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法法律責任
『壹』 水法中對不得拒絕或作與事實不符的虛假陳述,違者視情節追究其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
所謂情節,前提是性質分類。
因為拒接陳述和虛假陳述的結果當然不一樣,現專在分別說明屬。
拒絕陳述,至少不存在誤導和阻礙作用,所以其情節應歸屬於違反了行政法,應追究的責任就是行政處罰了。包括拘留、罰款等;
虛假陳述,這個就不一樣,程度輕的,就違反行政法規定,如上。
程度重的,可能會有如「妨礙公務罪」、「偽證罪」、「窩藏、包庇罪」等等。量刑的話就看法官了。
『貳』 為什麼《水法》要規定-規劃』批准,必須嚴格執行
新《水法》十月一日起施行 市農林局就貫徹落實進行座談
嘉峪關日報訊 (記者黃碧霞)9月30日下午,市農林局召集市屬、酒鋼、駐嘉用水、管水單位負責人學習新《水法》,並就如何貫徹落實進行座談。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於今年10月1日施行,內容由原來的53條增加到82條。與原《水法》相比,新《水法》在水資源管理體制、水資源權屬、水資源規劃、水資源節約和保護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都有較大突破,所有規定都適應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修訂後的《水法》,強化了水資源統一管理,注重水資源合理配置;重視水資源與人口、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的協調,加強了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把節約用水放在突出位置;加強水資源宏觀管理;加強執法監督,強化法律責任。
座談中,與會人員結合我市實際,就我市用水、管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並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嚴格執行新《水法》。
看這資料,也許你能明白一些,國家出一部法律,只要出了,都必須嚴格執行,沒有什麼是為什麼的,哪有你這種問題的,,真是的
『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屬於哪個分類,比如是民法,還是行政法還有環保法屬於哪個分類
按七大部門法劃分的標准,水法應該屬於經濟法部門下面環境保護法的范疇。經濟法的特徵就是雜,難以歸類的法律都在經濟法里……
『肆』 水事糾紛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水事糾紛是指水事主體間因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發生分歧而產生的爭議,包括單位之間內、個人之間容、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我國《水法》規定,地區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團結協作的精神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請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或者其授權的主管部門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主管部門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其侵權的主管部門在處理水事糾紛時,有權採取臨時處置措施。在水事糾紛解決之前,當事人不得單方面改變水的現狀。
『伍』 單位偷采地下水的法律責任
偷抽地下水使用是違法的,會使城市地面下䧟,甚至能使建築物倒塌,因此分管水利的領導應及時檢查企業用水,發現有抽地下水的,必須填井禁止使用。
『陸』 水法的依據 主要內容 執行情況 水法立法有權部門有哪些
一水法立法有權部門
根據法律制定的部門不同,水法體系中的各種法律規范按照法律的效力等級可以被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憲法中,有關於水法的內容,那是水法制定的綱領性文件;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水事法律;
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水行政法規;水行政管理部門(水利部)在行使水管理職能過程中,有權制定相應的部門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水事法律、水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水法規和地方性水行政規章。
二水法的組成
水法是國家根據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預期制定的,旨在調整人們在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管理水資源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我國,狹義的水法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簡稱《水法》),這是調整我國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管理的基本法律。廣義的水法是指調整相關各種水事法律關系的法律、法規,涉及水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各個方面,除《水法》外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關於國家資源的相關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它們與《水法》一起組成我國的水法體系。
三水法的立法依據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據。憲法中關於自然資源所有權制度的規定,是水法關於水權制度的依據;關於國家行政機構的設置和職權的規定、關於公民的權利義務的規定,是水法關於水事主體權利義務的制定依據。水法及水法規的制定,必須符合憲法精神,不得與其相抵觸。
四水法的執行情況
現在社會上水法執行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表現:
(1)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重開源、輕節流和保護,重經濟效益、輕生態效益和環境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許多地方水源枯竭、污染嚴重、生態環境破壞;
(2)水資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別是在節約用水、計劃用水和水資源保護方面缺乏相應的制度,致使水資源浪費嚴重,水源遭到污染和破壞,水資源利用率較低;
(3)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體制,且對流域管理未作規定,造成了水資源管理體制混亂,多龍管水,城鄉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嚴重影響了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綜合效益的發揮;
(4)對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規定不夠明確,影響了市場經濟體制下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5)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過於原則,難以操作,對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不夠,給執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五水法的主要內容
水法的主要內容有:
(1)調整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必須遵守水法。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明確水資源所有權,即水資源屬於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
(3)通過徵收水費和水資源費等經濟手段加強對水資源利用的管理;
(4)加強政府對防汛抗洪工作的領導,規定了防汛指揮機構在緊急情況下可採取的措施。
『柒』 水法關系竊水處罰的法律法規
《違反水法規行政處罰暫行規定》第九條 違反水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回,縣級以上地答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 管部門除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限期清除障礙或採取補救措施外,可以並處警告 和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圍墾湖泊、河流的;
(二)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河床、灘地修建建築物的;
(三)擅自修建水工程或整治河道、航道的;
(四)佔用堤防、護堤地、渠道建房和修建其它建築物的;
(五)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隨意取水、截水、阻水、排水的;
(六)在下游地區設障阻水縮小河道現有過水能力的;在上游地區擅自增大下泄流量的。
『捌』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的第六章 法律責任
四十二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以及水工程管理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部門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執行水資源規劃的;
(二)不按已批準的規劃興建水工程的;
(三)不依法核發許可證,簽署審查意見的;
(四)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故意刁難、拖延,未在規定的期限內核發許可證、簽署審查意見的;
(五)對法定的水規費擅自減免或者違反規定收、繳的;
(六)貪污、截留、挪用水規費的;
(七)拒不執行水量分配方案、水量調度預案和調度命令的;
(八)其他不履行水行政管理職責的行為。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不符合水功能區劃,妨礙河道行洪、影響河勢穩定和水工程運行安全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可處以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補辦有關手續;逾期不補辦或者補辦未被批準的,責令限期拆除相關設施;逾期不拆除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擅自在地下水禁止開采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取用地下水的建設項目,或未經批准擅自在地下水限制開采區內取水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強行拆除,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補辦有關手續;逾期不補辦或者補辦未被批準的,責令限期拆除相關設施;逾期不拆除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違法建設項目、清除障礙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逾期不拆除、不清障的,強行拆除、清障,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取水許可證;其中有(一)、(三)、(四)項行為之一的,可以處警告或者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按照規定安裝取水計量設施的;
(二)拒不向提出要求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有關資料或者提供假資料的;
(三)不執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取水核減或者限制決定的;
(四)使用偽造、出租、塗改的取水許可證取水的。
第四十八條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設置的水工程管理單位,對其管理的河道或者水工程,可以行使本辦法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關職權,具體范圍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玖』 水法69條規定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未到期能不能下達處罰決定
必須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否則,就是水務執法部門不作為。
本條規定了兩種違法行為,即未經批准擅自取水和未依照批準的取水許可規定條件取水。只要當事人違反了兩種違法行為之一,就構成違法,應當承擔本條規定的法律責任。依照本條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對違法行為人給予行政處罰,處罰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2.限期採取補救措施。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責令違法行為人在一定的期限內採取補救措施,如補辦取水許可證或者修改取水許可規定條件等。違法行為人在接到限期採取補救措施的行政處罰後,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採取補救措施。
3.罰款。
4.吊銷取水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