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驗收管理條例
A. 商品房未竣工驗收備案就交房的法律責任
商品房未竣工驗收備案就交房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行政責任:
- 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建設單位若未組織竣工驗收或驗收不合格卻擅自交付使用,將面臨責令改正的處罰。
- 同時,建設單位還需繳納工程合同價款一定比例的罰款。具體罰款數額根據涉案工程面積和危害後果的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涉案工程面積20000㎡以下的,屬於輕微違法行為,處罰標准為並處工程合同價款2%以上2.5%以下的罰款。
涉案工程面積20000㎡以上50000㎡以下的,屬於一般違法行為,處罰標准為並處工程合同價款2.5%以上3.5%以下的罰款。
涉案工程面積50000㎡以上的或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屬於嚴重違法行為,處罰標准為並處工程合同價款3.5%以上4%以下的罰款。
民事責任:
- 若因未驗收合格導致的房屋質量問題,建設單位需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 購房者若因房屋未經驗收合格而遭受損失,有權要求開發商賠償,包括修復費用、損失賠償等。
- 購房者面對未取得竣工驗收備案表的房屋,有權拒絕接收,並可要求開發商承擔相應責任,如修復、賠償或解除合同,這確保了購房者在面對違規交房行為時,有充分的法律保障來維護自身權益。
B.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監督管理規定
法律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制定本條例。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建設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等有關活動及實施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必須遵守本條例。
法律依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第四十三條 國家實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設工程質量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對全國的有關專業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質量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專業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四十四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有關建設工程質量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准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四十五條 國務院發展計劃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組織稽察特派員,對國家出資的重大建設項目實施監督檢查。國務院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對國家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實施監督檢查。
第四十六條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可以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委託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具體實施。從事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的機構,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從事專業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機構,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考核。經考核合格後,方可實施質量監督。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有關建設工程質量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准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一)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提供有關工程質量的文件和資料;(二)進入被檢查單位的施工現場進行檢查;(三)發現有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時,責令改正。
第四十九條 建設單位應當自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15日內,將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規劃、公安消防、環保等部門出具的認可文件或者准許使用文件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備案。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發現建設單位在竣工驗收過程中有違反國家有關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規定行為的,責令停止使用,重新組織竣工驗收。
第五十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的監督檢查應當支持與配合,不得拒絕或者阻礙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第五十一條 供水、供電、供氣、公安消防等部門或者單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購買其指定的生產供應單位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
第五十二條 建設工程發生質量事故,有關單位應當在24小時內向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對重大質量事故,事故發生地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事故類別和等級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特別重大質量事故的調查程序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建設工程的質量事故、質量缺陷都有權檢舉、控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