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宗教工作法律知識問答

宗教工作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時間: 2021-12-21 04:27:56

① 關於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

(1)宗教工作法律知識問答擴展閱讀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五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 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 或者單行條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內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團結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共同建設民族自治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 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對本地方內各民族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

《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第二章 宗教團體

第七條 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八條 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

第九條 全國性宗教團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

第十條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參考資料:網路-宗教事務條例

② 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則

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這一政策有法律上的保障——憲法(國家根本大法)。任何強迫不信教的人去信教的行為,如同強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樣,都是侵犯了別人的信仰自由,都是違法的行為。

因為我國的憲法、刑法等法律,都對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和信教公民的平等權利作了明確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就是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在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然對全體公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仍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2)宗教工作法律知識問答擴展閱讀:

這一政策有法律上的保障——憲法(國家根本大法)。任何強迫不信教的人去信教的行為,如同強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樣,都是侵犯了別人的信仰自由,都是違法的行為。

因為我國的憲法、刑法、民法、選舉法、兵役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都對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和信教公民的平等權利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就是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並不意味著鼓勵發展宗教,對全體公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仍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③ 中國共產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什麼

第二十四條 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尊重和保護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堅持政教分離。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善於用法律法規規范宗教事務管理、調節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處理宗教領域的矛盾和問題,教育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自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在法律法規規定范圍內開展活動。
防範外國勢力干預和支配我國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防範和抵禦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支持和鼓勵宗教界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支持和引導宗教界人士對宗教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文化的闡釋,促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抑制宗教的消極作用。

④ 當前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⑤ 在加強宗教工作當中解決宗教問題的政策和方法有哪些

個人認為:首先要了解宗教及其教法意義和目的,沒有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舉個例子,西方學者為了研究一種動物可以三年、五年待到非洲去觀察研究,所以動物世界度是他們拍攝的,他們就有發言權,什麼時候咱們也這樣去研究了,拍出真實的紀錄片也就不在話下,有些人根本不了解宗教,卻來管宗教事務,這樣就會抓不住問題的實質,理解不了信眾的訴求;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制定出適宜折中的解決辦法,既然法律規定宗教信仰自由,就應該做到名副其實,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而在執法的過程當中,應當做到公正,不偏不倚,有法可依,該罰就罰,該判就判,不分民族,不分等級,不分膚色,不分地域,這樣才能服眾,相應的追蹤報道也應該公正客觀,同時應該普及宗教知識,911後美國民眾開始對ysl和msl從各類渠道增加了解,雖然有極端的看法,但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 ,化解了很多的矛盾,尤其現如今,隨著全球化大背景下,經濟、宗教、文化等等的交流與融合肯定不可避免,一味的迴避不能解決問題,疏導比堵塞更有益,人們有宗教信仰的需求很正常,馬列主義以及無神論是一種意識形態,但不可能強加給每一個人,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多種文化背景的意識形態的碰撞與交融肯定不可避免,

⑥ 宗教工作的四條重要原則是什麼

宗教工作的四條重要原則是:
第一,尊重憲法規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第二,我國宗教堅持實行獨立辦教的原則。
第三,堅持政教分離的原則。
第四,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國家對宗教的信息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為認真落實國家宗教管理局文件要求,實現宗教事務管理信息化、網路化,也有四個重要原則:
1、屬地錄入原則,按照轄區劃分和屬地管理,嚴格按區域錄入和上報轄區宗教團體、場所和人員信息,確保上網信息清楚明了。
2、合法性原則,要求錄入和上報的所有宗教團體都必須是經民政部門和民宗部門依法審批登記的社團組織,所有上報宗教活動場所都必須是依法登記的場所,所有上報宗教教職人員都必須是經相關宗教團體認定,在政府宗教工作部門備案的人員。
3、真實性原則,要求所有信息都必須經宗教活動場所、宗教團體及有關村、鎮專門人員審核,逐級加蓋公章後才能上報,確保錄入信息的真實、准確。
4、全員原則,要求所有正式合法的宗教團體、宗教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錄盡錄,一律上網,接受社會監督。

