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防震減災法律責任漫畫

防震減災法律責任漫畫

發布時間: 2022-01-09 18:58:38

1. 小學的防震減災手抄報怎麼做

震減災就是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防震減災的主要內容有防震減災規劃,以及監督管理、地震監測預報、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害預防、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法律責任等諸方面。主要的解法是設計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築

2. 防震減災的內容是什麼

防震減災的主要內容有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以及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諸方面。

地球時時刻刻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地球的運動變化產生許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力。

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地下的岩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當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岩層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斷層處就會發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層斷裂之處就是震源,岩層斷裂所產生的振動就是地震。

(2)防震減災法律責任漫畫擴展閱讀:

烈度、震級和震源深度之間的關系震級和烈度,既有區別,又互相聯系。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可以這樣比喻,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炸葯量,相當於地震的震級,炸彈對各處的破壞程度,相當於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地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

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僅跟震中距的遠近有關,而且與震級、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岩石的性質、岩層的構造)等多種因素有關。

一般震源淺、震級大的地震,破壞面積雖然較小但極震區破壞較嚴重;震源較深、震級大的地震,影響面積比較大,而震中烈度則不高。

3. 急需人民防空防災教育圖片漫畫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

中國著眼現代戰爭特點和國家安全需要,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提高平戰轉換、快速動員、持續保障和綜合防護能力。

武裝力量動員

中國的武裝力量動員包括兵員動員、武器裝備動員和後勤物資動員等。人民解放軍動員的主要任務,是根據作戰預案擬制戰時部隊動員計劃及保障計劃,做好現役部隊預編滿員和預備役部隊建設的落實工作,國家發布動員令後按戰時體制編制擴編和組建部隊等。武警部隊動員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戰時可能擔負的任務擬制動員計劃及保障計劃,做好平時預編滿員和調整、擴編或重組部隊的落實工作,國家發布動員令後根據賦予的任務調整建制或組、擴建部隊等。民兵動員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戰時兵員動員的需要和參戰支前預案,收攏集結人員、調整充實組織、發放武器裝備、開展臨戰訓練和落實相關保障。

總參謀部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指示,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以及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的協助下,組織開展武裝力量動員工作。各軍兵種負責本軍兵種武裝力量動員。軍區、省軍區系統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負責後備力量動員。

中國通過保持精乾的常備軍、完善預備役制度、組建預備役部隊、劃分兵員補充區、儲存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以及組織軍民聯合動員演練等措施,有效保證了武裝力量動員的順利實施,使武裝力量在常備力量精簡的情況下仍具有遏制和消除各類安全危機的能力。近年來,中國加快民兵、預備役部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加大地方相關高技術人員和諸軍(兵)種後備兵員的儲備,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整體質量水平有新的提高。

國民經濟動員

的基本政策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依託國民經濟實力發展國民經濟動員,把國防經濟建設寓於國家的經濟發展之中;發揮國民經濟動員在國家經濟建設與國防常備能力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中統籌考慮軍需民用、平戰銜接,使平時的國防經濟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加強高新科學技術和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利用,注重高科技產品的動員和高技術儲備,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經濟動員基礎的科技水平;按照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功能定位,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應戰、應急結合的國民經濟動員體制、機制、法制;堅持全民自衛原則,提高適應信息化條件下防衛作戰需要的國民經濟動員能力。國民經濟動員的主要目標是,建成比較完善的應付戰爭兼顧應對突發事件雙重功能的國民經濟動員體系,形成與國民經濟有機融合的國民經濟動員基礎,能夠從經濟上保障和應付局部戰爭及突發事件的需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動員能力不斷提高。在信息通訊、公路、鐵路、橋梁、隧道、機場、港口、碼頭和城市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更加註重兼顧國防要求,加大平戰結合力度。加強應戰應急相結合的國民經濟動員機制建設,建立了平戰兼顧的國民經濟動員預案體系。在機械、兵器、航空、航天、船舶、化工等領域建立國民經濟動員中心,優化了國民經濟動員能力建設的結構和布局。基本完成國民經濟動員潛力調查,初步建成國家和部分省市國民經濟動員管理信息系統。各級國民經濟動員機構作為國家應急力量的組成部分,建立了國民經濟動員機構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之間的聯系機制,參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積極為公共安全建設服務。

