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僱人恐嚇僱主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僱人恐嚇僱主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9 22:25:40

① 僱主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僱主的責任包括三個方面:1、僱工在執行職務中所受到損害,僱主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2、僱工在執行職務中致第三人損害,僱主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3、僱工在執行僱傭活動中,第三人致僱工損害,僱主應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四十五條規定: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夥組織僱傭的人員在進行僱傭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其僱主是當事人。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規定: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規定: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1)僱人恐嚇僱主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僱主責任的法律特徵表現為:

1、人身關系的從屬性。即致害行為人與責任人之間存在著僱傭關系,雇員從事僱傭活動,其意志和行為受僱主的約束和支配。

2、義務主體的分離性。一般侵權責任的侵害人與責任人為同一主體,但僱主責任的責任人並非侵害人。責任人和侵害人相分離,只是基於他們之間存在著特的法律關系,才由僱主對外承擔責任。

3、經濟利益的關聯性。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時所實施的行為,直接為僱主創造經濟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僱主是這種利益的享有者。雇員雖然按約定取得了一定的勞動報酬,但這種報酬少於其創造的經濟價值。

4、僱主與雇員所致損害之間存在特定的因果關系。損害事實雖是雇員直接造成的,但僱主對雇員選任不當,疏於管理、監督等作為與不作為的行為,是損害事實得以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② 雇員有詐騙行為,僱主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個人行為,僱主不承擔責任;職務行為,僱主要承擔責任。如果是雇員利用職務詐騙能夠構成表見代理,僱主承擔責任後,可以向雇員追償。

③ 僱主僱人幹活受傷.僱主要負責嗎

您好,僱傭關系下,僱主是要承擔責任的。
僱傭關系是指受僱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間內,接受僱用人的指揮與安排,為其提供特定或不特定的勞務,僱用人接受受僱人提供的勞務並依約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而勞務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等主體之間就勞務事項進行等價交換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二者的區別:首先僱傭關系中僱用人與受僱人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雙方之間具有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僱用人必須為受僱人提供合理的勞動條件和安全保障,同時對其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受僱人則需聽從僱用人的安排,按其意志提供勞務;勞務關系中雙方只形成勞動力的支配與被支配關系,並不存在服從管理與被服從管理關系。其次,僱傭關系中,受僱人所付出的主要是勞動力,當然也包含一定的技術成果,但通常其技術含量比較低,其報酬成分也比較單一,僅僅包括勞動力的價值。僱用人享有受僱人勞動的一切成果,這種成果不是僱用人付酬的直接對象。勞務關系中勞動者只提供單純的體力勞動,沒有技術含量的成分,所獲報酬也僅是勞動力的價值。最後,僱傭關系中,僱用人對受僱人的損害承擔無過錯責任,只要受僱人在進行受僱工作中因工傷事故而遭受損害,僱用人就應賠償,不存在免責事由。而勞務關系中,由於雙方當事人在損害的發生上均無過錯,故適用公平原則,即由受益人在受益范圍內對受損害方的經濟損失作適當補償。

④ 僱傭的臨時工與她人發生口角並威脅她人的人生安全,僱主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只要搞清一點就可以了:凡是刑事案件,都不牽連他人,家人都不牽連,怎麼會牽連僱主呢?絕對不會。刑事案件只追究參與人,但窩藏包庇作偽證是要承擔責任的。

⑤ 僱傭關系中的民事責任

新出台的《侵權責任法》中規定:提供勞務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有勞務關系雙方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此法條是有利於僱主的。
但是根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僱主就雇員在僱傭活動中所受傷害承擔無過錯責任(也就是即使雇員有過錯,僱主依然承擔全部責任)。此法條有利於雇員。
但是《侵權責任法》去年12月頒布,今年7月1日才開始實行。你們的情況只能適用《人身損害賠償解釋》了。除非雇員直到7月後才起訴僱主,這時根據從舊兼從輕原則,你們才可以適用《侵權責任法》
不過,你們是僱主,也不差那些錢,幫助雇員把病治好,不也是功德一件嗎?臨時僱工本來在經濟還是社會地位都是比較低的,為什麼一定要和他們計較的那麼清楚呢?
方法和建議都給你們了,希望可以幫助你們,也希望可以幫到可憐的雇員。。

