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約定的加班小時數

勞動法約定的加班小時數

發布時間: 2025-07-18 01:15:39

⑴ 與公司簽訂的不定時工作制,有時月加班超過40小時,超過了合同中約定的加班時間,我能解除勞動合同嗎

超過了合同中約定的加班時間,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根據相關規定,每天加班不得超過三個小時,每月加班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如果每月的加班時間超過了三十六小時,就可以以單位強迫加班為理由,要求解除勞動合同,支付加班工資,支付經濟賠償金。
法律分析
勞動者有休息休假的權利,有加班後獲得加班的勞動報酬的權利,在用人單位違法解除的情況下,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要求確認解除違法,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二是選擇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的賠償金。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工資,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二百支付工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若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勞動者就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⑵ 市勞動法關於加班的規定每天工作不超過幾個小時

《勞動法》規定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超過8小時算加班,每天加班最多不超過三小時,每個月不超過三十六小時。正常加班按1.5計算工資,雙休加班按2倍。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2)勞動法約定的加班小時數擴展閱讀加班工資是用加班時間乘以每單位工資標准(即加班天數乘以日工資標准,或者加班小時數乘以小時工資標准),再按《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乘以相應的倍數。但從《勞動法》第四十四條里,我們只能知道加班加點相對於正常工資的「倍數」。即: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以及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應分別按照工資的150%、200%和300%支付加班工資,而沒有每單位工資標准(即日工資標准或小時工資標准)的規定。這也是有些用人單位隨意剋扣,少發勞動者加班工資的根源所在。這是一點《深圳市員工工資支付條例》關於加班工資支付標准就明確規定,加班工資應按照不低於員工本人標准工資或者計件工資的標准進行計算。所以,我國還應出台相關規定,明確加班工資的計算標准,以免用人單位鑽法律不盡完善的空子,而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班工資計算公式1、延長時間的加班工資計算:加班工資=日標准工資(或計件工資)÷8(小時)×1.5×加班時間2、休息日的加班工資計算:加班工資=日標准工資(或計件工資)÷8(小時)×2×加班時間3、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資計算:加班工資=日標准工資(或計件工資)÷8(小時)×3×加班時間。綜上所述,我國勞動法明文規定了每天的最長工作時長不能超過八個小時,超過部分均按加班要給加班費處理,加班費的計算標准也有嚴格的計算公式,一般來講,加班費等於每天平均工資在乘以相應的加班時長,同時不管是正式工還是臨時工,工資待遇以及休息日都應當均等。

⑶ 2023深圳《勞動法》加班費是如何計算的

1. 根據我國《勞動法》,員工在平日加班時可獲得1.5倍工資的補償。計算公式為:基礎工資 ÷ 21.75天 ÷ 8小時 × 1.5倍 × 加班小時數。
2. 員工連續工作滿一年後,可享受帶薪年假。具體天數根據工齡不同而有所區別:工齡1-10年的員工享有5天帶薪年假;工齡10-20年的員工享有10天帶薪年假;工齡20年以上的員工享有15天帶薪年假。
3. 員工因病或非因工受傷享有醫療期待遇,醫療期的長度取決於員工的實際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從3個月至24個月不等。
4. 對於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的員工,每工作滿1年可折算為3個月的連續工齡,相當於1.5個月的繳費年限。
5. 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員工,每工作1年可折算為6個月的連續工齡,相當於3個月的繳費年限。
6. 在某些情況下,工齡可以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7. 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相關規定執行。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
8. 休假時間6個月以內,工齡不同,病假工資發放比例不同:工齡少於兩年按正常工資的60%發放;工齡在兩年以上、四年以下按70%發放;工齡在四年以上、六年以下按80%發放;工齡在六年以上、八年以下按90%發放;工齡八年以上等於正常工資。
9. 病假時間在6個月以上,工齡少於一年按正常工資的40%發放;工齡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按50%發放;工齡三年以上按60%發放。
10. 病假工資計算公式為:(計算基數/21.75)×計算系數×病假天數。
11. 社會工作中普遍存在加班現象,盡管《勞動法》規定正常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但實際工作中加班難以避免,因此加班費的支付也成為常態。