人民防空

與要地防空、野戰防空共同構成中國三位一體的國土防空體系。新時期的人民防空,戰時擔負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經濟建設成果任務,平時擔負防災救災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任務。人民防空經費由國家和社會共同負擔。國家頒布了人民防空法,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完善了相配套的人民防空法規規章。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人民防空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近年來,人民防空戰備水平、城市整體防護能力和應付突發公共事件能力明顯提升。初步建立起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的指揮通信和警報通信專用網,健全了城市防空預警報知網路,重點城市的警報音響覆蓋率達到85%以上,多數人民防空重點城市建成人民防空指揮所。各大中城市組建了搶險搶修、醫療救護、消防、治安、防化防疫、通信、運輸等防護救援隊伍,組織短期脫產集訓及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對人民群眾進行人民防空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將人民防空教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一些廠礦、企業和社區還組建了民防志願者隊伍。

民兵建設

民兵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委統一領導下,實行地方黨委、政府和軍事系統的雙重領導。民兵建設以人民戰爭思想為指導,堅持勞武結合、平戰結合。

目前,民兵工作重心正在從農村向城市和交通沿線轉移,編組單位從國有企業向民營企業、傳統行業向高科技行業拓展,組織結構從以步兵為主向以專業技術隊伍為主調整。高炮、地炮、導彈、通信、工兵、防化、偵察、信息等專業技術分隊比例進一步提高,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民兵分隊建設得到加強,初步形成以專業技術分隊、對口專業分隊為主體,以防空部(分)隊、軍兵種分隊、應急分隊為重點的民兵組織建設新格局。

國家加大民兵武器裝備建設投入,重點加強防空和應急維穩裝備建設,淘汰、報廢一批老舊武器。各地深化民兵訓練改革,實行省軍區、軍分區、縣(市、區)人武部和基層人武部四級組訓體制,與現役部隊進行掛鉤訓練和聯訓聯演,民兵的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能力明顯提高。

預備役部隊建設

預備役部隊是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是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重點。平時按照規定進行訓練,必要時可以依法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戰時根據國家動員令成建制轉服現役。

近年來,預備役部隊在保持現有規模的基礎上,適度減少陸軍預備役部隊數量,擴大海軍、空軍、第二炮兵預備役部隊建設規模,擴大專業技術預備役部隊的建設比例,擴大後勤和裝備保障預備役部隊的建設數量,圓滿完成「十五」時期軍兵種預備役部隊組建任務。全軍預備役部隊絕大多數的師、旅、團建有訓練基地、裝備倉庫和必要的辦公、生活用房,接通了通信光纜。預備役部隊堅持把軍事訓練作為中心任務,嚴格按綱施訓,確保訓練任務落實,促進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由單兵、分隊訓練向首長機關、技術骨幹、部隊合成、實兵演習更高層次的訓練發展。

4. 抗震救災的四格漫畫咋畫

畫是沒法幫你畫了,說一下大體每格畫的主要意思吧,第一格發生地震,第二格抗震救災,第三格救援後的感動,第四格災後重建。
望採納

5. 防震減災畫

逃出地下鐵(關於地震的)

在東京著名的艾克撒之城保全課就職的三島日常工作就是事故排除,對大廈的情況非常熟悉。生性懦弱的他從不拒絕老闆的無理加班要求,甚至在兒子生日那天,在事先打過招呼的情況下,仍被老闆留下加班到很晚。當終於加完班乘上地鐵准備回家時,卻突發地震而被困在了地下。熟悉大廈情況的三島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想方設法帶領共同受困的人員逃出地下鐵,當離開地下後發現大樓損毀嚴重,無法逃出,而且通訊設備不能使用,只好盲目等候救援。在此期間,由於食物短缺,為了爭奪所剩不多的食物,甚至發生了殺人事件。面對數名不法之徒,三島等人鬥智斗勇,與其周旋,終於成功等到救援人員到來,成功脫離困境。

經歷這次事件的三島下定決心不再懦弱,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這部漫畫是我在汶川地震前一周看的,感觸很深。

