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法律司機有什麼責任
㈠ 滴滴司機殺人滴滴平台要付法律責任嗎
5月11日,「滴滴」官方給出回應,表示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句話很模糊,畢竟責任不等於法律責任。那麼,從法律角度分析,「滴滴」是否須要承擔法律責任?
「滴滴」是否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一種觀點持肯定結論。理由是:「滴滴」是承運人,依據《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沒有將乘客安全送至目的地,對乘客構成違約,且在運輸途中乘客發生了傷亡,「滴滴」應當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
另一種觀點持否定結論,理由是:《順風車信息平台用戶協議》1.5規定:「順風車平台提供的並不是出租、用車、駕駛或運輸服務,我們提供的僅是平台注冊用戶之間的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務。」從協議的規定和履行的情況看,「滴滴」與乘客之間是居間服務法律關系,只要其充分履行了信息審核義務和必要的安全管理義務,那麼主要責任人應為兇犯,「滴滴」平台在法律上的責任並不大。畢竟,刑事犯罪不能輕易預見,對於「滴滴」平台應屬意外事件,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只需要承擔道義責任。
不過此說不能成立,盡管滴滴公司不是承運人,但是依然要承擔違約責任。理由是: 從《順風車信息平台用戶協議》及實際運營的情況來看,「滴滴」與乘客、注冊司機之間締結的確非承運合同,而是居間合同,其義務就是促使承運合同訂立,並保證承運合同當事人的法定利益不受損害;然而在本案中,「滴滴」並沒有促成乘客和注冊司機訂立承運合同,這是因為:滴滴根本沒有驗證注冊司機是否為本人,注冊司機也不知曉所服務的乘客是誰,更不知道與誰締結承運合同了。因此,在履行居間合同方面,滴滴構成了違約。
「滴滴」是否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對於一般的侵權行為,我國《侵權責任法》實行過錯責任,該法第6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滴滴」須對受害人的死亡承擔過錯責任嗎?答案是肯定的。2016年出台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專門規定了網約車平台的安全保障義務,《辦法》第16條規定:「網約車平台公司承擔承運人責任,應當保證運營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權益。」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網約車平台違反法定的安保義務,造成受害人的死亡;就必須依據《侵權責任》承擔過錯責任。
在本案中,「滴滴」針對夜間的人臉識別機制沒有被觸發;甚至嫌疑人在案發前,曾有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記錄,「滴滴」也未未封禁賬戶。「滴滴」顯然未盡到法定的安保義務,與受害人的死亡存在因果關系,須對此承擔過錯責任。
由上面分析可知,「滴滴」的行為構成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我國《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受害人近親屬可以選擇追究其中的一種責任。
「滴滴」是否須承擔行政責任?
答案應是肯定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第35條規定,「網約車平台公司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責令改正,對每次違法行為處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二)提供服務駕駛員未取得《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或者線上提供服務駕駛員與線下實際提供服務駕駛員不一致的......」按照該規定,既然「滴滴」存在「線上提供服務駕駛員與線下實際提供服務駕駛員不一致的」情況,就應當接受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的罰款處罰;而且,由於出現了乘客死亡這種嚴重的情形,所以罰款的幅度應當在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滴滴」或其工作人員是否須承擔刑事責任?
基於目前案情披露的情況,我們尚不能斷定司機殺害空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強奸罪、搶劫罪或其他暴力犯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公司的成員與司機不可能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不會構成上述暴力犯罪的共犯。
不過,這並不意味滴滴」或其工作人員被排除刑事責任。《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26條規定:「網約車平台公司採集駕駛員、約車人和乘客的個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網約車業務所必需的范圍。」37條規定:「網約車平台公司及網約車駕駛員違法使用或者泄露約車人、乘客個人信息的,由公安、網信等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處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給信息主體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刑法》第253條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結合上述兩部規范,網約車平台超越提供網約車業務所必需的范圍,向他人提供約車人、乘客個人信息的,情節嚴重的,依法須承擔刑事責任,包括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㈡ 滴滴司機開車出事,滴滴公司有沒有相應的賠償
隨著人們旅行越來越頻繁
網上打車已成為許多人出行的方式之一。
但是,如果在乘車呼叫平台上發生交通事故,
誰來承擔損失?
保險可以正常處理索賠嗎?
如何承擔責任?
滴滴公司是否承擔團結責任的問題。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是與交通事故有關的在線乘車平台,是乘車合同的規則制定者,並保留單方面確定交易價格,方式和條件以及支付費用的權利。雙方信息,違約責任等,駕駛員乘客不能參與定價,但是從接受平台分配的乘客服務的角度出發,已經建立了與平台的乘客服務合同關系。它還跟蹤並參與完成每個合同的整個過程,包括定位和導航以及提供付款渠道的事後評估。它等待並收取一定的費用,該過程的本質遠遠超出了中介的位置。滴滴司機指定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來完成客運服務,因此雙方更加接近就業與就業之間的法律關系。因此,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對原告和司機潘某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網上打車事故,由誰支付?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在線乘車平台公司對航空公司負責,因此與旅客的法律關系就是旅客運輸服務的法律關系。對於每筆運輸費用,在線乘車平台公司由在線乘車平台公司指定所有者,旅客運輸服務的完成更接近僱傭與使用在線乘車平台的僱傭之間的法律關系。公司。
因此,在線乘車平台公司對在線乘車平台所有者和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損失負有團結和多重責任。同時,即使在線租車的擁有者將家庭車輛更換為駕駛車輛,他也必須立即通知被保險公司或購買與該駕駛車輛有關的其他商業保險,以便通過保險分散損失。 Car Haling平台公司應加強對在平台上注冊的在線汽車Haling保險的監管。
㈢ 滴滴司機因口角撞死乘客,這起事件的主要責任在誰
”近期一對男女在凌晨的時候准備乘坐網約車回家,然而他們在上車之後,因為司機沒有聽從乘客的建議,撥打了乘客家人的電話,然後二人發生了激烈的口角之爭。在他們進行爭吵的時候,另外一名同行的乘客對他們二人進行了勸說。但是並沒有緩解二人之間的矛盾。乘客下車之後,將所喝的飲料瓶憤怒的拋向了汽車。司機看到後特別的憤怒,開著車撞向了乘客。最終乘客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離世了。關於這個事件的發生,小編認為主要責任在於司機。因為雖然他們發生了言語上的沖突,但是罪不至死,沒有必要多次開車撞向乘客。如果在事發的時候,他有一絲理智存在,也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此類事件的發生,雖然司機主動的承擔了責任,做出了賠償。但是對於這個男子的家人來說,他們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所愛。他們不論得到再多的物質補償,也彌補不了他們失去孩子的陰影。因此,平時在生活中一定不要被行動所控制,要時刻保持腦子清醒,這樣才不會發生無法挽回的事件。關於網約車,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制定一項完善的法規,這樣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
㈣ 滴滴司機開車沖撞乘客,司機和平台將承擔怎樣的責任
滴滴司機開車沖撞乘客,司機和平台將承擔怎樣的責任?