⑷ 《勞動法》規定一個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多少小時

《勞動法》規定一個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三十六個小時,每日不能超過三個小時,這都是有法律規定的,而且在加班的時候用人單位還必須要支付加班的費用,如果是節假日就是屬於正常工資的三倍。
一、《勞動法》規定一個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多少小時?
1、《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3、《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條: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4、《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七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5、根據以上法律規定,標准工時員工每天工作超過八小時的,就算加班時間。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二、加班補償
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加班加點工資:
1、在日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按照不低於小時工資基數的150%支付加班工資;
2、在休息日工作的,應當安排其同等時間的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3、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
計算加班工資的基數應以:按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的工資標准確定。勞動合同沒有約定,按集體合同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確定;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
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資。
加班費=正常工作日加班費+休息日加班費+法定休息日加班費=月工資基數/21.75乘150%乘正常工作日的加班時間+月工資基數/21.75乘200%乘休息日的加班時間+月工資基數/21.75乘300%乘法定休息日的加班時間。
三、加班的計算方式
1、包工時
包工時方式是用人單位每月固定支付員工極限加班費的方式,法定極限加班工時36小時/月,其超出部分不計算其內(註明: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則不再另算)。用人單位採用包工時方式是由於工作量使工作時長不可控因素而所致,以此保證工作項目的完成進度,通常員工加班工時都會不低於法定加班工時。
2、非包工時
非包工時方式是用人單位每月依照員工實際加班工時支付加班費的方式,法定極限加班工時36小時/月,其超出部分不計算其內。用人單位採用包工時方式是由於工作量使工作時長可控因素所致,通常員工加班工時不高於法定極限加班工時36小時/月。
綜合上面所說的,加班是屬於《勞動法》所允許的行為,但是加班也是有時間限制的,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時間,如果超過就是屬於用人單位違反了此法規,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所以,對於勞動者在加班的時候也要合法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⑸ 《勞動法》規定一個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多少小時

《勞動法》規定,一個月內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具體規定如下:
1.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 《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特殊原因需延長的,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3.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條指出,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4.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七條提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應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周六和周日為休息日。企業和不能實行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休息日。
5. 因此,若員工每日工作超過8小時,則算作加班時間,每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
加班補償標准如下:
1. 在日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支付不低於小時工資基數的150%的加班工資。
2. 在休息日工作的,應安排同等時間的補休,無法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日或小時工資基數的200%的加班工資。
3. 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於日或小時工資基數的300%的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為: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工資標准,若無約定,則按集體合同規定的加班工資基數確定,或按勞動者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資。
加班計算方式分為包工時和非包工時兩種:
1. 包工時方式是每月固定支付員工極限加班費的方式,法定極限加班工時為36小時/月,超出部分不計算在內(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則不再另算)。這種方式適用於工作量不可控的情況,以保證工作項目進度,通常員工加班工時不低於法定加班工時。
2. 非包工時方式是每月按員工實際加班工時支付加班費的方式,法定極限加班工時為36小時/月,超出部分不計算在內。這種方式適用於工作量可控的情況,通常員工加班工時不高於法定極限加班工時36小時/月。
綜上所述,加班是《勞動法》允許的行為,但有時間限制。用人單位超出法律規定時間安排加班的,需承擔法律責任。勞動者在加班時也應合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⑹ 勞動法上規定,加班時間按1倍、1.5倍還是2倍工資算

勞動法上抄規定的加班費,分工作日、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3種情況:

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

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證明加班時間方面的證據主要包括:考勤表、考勤卡、加班審批單、加班通知、監控錄像、證人證言、加班時所做工作形成的書面文字記錄、電子郵件等。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⑺ 勞動法規定每月加班限時是36個小時,如何超過這個時間可以去告公司申請賠償嗎

可以的,用人單位如果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如果用人單位不給補助的算違法。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賠償。
法律分析
如果生產需要,而且不違反勞動時長的規定,保證了工人的正常休息時間,並給與了相應的補貼,單位是不違法的。凡是用人單位安排職工加班的,不管該單位是實行計時工資制度還是計件工資制度,都應當按照法律規定支付加班工資。夜班加班費的標准計算因工時制度不同標准有所差別:標准工時制度的加班費計算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用人單位分別按照不低於工資標準的一點五倍、兩倍、三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綜合計算工時制度的加班費計算,按照相關規定,經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企業,在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准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的及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相關法律規定支付工資報酬,且延長工作時間平均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個小時。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加班費的計算,一般情況下,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企業不需要支付加班費。但是用人單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職工工作的,仍然應當按照不低於本人工資標準的三倍支付加班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七十七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熱點內容
有關勞動法的案例小品 發布:2025-07-18 06:23:40 瀏覽:774
廣東勞動法工作時間 發布:2025-07-18 06:22:15 瀏覽:567
法律援助結案表 發布:2025-07-18 06:03:01 瀏覽:59
道德日記本 發布:2025-07-18 06:02:51 瀏覽:856
幻靈魔法學院 發布:2025-07-18 05:54:20 瀏覽:371
律師潛江 發布:2025-07-18 05:54:13 瀏覽:765
學校事故及其法律責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7-18 05:50:36 瀏覽:236
合同法關於合同內容的約定 發布:2025-07-18 05:49:46 瀏覽:818
文利法院 發布:2025-07-18 05:49:06 瀏覽:18
2017司考勞動法 發布:2025-07-18 05:37:29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