6. 跪求關於防震減災的漫畫

遼沈晚報上有

7. 請看一幅漫畫,這是政治試題中經常出現的漫畫

吉林省2009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思想品德、歷史合卷(開卷) ——思想品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1、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飛船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國人的足跡。完成這一任務的航天員是( ) A、翟志剛 B、劉伯明 C、景海鵬 D、楊利偉2、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們共和國 》,並於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即 。( )A、食品衛生法 損一罰五 B、食品衛生法 損一罰十C、食品安全法 損一罰五 D、食品安全法 損一罰五 3、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再度鎖定「三農」,文件強調2009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是( )A、推進農村民主制度改革 B、推進農業科技發展C、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D、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4、近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勞動合同法、防震減災法、殘疾人保障法等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法律。這為公民享有權利提供了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制度保障 D、社會保障 5、非法搜身、非法禁閉、非法拘禁等行為侵害了公民的 ( )A、身份權 B、肖像權 C、榮譽權 D、人身自由權6、2009年我省將下大氣力實施農村學校校舍改造工程,第一期投資1.429億元。對這一舉措認識正確的是 ( )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②教育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③我省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④對於民族、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小張在小李家發現自家走失的耕牛,小李拒不返還。小張可以採取的合法行為有( )①用暴力手段強行搶回耕牛 ②向公安機關報案,請求法律保護③請求人民法院確認耕牛的所有權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強令小李返還耕牛8、漫畫「謠言」:「班長的成績是抄來的!」「誰讓她總批評我們!」造謠者的行為( )①是侵權行為 ②是不道德的行為 ③是合理維護自己權益的行為④會受到輿論譴責,嚴重的要承擔法律責任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9、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A、經濟發展需要與科技水平還不夠高之間的矛盾B、人口過多過快增長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間的矛盾C、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之間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10、目前,一汽集團正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並提出增強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品牌的研發水平。這一做法( )A、不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B、說明創新是我國一切工作的中心C、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D、表明我國汽車領域的創新能力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11、吉林剪紙工藝是中華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既繼承傳統技法,又力求融入現代人工藝術元素。這表明吉林剪紙工藝( )A、全盤吸收傳統文化 B、摒棄傳統文化進行全面創新C、是中華文化的唯一代表 D、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創新發展12、下列選項中,能體現「尊重勞動、尊重知識、

8. 我省在防震減災方面有哪些法律法規和規章

根據省編辦編辦發號及編辦文號文件精神,在市地震局基礎上組建市防震減災局,為市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正縣級規格。
一、職責調整
(一)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與管理。
(二)加強防震減災法規和地震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
二、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防震減災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政策,並負責監督檢查執行情況;負責起草全市防震減災的法規、規章並組織實施。
(二)組織編制及實施全市防震減災規劃;監督管理防震減災事業經費和專項資金的使用。
(三)負責全市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完善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體系,按照省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要求,對本市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信息進行監測、分析、處理;對震情趨勢進行分析測報,並向市政府提出防震工作安排意見和減災防禦措施;負責規劃管理全市地震監測台網(站)及數字信息系統,實現資源共享;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指導縣區和地震台站地震監測預報工作。
(四)負責全市震害防禦工作。管理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按職責許可權審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負責地震安全性評價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負責管理人工地震動的監測與危害鑒定工作;負責全市地震災害預測管理工作;負責開展全市地震小區劃和地震斷裂帶探測工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地震地質資料;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範工程。

9. 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要求中間留四厘米寫手抄報的主題

主題:

防震減災

字:

(一)防震減災

防震減災就是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主要的解法是設計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築,防震減災的主要內容有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以及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諸方面。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於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並於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二)知識科普

自然現象

地震,俗稱地動。它像平常的刮風下雨一樣,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即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發生地震大約500萬次。其中,絕大多數地震很小,不用靈敏儀器便覺察不到,約佔地震總數的99%,其餘的1%,約5萬次,才會被人們感覺出來。一般情況下,5級以上地震就能夠造成破壞,習慣上稱為破壞性地震,平均每年發生約1000次;7級以上強震平均每年18次;8級以上大震每年發生1—2次。

原因

地球時時刻刻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地球的運動變化產生許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力。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地下的岩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當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岩層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斷層處就會發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層斷裂之處就是震源,岩層斷裂所產生的振動就是地震。

地球上90%的地震都是由於地殼的斷裂造成的,這類地震稱之為構造地震。此外,火山爆發可造成火山地震;洞穴坍塌可造成塌陷地震;水庫蓄水可造成水庫地震;人工爆破也可造成人工爆破地震,由於這些類型的地震數量少、能量小,形成的破壞程度也小,因此,我們要預防的主要是構造地震。