一、滴滴司機開車沖撞乘客的原因是什麼?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有緣由的,雖然有時候結果讓人有一些不能理解,可是深究起來的原因卻讓人覺得非常的常見,滴滴司機開車沖撞乘客,導致乘客身亡的事情在網上不斷的發酵,引發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在這個事件當中,這名滴滴司機接到了一名男乘客和一名女乘客,在行車的過程當中,雙方發生了矛盾,原因是由於司機在准備接這兩名乘客的時候給乘客打了電話,而男乘客認為司機打電話影響到了家人的休息。本來是很小的一件事情,雙方卻發生了爭執,在經過女乘客的勸阻之後,司機開著車連續對這名男乘客進行沖撞,隨後這名男乘客被撞身亡,結果讓人看了之後覺得非常的震驚。
㈤ 滴滴打車交通事故司機責任
如果你是富家攝影的的打車那保險公司是不,如果是打的車滴滴打車,那麼是保險公司賠的
㈥ 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死亡的,不再追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九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責任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第一,強制性。刑事責任是一種由犯罪行為所引起的法律效應,是一種強制犯罪人向國家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二,嚴厲性。刑事責任是一種性質最為嚴重、否定評價最為強烈、制裁後果最為嚴厲的法律責任。
第三,專屬性。刑事責任只能由犯罪的個人和單位承擔,具有專屬性,不可轉嫁,不能替代。
第四,准據性。刑事責任是犯罪案情事實的綜合反映,也是刑法規范的現實化。刑事責任為人民法院判處刑罰提供根據和衡量標准。刑事責任一經確定,犯罪人和被害人均不能自行變更,也不容許「私了」。
(6)滴滴事件法律司機有什麼責任擴展閱讀:
犯罪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
1.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2.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
3.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
4.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㈦ 司機出事,滴滴有責任嗎
沒有,滴滴只是平台,平台不負責你人生安全的問題,而且正規滴滴司機都是必須購買運營險的,私家車屬於非法運營,出事只能自認倒霉,保險都不賠的
㈧ 空姐滴滴打車遇害,滴滴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滴滴平台應當依法合規地審查司機和乘客的具體信息,由於信息審核不嚴而發生的糾紛,滴滴應當按照其過錯程度承擔相應責任。
我國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可見,作為居間人的滴滴平台,其義務是為委託人雙方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
那麼,進行嚴格的信息審核義務,為委託人雙方提供真實、准確、合格、合法車輛及駕駛服務,並進行必要的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就是平台法律義務的具體內容。如果滴滴平台隱瞞了訂立合同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用戶利益,此時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8)滴滴事件法律司機有什麼責任擴展閱讀
信息審核義務是平台的基礎義務。作為提供出行搭乘居間服務的平台,提供真實准確、合理合法的信息是居間人的首要義務,也是確保平台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平台兩端的乘客和司機完全是基於出行信息發生法律關系的,滴滴平台應當依法合規地審查司機和乘客的具體信息。
空姐遇害案中的滴滴平台履行義務的完成程度究竟如何,因目前所了解的具體事實有限,尚無法對滴滴平台法律責任妄下定論,但其法律責任絕不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可以排除的。
嫌疑人劉某在案發前曾有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記錄,客服五次通話聯系不上嫌疑人,由於判責規則不合理,後續未對投訴做妥善處理。這些具體細節均可以作為判斷滴滴未履行嚴格審核信息義務的重要依據。
㈨ 滴滴司機被運管抓了滴滴公司承擔責任嗎
滴滴司機被運管抓了滴滴公司承擔責任。加盟滴滴成為網約車司機不要求辦理雙證,如果發生被抓的情況,不同城市援助金額不同,平台會有專人予以處理。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約車平台要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駕駛員要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車輛要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三證合一才是合法的網約車經營行為。
由於沒有網約車運輸證,屬於違法上路,一旦被運管部門抓到,要被罰款5000元到30000元。
網約車證要辦理,以下為非法營運:
1、平台有證,車輛有道路尋求許可證,司機無從業資格證;
2、司機有從業資格證,平台在當地有營運資格證,但車輛無道路運輸證;
3、司機有從業資格證,平台在當地沒有營運資格證,車輛也無道路運輸證;
如果碰到運管查車,將面臨1~3萬的罰款。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滴滴「縱容」司機無證上路 乘客出行安全誰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