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公告有法律效力嗎
① 安置補償方案公告和村民簽署的拆遷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拆遷來補償安置協議是拆遷人與被自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為明確房屋拆遷補償安置中的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協議,是約定拆遷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合同,它適用《民法通則》和《合同法》。
生效條件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必須有拆遷當事人的單位、姓名、經辦人姓名,協議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後才具有法律效力。
拆遷非出租房屋,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協議;拆遷出租房屋,拆遷人應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簽訂協議。
② 哪一級政府公示的房屋徵收決定具有法律效力
按國務院590號令第二章第八條規定,徵收決定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
③ 在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公告後,如果政府在最近三年內都不進行拆遷,是不是也不能進行裝修。
有時限。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六條: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3)徵收公告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三章補償
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④ 公司公告有法律效力嗎
公司公告是否有法律效力,要看公告內容有沒有違反法律相關規定,如果遵守法律相關規定,公司也是合法注冊的公司,那公司公告是有法律效力的。
公告,是指政府、團體對重大事件當眾正式公布或者公開宣告,宣布。
國務院2012年4月16日發布、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對公告的使用表述為:「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其中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公布依據政策、法令採取的重大行動等;二是向國內外宣布法定事項,公布依據法律規定告知國內外的有關重要規定和重大行動等。
主要特點發文權力的限制性由於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項和法定事項,發文的權力被限制在高層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的范圍之內。
(4)徵收公告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1、發文權力的限制性
由於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項和法定事項,發文的權力被限制在高層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的范圍之內。
具體說,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行政領導機關,某些法定機關,如稅務局、海關、鐵路局、人民銀行、檢察院、法院等,有制發公告的權力。其他地方行政機關,一般不能發布公告。黨團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不能發布公告。
2、發布范圍的廣泛性
公告是向「國內外」發布重要事項和法定事項的公文,其信息傳達范圍有時是全國,有時是全世界。譬如,中國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一方面確立他們在我國科學界學術帶頭人地位,一方面盡力為他們爭取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
這樣的公告肯定會在世界科學界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國有關部門還曾在《人民日報》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國名酒和中國優質酒的品牌、商標和生產企業,已便消費者能認清名牌。
3、題材的重大性
公告的題材,必須是能在國際國內產生一定影響的重要事項,或者依法必須向社會公布的法定事項。公告的內容莊重嚴肅,體現著國家權力部門的威嚴,既要能夠將有關信息和政策公諸於眾,又要考慮在國內國際可能產生的政治影響。
一般性的決定、指示、通知的內容,都不能用公告的形式發布,因為它們很難具有全國和國際性的意義。
4、內容和傳播方式的新聞性
公告還有一定的新聞性特點。所謂新聞,就是對新近發生的、群眾關心的、應知而未知的事實的報道。公告的內容,都是新近的、群眾應知而未知的事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聞的特點。公告的發布形式也有新聞性特徵,它一般不用紅頭文件的方式傳播,而是在報刊上公開刊登。
⑤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具有法律效力嗎跟國稅發、國稅函之類的文件相比,誰的法律效力強
國家稅務總局的公告和國稅法、國稅函之類的文件都屬於規范性文件,其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在不與這些上位法沖突且制定許可權和內容不超越授權,不超越行政職權范圍的情況下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⑥ 公司公告有法律效力嗎
通俗點來講,公司的公告如果是在圍繞著法律,而沒有超過法律,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他超出了法律的范圍,違規了法律,那肯定是犯法的是不合理的。
⑦ 公告怎麼發才有法律效力
1、人民政府和法院的公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2、公告,是指政府、團體對重大事件當眾正式內公布或者公開容宣告,宣布。國務院2012年4月16日發布、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對公告的使用表述為:「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其中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公布依據政策、法令採取的重大行動等;二是向國內外宣布法定事項,公布依據法律規定告知國內外的有關重要規定和重大行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