常用名詞

震源:地下發生振動的發源地。

震中:地面上與震源正對的地方。

震源深度: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

震中距: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一點的距離。

震中區:震中附近的地區。

極震區:地面上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

震級:是度量地震大小的等級,即衡量震源釋放出能量的大小。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震級相差1級,能量就相差30多倍。震級的大小是根據地震儀器記錄計算出來的,目前記錄到的最大地震的震級是8.9級。

遠震:震中距超過1000公里的稱為遠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稱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的地震稱為地方震。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內的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介於6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的地震。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每次地震,離震中越近,破壞性越大,烈度就越高。

4.烈度、震級和震源深度之間的關系震級和烈度,既有區別,又互相聯系。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可以這樣比喻,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炸葯量,相當於地震的震級,炸彈對各處的破壞程度,相當於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地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僅跟震中距的遠近有關,而且與震級、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岩石的性質、岩層的構造)等多種因素有關。

一般震源淺、震級大的地震,破壞面積雖然較小但極震區破壞較嚴重;震源較深、震級大的地震,影響面積比較大,而震中烈度則不高。

5.活動斷裂帶上什麼部位容易發生地震?(1)活動斷裂帶曲折最為突出的部位(簡稱拐彎處或拐點),往往是震中所在地點。

(2)活動斷裂帶的兩頭(簡稱端點),有時是震中往返跳動的地點。

(3)一條活動斷裂帶和另一條活動斷裂帶交叉的地方(簡稱交叉點),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點。

地震謠言

地震謠言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地震傳聞,由於地震謠傳波及面廣、突發性強、傳播速度快,因此危害甚大。這種傳聞可以造成不是地震而勝似地震的損失。近幾年來,我國許多地區發生過一些地震謠言廣為流傳的事件,在群眾中造成嚴重的恐震心理,有的導致工廠不能正常生產、學校不能正常上課、商店不能正常營業、人員盲目地外逃、搶購生活用品,甚至由於採取不恰當的防震行為導致摔傷、摔死的事例時有發生。

識別謠言

地震謠言之所以能夠引起那麼多人相信並廣泛流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地震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人們普遍關心,特別是唐山地震的慘痛教訓給人們造成了恐震心理;其次,由於地震科學知識和防震抗震知識宣傳普及工作做得不夠深入,廣大群眾對地震的孕育、發生及其前兆變化等缺乏認識和了解;第三,因為對國內外地震預報的水平和現狀還不夠清楚,有些人崇洋媚外,一聽是外國人測出的就信以為真;第四,人們對我國發布地震預報的許可權還不夠清楚,誤把小道消息傳為正式預報。

要識別判斷地震謠言,大體上可用下面幾個簡單的標准去衡量:①凡是迷信色彩或伴有離奇傳說者(如潤月、甲子年要地震等);②凡傳說地震系外國人測出者(有說若不震,其防震損失由他們包賠);③凡傳說地震震級大(如八級或毀滅性地震),而發震時間地點十分具體者;④凡提到某專家學者、某地震部門的預報,而不是當地人民政府發布的預報。總之,凡不通過各級政府而是小道傳播的地震預報都可視為謠言。

(三)地震

  1. 地震徵兆


    定義

    地震和風雨等自然現象一樣,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當地殼的應力應變在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就會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

    一般我們將地震儀器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場、化學場和微小地形變異常稱為微觀前兆,而將動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現出的異常,稱為宏觀異常。

    小震大震

    大地震前多有小地震發生,不僅次數逐漸增多,而且震級逐漸增大,然後出現一個相對的平靜期,大地震常常發生在這個平靜期後小震活動次數增加之時。用小震報大震是我國海城地震預報成功的經驗。然而,以「小震鬧」作為「大震到」的根據,理由不是十分充分的。事實表明,至少存在三種情況:①小震鬧大震到。②小震不鬧大震也不到。③小震鬧大震沒有到。利用小地震活動的頻度、分布及活動序列特徵預報地震,是地震分析預報的一種方法,在當前的情況下,依震報震還是預報地震的主要手段。

  2. 震前異常

<1> 動物異常

地震前動物比人先知先覺的科學道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動物的異常現象在我國古代地 震資料中早有記載。據不完全統計,在震前有異常的動物就有幾十種,空中飛的,地下跑 的,水中游的無處不在。

我國地震區群眾根據地震前動物異常反應編寫了預報地震的歌謠: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樹上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貓銜著小貓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朝水面亂跳躍。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綜合異常作預報。

