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賠償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① 私人雙方簽訂的賠償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私人雙方簽訂的賠償協議,只要是在訂立協議的過程之中,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就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協議,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法律、法規規定需要辦理批准登記手續後生效的,辦理批准登記手續後具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分析】
私人雙方簽訂的賠償協議滿足以下條件的具有法律效力:1、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合同具備基本要素,當事人表意真實;3、私人合同依法成立,內容不違背公序良俗。一個普通的合同,如果約定內容不違反法律、合同標的不為法律禁止或限制,合同內容是雙方或幾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簽訂合同自願,那麼,不需要履行特別的手續,合同即為有效,並受到法律保護。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具有的法律性質:1.合同是一種民事行為。2.合同是兩方或多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為。3.合同是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② 雙方私下裡簽的賠償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③ 民間賠償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民間賠償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④ 賠償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有呀,只要達成了賠償協議並由協議各方簽字或蓋章且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就具有法律效力了。協議生效後,一方不履行協議,守約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違約方履行協議義務,並給付違約金。
⑤ 保險公司的人簽給我保證賠償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建議,不妨先按來照自那個業務說的做,如果你妹夫同意那個業務員的做法並簽協議的話,一定要在協議里寫清楚買保險的前因後果,以及業務員所說的處理方法。並同時要有業務簽的保證賠償的內容。這樣即便理賠沒成功,至少你妹夫還能撇清惡意騙保的帽子。這樣你妹夫總能放心了吧。
⑥ 被保險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賠償協議有效嗎
A公司為其掛靠的機動車投保了交強險及商業險,其中車上駕駛員險及車上乘客險最高責任責任為10萬元。該機動車在運輸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經交警認定負主要責任,該車一乘客重傷,駕駛員死亡,A公司為被保險人與受害人家屬私下達成賠償協議,後A公司向保險公司理賠,保險公司對協議金額不予認可,認為雙方私下達成的協議對金額的計算偏高,A公司主張在20萬的限額內全部賠償,而實際損失並不一定超過了最高保險金額。A公司起訴到法院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和商業險的最高限額內完全賠付,法院經過審理認為駕駛員險是沒有爭議,受害人死亡在最高限額內賠償是合理的,而乘客的損失是否超過了保險最高限額,A公司提供了一份傷殘鑒定證明乘客的傷殘等級為二級、六級、八級,法院確認了該份證據,認為乘客重傷所受損失已超過10萬元,且雙方又達成賠償協議,A公司對受害人進行了賠償,因此保險公司應予承擔賠付責任。
【案件評析】
1、保險公司對賠償協議的認定
在保險理賠中,保險公司一般有自己的核定方式,首先是審查損失是否在保險責任范圍,如果在保險責任范圍那麼又按照哪個賠償標准計算,是否有免賠等等,這些因素都導致保險公司的核定理賠金額與被保險人或受害人的預期賠償金額相差很大,必然導致糾紛的產生。在實踐中,賠償協議是被保險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被保險人一般是接受掛靠的公司,受害人可能是實際車主或實際車主僱用的司機,可見由這兩方所簽訂的協議肯定是對受害人有利的,協議達成的賠償金額在保險公司理賠是不一定被認可,還有一種是受害人是第三者,由於實際車主或司機是事故的一方,在計算賠償金額時都會偏向對受害方有利,對於這樣的賠償協議,在理賠時對金額的確認上都會產生爭議。
2、法院對賠償協議的認定
如果起訴到法院,該協議不一定就沒有約束力,法院認為約定合理的賠償金額還是予以認可,法院審查認為不合理的部分還是會重新認定賠償金額。根據廣東省高院關於《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7條規定,受害人與機動車方達成的協議,除未參加簽訂協議的一方事後予以認可的以外,該協議對未參加簽訂協議的一方沒有約束力,受害人要求按該協議履行的,可將與其簽訂協議的一方作為被告。廣東省高院的意見還是堅持了合同的相對性原則,賠償協議只能簽訂協議的雙方有法律約束力,對於未參與協議的保險公司是沒有必然的約束力。
那麼本案是由深圳法院審理的,根據深圳市中院《關於審理交通事故人身傷害案件處理意見》第九條規定,當事人達成協議的認定效力問題,當事人在交警部門主持調解時或自行協商達成協議的,在審理案件時,經審查該協議不具有無效、可撤銷情形的,可依法認定有效,並據此作出判決。可以看出深圳中院更偏向於對賠償協議的認可,只要協議不具有無效、可撤銷的情形,都可以認定為有效,各地法院對這種賠償協議效力的認定標准也是不統一的。就上述案例來看,受傷乘客傷殘等級分別達到二級、六級、八級,就是以農村標准來計算也可能超過了10萬的標准,因此法院在審查損失金額時,認為損失金額是超過了保險限額的,故判決保險公司在保險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
被保險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賠償協議是民事合同之一,對協議雙方是有約束力,但對未參與賠償協議的保險公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根據實踐中處理的保險案例來看,有支持的,有不支持的,支持的一般認為賠償協議約定的損失金額是合理的,不支持的,認為損失金額計算有誤進行重新認定。爭議比較大且常見的是農村標准與城鎮標准計算的爭議,賠償協議里是按照城鎮標准計算損失,但訴訟中又提供不了充分有效的證據按照城鎮標准計算,或主張的城鎮標准未被採納的,都會導致賠償協議約定的損失金額重新認定。
