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約定的法律效力和期限
❶ 口頭約定內容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約定有法律效力,並應通過收集合同訂立過程中和履行過程中的文書、資料、來往函件等證據材料,證明雙方合同關系的存在、合同的約定以及履行情況等,從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一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取要約、承諾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❷ 口頭口頭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口頭合同,如果是符合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形式;意思表示真實合法;不違背公序良俗;並且當事人均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❸ 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協議屬於協議的一種,與書面形式的合同相對應,我國法律規定,合同可以採取書面形式也可以採取口頭形式。一般來說這種協議也是具有法律效應的,但是如果法律有規定某些種類的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的,以口頭形式訂立的口頭協議則不具備法律效力。
(3)口頭約定的法律效力和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❹ 電話錄音的口頭約定的還款期限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約定的還款期限是有法律效力的。問題在於你的錄音來源是否合法,對方是否知曉?取得錄音的方式與途徑在很大程度 上決定其是否有證明據效力。
❺ 口頭約定有法律效力嗎
您好!對於您提出的口頭約定有法律效力嗎?這一具體問題,我將為您進行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如果雙方當事人要訂立民事合同,明確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的,是可以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訂立合同的。合同如果發生法律效力的,會約束雙方當事人的民事活動。那麼,合同中的口頭約定嗎?
口頭約定的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口頭合同和書面合同一樣具有法律效力,並且訂立過程很方便快捷。口頭合同是指不用書面的形式,通過口頭達成的協議,這種協議一般是有法律效應的。
口頭訂立的合同也受法律的保護,其有效與否與書面合同的判斷標准一樣,即,訂立口頭合同的主體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權利能力,口頭合同內容要合法,合同雙方的意思表示自願、真實,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和我國社會公序良俗,沒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情形,就是一個合法有效的口同。我國《合同法》第十條中規定了合同訂立的形式,其中就包括口頭形式,也就是說我國口頭合同是合法有效的,當然法律、行政法規強制規定要書面合同的除外。口頭合同畢竟沒有有形的載體可以完整的再現協議,一旦一方矢口否認口頭合同的存在,那是很難舉證的,所以哪怕關系再好,訂立口頭合同的開始就要注意到證據收集的問題
口頭訂立的合同也受法律的保護,其有效與否與書面合同的判斷標准一樣,即,訂立口頭合同的主體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權利能力,口頭合同內容要合法,合同雙方的意思表示自願、真實,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和我國社會公序良俗,沒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情形,就是一個合法有效的口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❻ 口頭約定的法律效力
如果不是法律規定的必須以書面形式簽訂的合同,一般的口頭約定合同是有效的,但約定的主體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合法,不違背公序良俗,並且法律沒有規定、當事人也沒有約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等形式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四百六十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第四百七十條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七)違約責任;(八)解決爭議的方法。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❼ 口頭協議的法律效力
口頭約定的法律效力:口頭約定屬於合同的一種,只要符合合同的訂立條件便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訂立不能違反法律,不能違背公序良俗,同時,訂立雙方需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的主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為。
❽ 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二、第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三、第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維權方面恐將面臨巨大障礙。
(8)口頭約定的法律效力和期限擴展閱讀:
承諾應當具備的條件
一、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是要約人向特定的受要約人發出的,受要約人是要約人選定的交易相對方,受要約人進行承諾的權利是要約人賦予的,只有受要約人才能取得承諾的能力,受要約人以外的第三人不享有承諾的權利。
二、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同意,是受要約人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當然要向要約人作出。如果承諾不是向要約人作出,則作出的承諾不視為承諾,達不到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目的。
三、承諾的內容須與要約保持一致。這是承諾最核心的要件,承諾必須是對要約完全的、單純的同意。因為受要約人如果想與要約人簽訂合同,必須在內容上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否則要約人就可能拒絕受要約人而使合同不能成立。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中對要約的內容加以擴張、限制或者變更,便不能構成承諾,而應當視為對要約的拒絕。但認為同時提出了一項新的要約,稱為反要約。在這種情況下,受要約人變成了要約人,原來的要約人變成了受要約人。在實際的商事活動中,要討價還價,一項交易可能要經過要約、反要約的反復多次才能成功。
四、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作出。如果要約規定了承諾期限,則承諾應在規定的承諾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則承諾應當在合理的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的承諾期限已過,或者已超過一個合理的時期,則不應再作出承諾。如果承諾期限已過而受要約人還想訂立合同,當然也可以發出承諾,但此承諾已不能視為是承諾,只能視為是一項要約。原來的要約人不再受原要約的拘束,他可以不答應受要約人,當然也可以答應,如果答應,是作為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的要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