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作為學生有哪些法律責任

作為學生有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21 08:45:08

Ⅰ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作為一名大抄學生我們應當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法律規定,18歲以上且精神正常的公民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承擔其行為產生的民事責任。
雖然其仍為一個大學生,當這並不構成不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
如果其尚不具備賠償債務能力的,法律規定,由其父母負墊付責任,至該人成年後再予償還,具體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61.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周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周歲,並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撫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Ⅱ 中學生應該遵守哪些法律

....中學生應該遵守復所有法律啊。遵制守憲法,熱愛祖國;遵守民法,誠信做人;遵守刑法,不傷他人;遵守交法,安全一生。國家的法制是為所有人創設的,沒有說中學生只要遵守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是必須遵守所有中國法律的。
不過一般中學普法教育都集中在這幾塊:憲法、民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

Ⅲ 來聊聊作為學生你認為都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作為學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學習,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爭取學有所成,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即使沒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好好工作也是一種報答了。

Ⅳ 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履行哪些責任

青少年要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宣傳國家的民族政策,並堅決同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爭。
國家和青少年應怎樣承擔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責任
國家方面:(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增強綜合國力;(2)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3)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
青少年方面:(1)樹立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擁護我國政府對台灣的方針、政策、增強社會責任感;(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肩負起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立志成才,報效國家。(3)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

Ⅳ 作為學生我的責任是什麼

1、勤來奮學習,完成自自己的學業任務。

2、在班集體中熱愛班集體,維護班集體榮譽。

3、在學校里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4、在家庭中,熱愛父母,幫助父母做家務。

5、熱愛生活,愛惜生命,注意身心健康。

6、加強道德修養,學會做人。



(5)作為學生有哪些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遵紀守法,很多學生在學生時代胡作非為,對後果考慮的很少,結果往往因為一次沖動或者失誤的判斷,造成了違反法律違反校規的行為,後悔不已。

2、努力學習—有句話說的好,在什麼年紀就要干什麼年紀應該乾的事情,學生時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雖然很苦很枯燥,但是未來是美好的,學習是為了改變命運,知識改變命運,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

3、適當交友—交友是好事,能讓學生時代出現的煩惱和朋友一起分擔,有很好的排憂解難的作用,但是要促進學習,如果是每天只想著玩,那還是不交的好。

4、孝敬父母—為父母考慮多一些,讓父母少操心一些,因為學生時代就是個成長的過程,要學會成長和分擔,懂得父母的辛勞,體諒父母的付出。

Ⅵ 作為學生,應該肩負哪些責任

(一 )自我責任感

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使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漸得以現實地確立,而大學生的個體意識和主體意識同樣也日益增強,在升學、就業、愛情等重大問題上,他們力爭作出深思熟慮的選擇,並為此負責。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努力學習、珍愛生命、勇於負責等作為對自我負責的主要例證。他們對自我責任的認知是清晰的,符合社會主導價值取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數大學生對個人愛好的偏執和對個人利益的過度敏感,使得他們的自我責任感呈現出明顯的情緒化和功利化傾向,對此,教育者應當及時引導,否則,這些學生的自我責任感容易走向處處以個人為中心的極端。

(二)家庭責任感

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在家庭中與父母長輩以及家庭其他成員發生關系。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形成了對自己與家庭關系的感性認識,並進而萌發出對家庭的責任感。特別是在升大學的激烈競爭中,家長和家庭其他成員對他們呵護備至,因此,他們在希望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同時,產生出對家庭的強烈責任感。正如有些大學生所說,父母很辛苦,在高中階段我學習的動力來自對父母的責任,只有考上大學,才對得起他們的養育之恩,才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大多數學生會主動承擔或分擔家庭責任,對未來家庭責任的承擔方面,大學生也有較為充分的心理准備。

(三)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反映的是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其價值取向是社會的整體利益。而當今不少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表現出明顯的向個人利益傾斜的特點,他們並不否認承擔社會責任,可一旦涉及到具體利益時,又往往首先考慮個人得失。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能簡單地予以否定,雖然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建立在這種責任認知的基礎之上的,而社會是以無私奉獻的忘我精神作為衡量標準的,但這兩種責任認知是可以調和的。如何適時地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自覺放棄個人利益主動服從社會需要,這是擺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有哪些責任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29

Ⅷ 作為一個學生的責任

人處在的一定的社會關系當中,不同的社會關系有不同的角色,各種角色有各自不內同的責任容,作為家長有責任撫養教育子女,作為子女有孝敬父母的責任,作為教師有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作為公民有振興中華的神聖責任。責任來源於我們的養育、承諾、法律、道德要求等,承擔責任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甚至生命,但積極承擔責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同時承擔責任對個人、對社會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承擔責任人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和支持,甚至會遭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Ⅸ 作為學生的責任是什麼

讓父母·老師高興,但前提往往是犧牲自己的真正的快樂。

Ⅹ 學生的責任有哪些

學生的責任非常的重要,我們的國家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需要的也正是這一份責任,只有每個人都能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國家和民族的復興才指日可待。而想要每個人都能盡到自己的責任,我們首先就要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從而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希望各位同學們,做到以上幾點,都能成為負責任的人,我們每個人除了要對自己負責,還要承擔對父母、子女、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應該時刻記得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熱點內容
七五普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07-18 20:37:13 瀏覽:619
合同法52條第5 發布:2025-07-18 20:16:21 瀏覽:621
法院拾荒者 發布:2025-07-18 20:06:21 瀏覽:200
經濟法律法規試卷 發布:2025-07-18 19:59:37 瀏覽:653
微信造謠刑法 發布:2025-07-18 19:55:48 瀏覽:574
學前教育有關的法規 發布:2025-07-18 19:48:14 瀏覽:881
經濟危機和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7-18 19:30:07 瀏覽:604
船舶停靠法規 發布:2025-07-18 19:03:05 瀏覽:745
新勞動法辭退賠償基本工資 發布:2025-07-18 18:34:37 瀏覽:228
二審調解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8 18:34:30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