⑥ 當被僱傭方因為操作不慎,造成第三方的經濟損失,僱主應承擔什麼責任

如果是因雇員在工作過程中因過失造成他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⑦ 威嚇恐嚇承擔什麼法律責任,獲刑法嗎會不會判刑

威脅恐嚇需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包括以下兩種。

一、節輕的沒有達到刑事處罰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3、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4、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6、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二、情節惡劣的已達到刑事處罰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2、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3、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4、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如果不是單純的恐嚇行為還有其它情況則如下:

1、恐嚇時索要財物,有可能構成敲詐勒索罪.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條規定「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

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這就是說這樣的恐嚇這是構成犯罪的。

(7)僱人恐嚇僱主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恐嚇罪構成要件如下:

1、本罪所侵害的法益是個人日常生活的安寧以及生活安全不受他人恐嚇的自由。

2、本罪的行為客體是單個的自然人。

3、本罪的行為是恐嚇,即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等事通知他人,使其產生畏懼。加害內容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等事項為限。行為人只要客觀上將加害內容通知他人即為已足,不論行為人主觀上是否真有實現加害的意圖。

行為人所通知的惡害必須為行為人所能左右控制,而且在客觀上,一般人均認為足以造成危害。恐嚇行為必須以直接或確定的間接方式,不包括不確定的間接方式。所謂確定的間接,是指行為人雖不直接恐嚇被害人,但將恐嚇事實告知特定人,並明示其通知被害人。

所謂不確定的間接則指行為人只對不特定的人揚言恐嚇事實,並未明示任何人將恐嚇事實轉告被害人。

4、行為人的恐嚇行為,一旦完成,能使被害人心生畏懼,即可構成本罪,而無需行為人所恐嚇的事項成為事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恐嚇罪

⑧ 僱主和受僱主要具體負什麼法律和經濟責任

受僱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僱主不承擔刑事責任的。與受僱人在民事賠償上承擔連帶責任

⑨ 僱人幹活受傷法律責任如何判定

由僱主承擔,如果雇員有錯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9)僱人恐嚇僱主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具體標准如下:

1、 醫葯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葯費、治療費、住院費的單據或病歷、處方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法醫予以鑒定。

2、 所在地治療醫院,一般是指距離受害人住所或侵權行為發生地較近的醫院。

3、受害人先後到數個距離基本相等的醫院治療的,一般應認定最先就診醫院的醫療費,但該醫院治療失誤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除外。 應經醫務部門批准而未獲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

4、 受害人重復檢查同一科目而結果相同的,原則上應僅認定首次的檢查費用,但治療醫院確需再行檢查的除外。如檢查結果不一致,確診之前的檢查費用均應認定。

⑩ 僱人幹活出車禍,僱主有什麼責任

雇員的責任嘴大 因為他違反交規了 僱主也有以點責任 但不大 就像工商一樣 但是很難告贏 因為違規了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網課百度雲 發布:2025-07-05 08:16:10 瀏覽:971
北京部隊律師 發布:2025-07-05 08:05:53 瀏覽:103
大連有名氣的律師 發布:2025-07-05 07:58:58 瀏覽:40
舟山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5 07:52:40 瀏覽:331
法律顧問推方案 發布:2025-07-05 07:43:49 瀏覽:285
集體企業上級主管單位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07:41:08 瀏覽:672
刑法第280 發布:2025-07-05 07:40:32 瀏覽:320
中央12社會與法齒痕 發布:2025-07-05 07:36:08 瀏覽:716
梁園區法院圖 發布:2025-07-05 07:26:23 瀏覽:280
廈門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發布:2025-07-05 07:25:03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