提高知識產權的利用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意義4:有利於解決或緩解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矛盾。 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比如知識產權的壟斷使用與公共利用之間的矛盾、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限制之間的矛盾、知識產品信息的公開和保密之間的矛盾、知識產品的社會性與專有性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的解決和協調,有賴於知識產權法定原則。通過知識產權法定原則,為不同法律主體配置均衡性的權利、義務、責任關系,設計出能夠消除或者緩解各種矛盾的知識產權制度。 意義5:對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和創新,不僅應符合國際公約和國際條約的原則和國際慣例,而且應吸收其他國家知識產權立法中的成功經驗,尋求不同國家知識產權立法中的共同規律和共同規則,盡可能消除由於不同國家知識產權立法的差別性而給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造成的障礙,實現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進而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化和一體化。
⑥ 論述:知識產權的積極和消極作用(法學人士)
知識產權保護既有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在公共健康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也可以刺激和促使更多更好的葯品和醫療器械等更快地出現。 知識產權保護的利與弊在涉及公共健康的領域,國內外還有不少科學家對知識產權制度持不同的態度,認為知識產權保護不應當滲透到醫療衛生領域,更不應當影響公共健康,因此,抗非典過程中產生的智力成果應當歸全人類共享。1.知識產權保護的積極作用發明創造需要風險投資,尤其是治療各種疾病用的葯品類型的發明,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創造性的勞動,才能獲得成功的可能。知識產權制度通過給發明創造者一定時間獨占市場的權利,使其得到適當的回報,能夠收回研究開發所付出的投入,並能夠繼續開展新的發明創造活動,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在此,知識產權制度一方面促進了技術情報的提前公開,使得人們可以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研究開發更新更好的葯品或工藝,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另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可以有效地制止仿製。2.知識產權保護的負面影響當然,知識產權制度也有不利的方面,例如某些缺乏資金且創新能力不強的企業和國家不再能夠無償地使用別人先進的科研成果,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另外,由於知識產權獨占性,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人的自由競爭,造成某些與公共健康有關的產品例如葯品和醫療器械等在知識產權保護期間價格偏高,從而加重消費者的負擔。然而,有利與不利既是相對的,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公共健康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也可以刺激和促使更多更好的葯品和醫療器械等更快地出現,人命關天,有比沒有強,多比少強,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是值得的。總體考慮,權衡利弊,筆者認為,知識產權保護仍是利大於弊。 你可以作為參考。你已經提問過一次了。
⑦ 結合當前的實際談談你對現代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作用的認識和理解。
一言難盡啊。
總之呢,知識產權制度是以公開換法律保護,以制度的形式保障權利人的智慧成果,以提高民眾和企業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積極性;同時因為知識產權都是公開的,有利於後人從前人的創造上進行革新和改進,促進社會文明的不斷向前發展。
在中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方面制訂得還不錯了,但執行方面不夠嚴格和專業,導致一些權利人的權利沒有得到很好保障,這是大環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