⑦ 如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一、樹立創新理念,尋找民族宗教工作的金鑰匙
一是樹立「交朋友、辦實事、抓引導」三位一體的理念,與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動關系。積極推薦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立與少數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定期談話和交流制度,經常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困難,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節日組織慰問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層人士活動,把教育引導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通過交朋友、辦實事,使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中入耳、入腦,切實改變糾紛產生後,才臨時抱「佛腳」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不穩定事件發生後,才重視與民族宗教界人士加強聯系的被動局面,努力 形成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積極主動協助黨和政府處理民族宗教問題的良性互動關系。
二是樹立以積極心態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動宗教界發揮積極作用。
宗教同其他社會文化形態一樣,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如果我們用消極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許它就會一直朝著消極的方面發展,並產生消極的作用;如果我們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它,就會推動它朝著積極而有益的方向發展,產生積極的社會作用。因此,要揚棄過去消極看待宗教社會作用的片面思維,運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辯證地看待其社會作用的「兩重性」,正確地把握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與信教群眾之間的關系,支持宗教界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幫助他們用宗教倫理道德中的積極成份去促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用宗教文化的精華去服務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揮宗教特有優勢,開展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作出更多的好事、善事。

三是樹立社會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種資源,形成全縣上下齊抓民族宗教工作的合力。民族宗教工作具有群眾性、長期性和特殊復雜性,單靠民族宗教部門一家之力,很難有大的作為,必須整合社會資源,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參與民族宗教工作,變民族宗教工作「風雨一肩挑」為「千鈞重擔眾人挑」。建立統一、高效的民族宗教工作領導機制,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領導組,強化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職能;建立快捷、靈敏的信息反饋機制,構建縣鄉村三級宗教工作部門互聯的縱向網路和由統 戰、宗教等部門互聯的橫向信息網路,各個鄉鎮均明確分管領導
和兼職宗教工作幹部,各村明確一名信息聯絡員,做到重大問題、重要情況及時報告和處理;建立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在解決突出問題時,各級黨政組織和統戰、民族宗教部門同步到位、協調行動。

⑧ 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知識

國家和政黨為調節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採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等的總和。從回世界范圍來看,民族政策的答實質和作用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發展政策;後者如種族隔離、種族歧視政策等。

從內容來看,有政策原則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則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須遵循的大政方針,如我國實行的民族平等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等;具體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對涉及民族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體的規定。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准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⑨ 、宗教工作關鍵在「導」,要做到( )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關鍵是要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

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對待宗教的正確態度,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9)宗教工作法律知識問答擴展閱讀

必須充分認識宗教存在的長期性。宗教有其產生、發展、消亡的客觀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我國宗教存在的根源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並未消失。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程度以及人們思想認識水平,還遠未達到消除宗教存在根源的程度,宗教仍將長期存在。既然宗教具有長期性,還有眾多群眾信仰宗教,我們就要尊重宗教自身規律,樹立長期工作的觀念,不能強行壓制甚至人為消滅宗教,犯「急躁病」「激進病」。

熱點內容
學生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8 20:47:44 瀏覽:221
政法幹警民法多少分 發布:2025-07-18 20:42:18 瀏覽:454
七五普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07-18 20:37:13 瀏覽:619
合同法52條第5 發布:2025-07-18 20:16:21 瀏覽:621
法院拾荒者 發布:2025-07-18 20:06:21 瀏覽:200
經濟法律法規試卷 發布:2025-07-18 19:59:37 瀏覽:653
微信造謠刑法 發布:2025-07-18 19:55:48 瀏覽:574
學前教育有關的法規 發布:2025-07-18 19:48:14 瀏覽:881
經濟危機和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7-18 19:30:07 瀏覽:604
船舶停靠法規 發布:2025-07-18 19:03:05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