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在手術過程中被大夫弄傷有法律責任嗎
㈠ 病人在做完手術後感染,醫院有責任嗎
術後感染原因有很多,例如醫院沒有做好後續治療,或者患者自己不小心,又或者被他人所傷,等等,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原因。如果是因為醫院後續治療的時候犯錯或者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可以追究醫院的責任。
㈡ 如果手術過程中,因醫生過錯發生的醫療事故,醫生會受到法律制裁嗎
要情況而定,具體參考如下:
醫療過錯認定及過失程度與責任承擔
(一)過錯認定標准及具體方法
1、判斷醫方是否存在過失行為的客觀標准——注意義務
醫方是否履行其應盡的注意義務是認定醫療過失行為的客觀標准,它分為具體標准和抽象標准。[3]法律和規章規定的醫方各個醫療行為的注意義務是判斷醫療過失行為的具體標准。醫方對患者進行的醫療活動,是否達到與其資質相應的醫療水準,是否盡到符合其相應專業要求的注意、學識與技能,是判斷醫療過失行為的抽象標准。
醫方在從事診療護理行為時,有法律法規、行為規章、部門規定和診療護理規范明確規定的,為醫方注意義務的具體內容,是判斷某一具體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失的依據。注意義務依不同的醫療行為類型大體可分為:一般注意義務和特殊的具體注意義務。前者包括:診斷過程中的注意義務、治療過程中的注意義務、手術過程中的注意義務、注射過程中的注意義務、抽血輸血過程中的注意義務、放射線治療過程中的注意義務、麻醉過程中的注意義務、調劑投葯過程中的注意義務、護理過程中的注意義務等;後者包括:說明義務、轉醫義務、問診義務等。
同時,作為判斷醫療過失的還有與具體標准對應的抽象標准,就是指其確定醫療行為所應具備的一般注意程度的標准,依據該標准未達到注意程度的,認定行為存在過失。[4]一般注意程度的標准就是日本松倉教授提出的「醫療水準」,在美國稱之為醫療人員職業行為標准,即醫務人員為醫療行為之際,其學識、注意程度、技術以及態度,均應符合具備的標准,它是醫務界公知公認的診療標准。在缺乏法律、規章或規范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應依據具體醫療行為發生時臨床醫學實踐中的醫療水準,即以一般醫療專業水準,作為確定醫療行為人注意義務的基準。
醫療水準雖作為醫療過失的判斷基準的地位得到了確立,但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解決一切現實問題。醫療水準的含義不夠明確一致,醫療水準作為規范性、標准性概念過於偏重實踐醫療水平且過於重視普及度,而對於鑽研醫療技術的義務強調不足,從而使醫生的責任范圍過於狹隘。同時,醫療結果也具有相當的不可預測性,不能僅因治療結果的無效或不幸,就讓醫方承擔責任。[5]
「醫療水準說」雖然揭示了判斷醫療過失的基本原則,但在作具體的醫療過失判斷時還應考慮醫療的專門性、地域性、緊急性等特徵以及醫療環境、醫生的個體因素,並且合理使用「容許性危險」法則,對醫療過失進行綜合判斷,才能既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又不至於束縛醫方對於疾病治療的積極探索,既保證法律的公正,又促進醫學的健康發展,使得二者達到合理的平衡。(1) 醫療上的專業性,即醫師應達到同一專業領域的一般醫療水準,專家的標准應更高。醫療水準僅為過失的判斷提供了一個抽象標准,但現實中的醫療狀況是基於科技日益發達,分工日趨專門化,難以找到一個各項技術均可統一適用的標准,所以在判斷過失時必須考慮醫療專門化的因素。(2) 醫療上的緊急性,即患者因急症需要緊急救治,醫師在較短時間內判斷、選擇治療手段時,法律對醫師在注意程度上的要求通常要低於一般的醫療情形。由於注意程度低於時間充裕時,所以若診斷不存在嚴重失誤,通常不認為存在過失。醫療上的緊急性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緩和注意義務的要件」,是「容許性危險」法則的具體運用。[6](3) 醫療上的地域性,這個因素包括:綜合醫院與小醫院的差別;經濟發達地區與偏遠地區的差別。不同地區和等級的醫院,醫療設備、物資和人才等醫療資源存在很大差別,因此醫師執業醫院的等級和地域不同,合理預見義務的要求也不同,應依據具體情祝使兩者在注意程度上體現出合理的差別。(4)醫療損害的限度,即醫學還處於經驗科學階段,醫療活動的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患者的疾病不可能都得到治癒,即使醫療設備再高級、管理再完善的醫院、再高明的醫術也會或多或少地給患者副作用或並發症。這些都是由於人類認識的有限性所決定的,是合理的醫療損害,不應該據此認定醫院有過失。
