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沒付錢的法律責任
Ⅰ 加油不給錢跑了是什麼罪
加油不給錢跑了如果數額較大的,涉嫌搶奪罪。
搶奪罪是指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搶奪,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對犯罪人應當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加油不給錢偷跑,公安依據什麼處理?
1、加油不給錢屬於民事爭議,不屬於公安機關管轄范圍,若要主張權利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主張權利。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2、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從以上規定我們可以看出,車主到加油站加油,雙方之間實際形成了買賣合同關系或者服務合同關系,雙方本應按照約定一方加油,一方支付款項,且加油站已經提供了加油服務,那麼雙方的買賣合同已經成立並且一方已經實際履行,一方也已經接受了,因此加油不給錢屬於違反合同約定的行為,屬於民法領域,不屬於公安機關管轄范圍,若要主張權利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主張權利。
二、搶奪罪與搶劫罪的區別是什麼?
1、客觀行為不相同。搶劫罪表現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強制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而搶奪罪表現為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財物,使他人來不及反抗;
2、客體不完全相同。搶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利,還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而搶奪罪則一般只侵犯了財產權利;
3、犯罪後果要求不同。搶劫罪對財物的數額沒有要求,而構成搶奪罪要求搶奪的財物數額較大。根據司法解釋,搶奪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
4、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搶劫罪是希望或准備以武力或類似性質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取得財物,而搶奪罪是以突然取得財物的故意實施的,是希望通過趁被害人不備而取得財物,而不是希望通過武力威嚇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 搶奪罪 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搶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Ⅱ 加油站收費少收了,不補,負法律責任嗎
加油站收費收少了,屬於民法上的不當得利。加油站多加了油但是收費收少了,消費者屬於不當得利的一方,加油站有權要求取回加油站應當取得的利益,在本案中就是消費者少付的油費。加油站有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如果消費者拒絕返還的話,加油站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分析
不當得利,就是指沒有法律上的原因而獲得利益,具體而言在本案中,加油站因為少收取了油費而獲得了損失,消費者因為少付了油費而獲利,並且該獲利沒有法律上的依據或者基礎,並且加油站的損失和消費者的沒有法律依據的獲利之間有因果關系,因此消費者在本案中屬於民法上的不當得利,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在不當得利案件中,受損失的一方有權獲得得利方的賠償,范圍是本應當獲利的利益,因此加油站一方享有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消費者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義務。如果消費者不返還不當得利,那麼加油站有權因為不當得利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因此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當然,由於民法規定了意思自治,消費者和加油站可以經過協商解決具體的補償事宜,而非直接訴諸法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條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
(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
(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
第九百八十六條得利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取得的利益已經不存在的,不承擔返還該利益的義務。
第九百八十七條得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其取得的利益並依法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