總之,震前動物異常比較普遍,表現行為有:煩躁、驚慌、不安、活動反常、不吃食、不進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動物異常出現的時間多集中在震前幾分鍾至兩三天,以震前一天反應居多,震中區最為集中。

<2> .動物出現異常到發震時間有多長?一般來說,地震的震級越大,越接近臨震,動物異常的種類及數量就越多,反應程度也就越強烈。其發震時間為:

(1)牛、馬、羊、豬震前幾小時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個月。

(3)雞震前一至兩天。

(4)狗震前半小時至兩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鴿子震前幾小時甚至一天。

(7)魚類震前幾小時至十天。

<3>植物異常

震前植物異常現象與氣溫、地溫變化有一定的關系。表現為在冬季果樹開花、重果,竹子開花,竹筍發芽,樹乾裂縫,提前發芽長葉。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開花,含羞草、榕花樹葉子開合時間反常等。

<4>氣象異常

臨震的氣象異常種類繁多,形式多變,主要包括震前風、霜、雲、雨、雹、雪、聲、光、電、氣壓、地溫、氣溫、旱澇、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豐富的。震前出現蘭、白閃光,紅綠光帶,火球,片狀光,帶狀光,柱狀光,球狀光,星殞如雨,大風大雨,灰塵遮天蔽日,怪風大作,陰雨連綿,雷電不止,冰雹大雪,變化驟然,悶熱燥熱、氣溫異常、氣溫嚴寒、氣壓突降、黑氣如霧、月色塵晦,灰塵滿天,霧氣騰騰,地裂氣升,臭氣難聞等現象十分普遍。這些異常現象一般在震前幾秒鍾、幾分鍾至幾天多為出現。發現這種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備,並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5>地下水異常

地震發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於地層之中,地震前應力的變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發渾、發響、變溫、變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學成份的變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異常現象。

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

無雨泉水渾,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天變雨要到,水變地要鬧。

建立預報網,異常快報告。

這是我國震區群眾對歷次震前地下水變化規律的經驗總結。

<6>怎樣利用地下水預報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幾年就有趨勢性的變化,臨震前幾天至幾小時發生突然變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在空間上,震前由外圍逐漸向震中集中,而震後由震中向外圍擴散。我們掌握了這些一般的異常變化現象,採用最簡單的辦法,每天定時對井水進行觀測,抓住明顯的、特殊的變化,就能為地震預報提供一個可靠的依據。

3.防震對策

地震對策

人類為了減輕地震災害,制定了一系列對付地震的戰略戰術,以獲取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這就是地震對策。簡言之,就是對付地震的辦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來了怎麼辦。

地震對策的主要內容是:地震監測、地震預報、工程抗震、社會防災、震後救災、恢復重建、平息恐慌等。

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規定,我國防震減災的指導方針是「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中國特色的防震減災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規定,我國防震減災的指導方針是「以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設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哪些緊急措施?(1)准備好搶險救災所必需的一切條件和物資;

(2)大力宣傳地震科學知識和自救互救辦法;

(3)安排好危險地帶或危險建築物內人員和設備的撤離;

(4)建立報警系統和實施通訊保障;

(5)加強交通和治安管理,維護社會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災指揮機構,統一指揮搶險救災工作。

政府重視、以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測,專群結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綜合防禦的道路,是中國特色的防震減災對策的要點。

3.三大體系建設組成了人類對付地震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地震監測預報。地震部門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監測預報。這個做好,不是說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准確的地震預報,而是充分運用現有條件,充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監測預報的水平。監測預報是防震減災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線是震害防禦體系的建設。在地震預報仍然是世界難題的條件下,必須有對付突如其來的地震發生的措施,並作為經常性防範措施。這是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有效途徑。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兩個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設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①對重大建築物、構築物、開發區建設要在立項前依法進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為工程的選址和建築抗震設計提供依據。

②一般工業和民用建築的抗震設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計、施工,確保在6級左右地震條件下的安全。

③對國家劃定監視防禦區的老舊樓房,特別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場所,進行抗震性能的鑒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進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夠具備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類建築物只要按照國家規定進行抗震設計加固改造,就可以達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壞、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禦措施則是除專業部門的地震監測和工程建設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會防禦措施。主要是震害預防和應急對策。這是《防震減災法》賦予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主要包括地震知識的宣傳普及,各級組織、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模擬地震來臨的應急演習訓練等。