2、判斷醫療過失行為的具體方法
(1)是否違反「告知義務」(亦稱「說明義務」)指醫方必須將患病狀況、治療方法、治療所伴隨的危險及治療過程中的療養方法、注意事項等對患者或其近親屬加以說明和指導的義務,目的在於得到患者的有效同意或迴避已經預見到的不良結果。但在緊急狀態或作出說明將對疾病的治療產生不良影響,以及法律加以特別規定的情況下,醫方未履行相關說明義務不應認定為過失。
(2)是否獲得「知情同意」指醫方在為病人作出診斷和治療方案後,必須向病人提供包括診斷結論、治療決策、病情預告及診療費用等方面真實、充分的信息,尤其是診療方案的性質、作用、依據、損傷、風險、不可預測的意外及其他可供選擇的診療方案及其利利弊等信息,使病人或家屬經深思熟慮後自主的作出選擇,並以相應方式表達其接受或拒絕某種診療方案的意願和承諾;在得到患者明確承諾後,才可最終確定實施由其確認的治療方案。
(3)是否違反結果「預見義務」指醫務人員應當預見自己所採用的醫療處置措施可能發生損害後果或其他風險的可能性,(如外科醫師應該預見到:術前診斷的不確定性;手術過程的復雜性;術中臨時更改術式的可能性;手術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發生術後並發症的可能性等)。損害結果是否發生,本質上屬於機率問題,發生的機率越高,應注意的程度越大。如何判斷,應以科學的合理性為標准。必須採用該處置措施,則需要提高注意程度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是否違反結果「迴避義務」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過程中,應努力避免所採用的醫療處置措施給醫療人帶來的損害後果或其他危害。如果醫師預見到所採用醫療處置措施可能會給病人帶來損害後果,則應舍棄該醫療處置措施,以迴避損害結果的發生。如為了搶救病人的生命或治療疾病之目的的。
(5)是否違反「轉醫義務」指醫務人員在病人所患疾病屬醫方專業領域外或病情復雜超出醫方的治療能力情況下,醫方還應作出轉診指示的說明義務,以及協助患者安全、及時轉送至有條件醫院的義務。轉醫義務包括轉醫說明義務和轉醫運送義務。
㈢ 在手術中,如果發生醫療事故,主刀醫生和醫生助理(大學畢業,還未取得醫師證)責任是誰助理有責任嗎
在手術中,如果發生醫療事故,主刀醫生和助理醫師責任肯定都有責任,但責任大小有所不同。如果事故完全是主刀醫生失誤和責任心不夠造成的,助理醫師責任就要小了,如果是助理醫師配合過程中有失誤,助理醫師責任就要稍微大些,但主要責任還是主刀醫生承擔。
責任劃定和區分和整個過程有關,要醫療部門去界定。
㈣ 醫院手術過程中出現人為判斷失誤及主治醫生未盡告知義務,現出現狀況院方有責任嗎應如何申訴
協調不行就直接起訴吧。這種事總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怎麼解決,誰的責任,讓法院請專家界定吧。或者你去醫學會鑒定也行。
㈤ 成都五醫院醫生在手術中報復病人,把病人弄傷,如何投訴
這位知友,您的情況如果屬實,可以直接向醫院的主管機關,成都衛健委投訴,接報委局一定會徹查此事的,給您一個說法,您可以放心,只要有事實,醫療糾紛證據由醫院方提供,屬於倒置行為,不是由您負責。
㈥ 在手術過程中如果發生最嚴重的醫療事故,主治醫生回被判徒刑嗎
請仔細查看,謝謝.
http://..com/question/28044253.html?si=2
㈦ 醫生在沒有經過病人同意的情況下手術。違反了法律的哪一條規定
按最新的民法總則,情況緊急下,醫生手術無須病人和家屬同意
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㈧ 在做胸腔積液手術過程中,醫生把病人血管弄破,導致發出血 醫生並沒有發現 醫生有一定的責任嗎
這屬於醫療事故,你是怎麼知道的,你在現場嗎?一旦將來打官司,證據怎麼提取。
㈨ 手術主刀醫生為何沒對患者家屬溝通過,主刀醫生有責任嗎
主刀醫生和管床醫生不是一個,主刀的沒有義務與家屬溝通,除非是手術中臨時需要改變方案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是管床醫師要做的
㈩ 手術時把醫療器械遺落在患者腹內,醫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醫生是需要為自己的操作不當引起的醫療事故承擔法律責任
發生這樣的事情誰都不願意看到,而且15公分的止血鉗留在了身體里6年,造成了當事人的腰疼等不舒服情況,時至今日才被取出,為了給自己留一個說法找到問題的根源,還把取出的鉗子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