⑦ 保險理賠協議經雙方簽字了,但沒有蓋章,是否同樣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對此,能否可以認為,只要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合同就不成立?《合同法》規定,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並且對方接受的,該合同也成立。可見,當事人未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合同就不成立的觀點是不成立的。
沒有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有下列情況:第一種是只有一方當事人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了,如果一方(不論是否是簽字或者蓋章的一方)履行了合同的主要義務並且為對方所接受,該合同成立,而不論接受方是否履行了其應負的義務;第二種是只有一方當事人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了,如果一方(不論是否是簽字或者蓋章的一方)履行了合同的主要義務但不為對方所接受,該合同不成立;第三種是只有一方當事人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了,但是雙方當事人都未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該合同不成立;第四種是雙方當事人均未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但是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了其主要義務而且為對方所接受的,該合同成立,而不論接受方是否履行了其應負的義務;第五種是雙方當事人均未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了其主要義務但不為對方所接受的,該合同不成立;第六種是雙方當事人均未在合同書上簽字或者蓋章,雙方當事人也都未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該合同不成立。
⑧ 車禍的賠償協議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車禍協議書包括以下內容就具有法律效力:
1、車禍雙方當事人的基本信息情況;
2、車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3、賠償的具體內容;
4、事故雙方簽字確認,並註明日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⑨ 保險公司的人簽給我保證賠償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在當前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保險公司一般認為自己不應當承擔訴訟費用,具體法律依據是中國保監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下稱《保險條款》)第十條第四項:「因交通事故產生的仲裁或者訴訟費用以及其他相關費用屬於交強險責任免除的項目,作為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和墊付。」
然而,從交強險的立法設計來看,其保護的利益核心是不特定的事故第三者受害人,其訂約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事故受害人迅速、直接獲得保險合同確定的保障。而此類訴訟的提起,正緣於保險公司怠於行使人身損害賠償義務,因此,作為對違背立法原意的懲罰,理應由保險公司對訴訟費買單。
同時,我國《保險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給第三者造成損害的保險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訴訟的,除合同另有約定外,由被保險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訴訟費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費用,由保險人承擔。」按照「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該法條的適用效力顯然優於《保險條款》第十條第四項,因此,司法實踐中,對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費用,法院通常判決由保險公司埋單。
相關知識延伸閱讀:保險理賠程序
1、立案查勘
保險人在接到出險通知後,應當立即派人進行現場查勘,了解損失情況及原保險理賠稽核因,查對保險單,登記立案。
2、審核證明和資料
保險人對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的有關證明和資料進行審核,以確定保險合同是否有效,保險期限是否屆滿,受損失的是否是保險財產,索賠人是否有權主張賠付,事故發生的地點是否在承保范圍內等。3、核定保險責任
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經過對事實的查驗和對各項單證的審核後,應當及時作出自己應否承擔保險責任及承擔多大責任的核定,並將核定結果通知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4、履行賠付義務
保險人在核定責任的基礎上,對屬於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有關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額的協議後十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保險合同對保險金額及賠償或者給付期限有約定的,保險人應當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
保險人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後,保險理賠就告結束。如果保險人未及時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的,就構成一種違約行為,按照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即「除支付保險金外,應當賠償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這里的賠償損失,是指保險人應當支付的保險金的利息損失。為了保證保險人依法履行賠付義務,同時保護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合法權益,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