第三道防線是緊急救援體系的建設。通過前兩道防線,仍然不可能解決防震減災中的一切問題,而地震的發生又是短暫的幾秒、十幾秒時間。如果地震發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電停水、通訊中斷等許多不利因素,緊急救援問題是必須採取的第三道防線。

世界上許多震例證明,緊急救援是否行動迅速,救援機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評價政府救助工作的標准。緊急救援要獲得社會的基本滿意度,要靠預案准備的充分,要靠臨陣決策指揮的正確,要靠各種隊伍的共同協作,要靠現代化技術設備的武裝,更要靠平時的地震模擬演練。

4.我國地震救災的基本策略和任務是什麼?地震救災的基本策略包括:

(1)實行以預防為主的救災體制;(2)實行以行政區域為主的組織指揮;(3)發揮軍隊、民兵和各專業救災隊伍的作用。

地震救災的任務是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災情,防止續發性災害蔓延,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造成的傷亡和損失。

地震救災的內容包括:對被埋壓傷員和處在火、毒氣等危險現場的遇難者搶救與救護,盡快使更多的蒙難者脫險;對危重傷員採取救治措施,減少傷殘與死亡;對處在危險房屋內的群眾進行疏散、安置、妥善解決受災群眾的吃、喝、穿、住等緊急生活問題;緊急搶修交通、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等生命線工程;對於可能造成災害的危險因素和險情要加強監視、控制和排除;實行嚴格的管制措施,做好安全保衛工作;做好宣傳鼓動工作,提倡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5.地震救災工作的方針是什麼?抗震救災的原則又有

哪些?地震救災工作的方針:以預防為主,專群結合,多路探索,加強地震預防和工程地震研究,推進地震科學技術現代化,不斷提高預報水平,減輕地震災害,發揮地震科學技術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進步中的作用。

抗震救災的原則:(1)快速反應原則;(2)提倡就近就地開展自救互救原則;(3)突出重點原則;(4)主動配合原則;(5)主動報告原則。6.地震短臨預報發布後有關地區的各級政府要採取

哪些緊急措施?(1)准備好搶險救災所必需的一切條件和物資;

(2)大力宣傳地震科學知識和自救互救辦法;

(3)安排好危險地帶或危險建築物內人員和設備的撤離;

(4)建立報警系統和實施通訊保障;

(5)加強交通和治安管理,維護社會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災指揮機構,統一指揮搶險救災工作。

所要採取的這些措施,每一個公民都應有所了解,以便配合政府部門做好地震災害防禦工作,努力減輕地震災害。

房屋抗震

地震是可以預防的

我國對於地震的預防大體上分為預測和預防兩個方面。預測是通過觀測儀器所記錄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預報,從而達到減輕震災的目的。另一條途徑就是預防,因為人和財產的傷亡損失主要是在建築物內造成的,所以,加強房屋抗震的工作十分重要。

加強房屋的抗震工作,在基本建設的投資上可能增加一些,但從長遠的觀點看還是有利的,特別是某些大城市、大工礦、交通干線、電力樞紐、國際工程等政治、經濟中心,在確定地震危險區之後,更應該嚴格按照防震抗震設計的要求進行建設,做到有備無患。

精心施工,注意質量

唐山地震使整個唐山市幾乎全部毀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震前的唐山是一座沒有設防的城市。

歷史的經驗教訓證明:地震對人類最大的破壞大多是以建築物的倒塌造成的。可以說建築物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人類的生命及財產的安全,為了把地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國務院於1994年確定了防震減災十年目標,即:「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具有抗禦6級左右的地震的能力。」1998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199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防震減災條例》,2001年11月國務院又頒布了《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這些法規都明確規定:重大建築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震區群眾在實踐中對房屋抗震經驗進行了總結:

(1)地基要嚴格處理,夯實打牢;

(2)房屋布局和結構要合理;

(3)房屋要矮,各部位高低最好一致;

(4)盡量減少屋頂重量;

(5)砌牆沙灰飽滿,增加牆體的抗拉強度和整體性;

