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哪些微信不能隨意轉發法律責任

哪些微信不能隨意轉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22 09:43:22

⑴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⑵ 未經別人同意,在微信朋友圈私自轉發別人視頻或照片負法律責任

這是一種侵犯個人肖像,隱私權的行為,如果對方因此受到某種侵害。 名義上,或利益上的損失,你就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對方提供維權相關證據,你就得負法律責任。

⑶ 法律規定微信轉發多少次是違法的

法律規定微信轉發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內容500次是違法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拓展資料:

微信轉發涉及個人隱私或侮辱他人的內容時,則涉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權,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當人身權受到侵害時,請求司法保護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它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 但主要上指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名譽和人身自由等權利,以及與人身直接有關的權利.。

⑷ 職場上不要亂發微信朋友圈,否則你必吃大虧,哪些朋友圈不能發

要注意兩種微信內容不能發:第一,謠言不能亂發。第二,罵人不能隨便發表。

第二,罵人不能隨便發表

有些人會用朋友圈作為日記來記錄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無論是開心的、悲傷的還是憤怒的抱怨都會直接發表在朋友圈裡,所以難免會有一些憤怒的罵人內容,如果發表了罵人的臟話內容,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現在,罵人在某些時候也是違法的,這些罵人的內容可以作為證據提交法庭。

⑸ 3人在朋友圈發違法廣告被罰40萬,哪些廣告是不能亂發的

一直以來,微信的朋友圈裡面都是一些雞湯文、廣告等等讓人感到十分的困擾。因此工商部門對這些採取了一些措施,像是有些微信用戶發布一些虛假的廣靠而受到有關部門的處罰。互聯網上不能發違法違禁品、不能違規發布廣告。朋友圈絕對不是“法外之地”,所以發布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廣告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觸犯到這些條例,以免受到處罰。

當人們在互聯網上發布廣告時一定要小心,不可以發布違法和一些違禁的產品,同時也不能違背廣告法的產品。為了加強廣告的整治力度,工商部門對於以盈利為目的違法廣告嚴處力度非常的強,因此在發布廣告時一定要核對其內容,無論是在朋友圈,還是在微博上面發廣告都要小心謹慎,不要因為一不小心就惹上了“大麻煩”。

⑹ 未經別人同意,在微信朋友圈私自轉發別人視頻或照片負法律責任嗎

肯定違法,涉嫌侵犯個人隱私權

⑺ 公司要求員工強制性微信轉發公司新聞,不轉發則會處罰!觸犯法律了嗎哪一條

老闆憑什麼不讓員工轉發公司的微信到朋友圈,
微信有的功能就是讓用戶操作的,
在沒有限定的條件下,在內容不違法的前提下,用戶可以隨意轉發。

⑻ 國家哪一條法律規定的企業不能轉入私人微信轉發朋友圈

從法律層面沒見這樣的規定或者限定。

⑼ 微信轉發負面評論的違反什麼紀律

熱點內容
近現代行政法是控權法的原因 發布:2025-09-17 05:18:22 瀏覽:94
合資公司怎麼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05:14:14 瀏覽:546
公司收款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05:07:04 瀏覽:190
事業單位教育管理責任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7 04:58:06 瀏覽:764
東莞勞動法關於產假的規定 發布:2025-09-17 04:41:07 瀏覽:897
南開大學經濟法考研紅寶書 發布:2025-09-17 04:41:06 瀏覽:175
經濟法階段練習一及答案 發布:2025-09-17 04:40:30 瀏覽:253
南大經濟法2018 發布:2025-09-17 04:39:42 瀏覽:292
合同法與合同管理考試題目 發布:2025-09-17 04:39:00 瀏覽:200
自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 發布:2025-09-17 04:34:07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