(6)多層建築物應盡量使用框架結構,至少應使用地梁、圈樑,增加房屋的整體性。

總之,注重建築質量,加強抗震設防,做好震前建築工程的抗震工作,對於減輕地震災害損失具有重大意義。

抗震設防工作的含義

抗震設防主要對建(構)築物而言,是加強建(構)築物抗震能力或水平的綜合性工作。新建工程抗震設防工作應在場地、設計、施工三個方面嚴格把關,即由地震部門審定場地的抗震設防標准,設計部門按照抗震設防標准進行結構抗震設計,施工單位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建設部門檢查驗收。已建工程可視工程的重要程度和風險水平進行抗震性能鑒定,並補做相應的抗震加固。

新建工程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新建工程抗震設防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是不按新的抗震設防管理程序辦事;三是普遍忽視結構質量,片面追求外部裝修。

怎樣選擇建築場地

一般地說,建築場地的選擇應避免以下幾種情況:

(1)活動斷裂地帶中容易發生地震的部位及附近地區;

(2)地下水位較淺的地方和松軟的土地;

(3)地下有溶洞的地方,在石灰岩地區,如有較大的溶洞,地震時可能造成局部塌陷,因此,在其上部不應建築高大或沉重建築物;

(4)地勢較陡的山坡、斜坡及河坎旁邊,建在這些地方的建築物不但容易倒塌,而且還會由於山崩、滑坡而被淹沒,或者由於重力關系而下滑。

當建築的各項條件相同時,建築在比較牢固的地基上和建築在松軟地基上的建築物,一個可能完整無損,一個可能破壞倒塌。

因此,建築時,必須注意地基的地質條件和地形地貌。

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性能

建築物的抗震性能是指建築物抵禦地震破壞的綜合能力。為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地基必須好,要求土質堅實,地下水埋藏較深,地震時,地基不致開裂、塌陷或液化;在不宜建設的地基上建築,必須首先作好地基處理;

(2)建築物平、立面要力求整齊,高度不要超過規定,避免過於空曠、盡可能使開間小、隔牆多,以增加水平抗剪能力。如有特殊要求,必須事先採取措施;

(3)建築材料要有足夠的強度,聯結部位或薄弱環節要加強,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能,同時必須保證施工質量;如果是單位或國家投資建的重要建築物,則必須請專業人員按國家頒布的規范進行設計。

設防要求和設計規范

(1)建設工程抗禦地震破壞的准則和在一定風險水準下抗震設計採用的地震動參數或地震烈度稱為抗震設防要求。

(2)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所遵循的原則和具體技術性規定稱為抗震設計規范。增強抗震性。

建築質量和抗震設防

施工質量的好壞,對房屋的抗震性能影響很大。盡管建築設計合理、場地選擇適當,如果不注意施工質量,同樣達不到抗震的目的。

施工質量涉及到建築材料的選擇、灰漿的製法和使用、砌築工藝等方面。建築材料應選擇強度大的材料,有條件時,應盡量採用輕質材料,如荊條、木筋草、石棉纖維板、礦棉板、石膏板、草纖維板、玻璃鋼製品等;砌築時,要保證灰漿飽滿、砌體結實。磚石表面要干凈、干磚要浸水後再砌,這樣才能使磚石與灰漿粘結牢固。所有的牆身磚砌必須犬牙交錯,互相咬銜,不能砌成通縫,尤其是轉角處,更應注意;木骨架的榫眼大小和距離要恰當,這樣才能使榫頭緊密結合而不致削弱木構件的強度。混凝土的配製一定要嚴格按配方比例下料,澆注件內的混凝土應均勻無氣孔等。

總之,精心施工,注意施工質量是保證建築物具有抗震性能的重要方面。如果建築材料等各方面都很好,而施工不好,建築物的抗震性能肯定不會好。相反,即使建築材料稍差,如果注意了施工質量,也能增強建築物的抗震性能,這是相輔相成的。

畫: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網課百度雲 發布:2025-07-05 08:16:10 瀏覽:971
北京部隊律師 發布:2025-07-05 08:05:53 瀏覽:103
大連有名氣的律師 發布:2025-07-05 07:58:58 瀏覽:40
舟山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5 07:52:40 瀏覽:331
法律顧問推方案 發布:2025-07-05 07:43:49 瀏覽:285
集體企業上級主管單位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07:41:08 瀏覽:672
刑法第280 發布:2025-07-05 07:40:32 瀏覽:320
中央12社會與法齒痕 發布:2025-07-05 07:36:08 瀏覽:716
梁園區法院圖 發布:2025-07-05 07:26:23 瀏覽:280
廈門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發布:2025-07-05 07:25:03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