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婚外財產贈與的法律效力
❶ 婚內財產贈與第三方有效嗎
婚內贈與財產算個人財產。
一、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哪些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17條和婚姻法解釋二的規定,夫妻的共同財產主要包括: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不包括明確只屬於夫妻一方的贈與或繼承;
5、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根據相關的司法解釋,主要有幾個方面:①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於公司或企業所得收益。如果投資享有的收益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則對該公司或企業經營所得利潤例如股權分紅等,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②一方以個人房產出租的。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租金一般認定為共同共有。③其它情況。具體實踐中,法院一般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對各種形式的個人財產婚後收益是基於財產的自身增值還是基於夫妻共同行為產生具體加以判定,前者原則是為個人所有,後者則為共同共有。
6、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7、夫妻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上述財產屬於法定的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沒有特別約定的,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實際生活中,因夫妻生活的共同性,一般都對共同財產不是很明確,在離婚時,往往造成一方轉移或隱匿所得收入,而對方無法知曉或追查,導致在分割時無法平等均分。因此,律師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共建夫妻共同賬戶,一方特別是經濟實力弱勢一方,應當對夫妻共同收入情況了解清楚或有記賬記錄等,當提起離婚訴訟時,在立案的同時,為了防止對方轉移或隱匿財產,可以同時申請財產保全,以有利於訴訟程序結束後的分割執行。
二、夫妻個人所有的財產有哪些
個人所有的財產是指夫妻一方的財產,包括夫妻一方在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按照法律規定屬於夫妻一方並排斥共有的財產,在離婚時,不予分割。婚姻法第十八條對此予以規定,包括:
1、一方的婚前財產。該部分財產與結婚行為無關。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九條規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結婚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約定的除外。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身體權是人格權的一種,與個人的人身密不可分。如果將這一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於情於理不合。比如說傷殘賠償金,根據《最高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司法解釋》第二十五規定,傷殘賠償金計算標準是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自定殘之日起計算二十年。如此可以看出,傷殘賠償金
本來就包含在未來時間的補償費用,如果將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一旦解除婚姻關系,對方分走二分之一的賠償金,顯然不公平。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所有的財產。我國《繼承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數人繼承。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如果遺囑或者贈與合同符合法定要件,合法有效,則形成個人財產。
4、軍人的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葯生活補助費。
5、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實踐中一般為個人生活的專屬用品,例如化妝品、衣服、洗漱用品等。
6、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以個人財產儲蓄所得利息以及購買債券所得利息,對此是否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爭論不一,有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根據物權法相關規定,從物隨主物,因為利息屬於本金產生的孳息,是從物,而本金屬於婚前財產,從而孳息應當屬於原物所有人,故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第二種觀點認為,婚姻法有明確的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所有,孳息雖然是從物,但是實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而且許多孳息是婚後付出勞動才能取得,如存款利息的存取等勞動,所以,應當認定為共同財產。第三種觀點認為,婚後所得孳息應區分不同情況處理,對存款利息、債券增值等婚後完全未付出勞動的,應認定為婚前財產,而對婚後付出勞動的孳息,經炒作後則增值的債券、股票等則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律師傾向於第三種意見,對該問題的處理應當區別對待,應以是否付出勞動為標准,衡量婚前或婚後財產。
來源:法律咨詢網頁鏈接
7、其它應當歸一方所有的財產。
❷ 如何讓婚前財產贈與具有法律效力,要什麼手續
婚前父母或其他親屬贈與財產,可以辦理贈與公證,也可以贈與人與被贈與人簽訂贈與協議。但是涉及房屋等不動產的,需要辦理產權過戶手續。
❸ 老公給我寫了個贈與聲明,財產房產全歸我,具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贈與有法律效力。
但是,我們要知道,贈與在交付以前是可以撤銷的版。也就是說,權贈與要進行交付手續。
房產要進行過戶登記,只有過戶登記了才算交付結束;貨幣財產中的銀行存款要更名後才算交付結束。
這樣,有房產證、存款單,再加上你老公的贈與聲明,這才具有完備的法律效率。
❹ 新婚姻法: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那麼律師見證的房屋贈與是否法律效力。
1、贈與合同由合同法規定,而非婚姻法規制。
2、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只有三種贈與內合同是不能任意容撤銷的,一是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二是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三是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的贈與合同。
而律師見證的房屋贈與合同是有效的,但只要房屋還沒有過戶,合同也沒有經過公證,贈與人隨時可以撤銷合同。
❺ 贈與協議如何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不公證嗎
只要贈與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協議內容體現了當事人的真實意專思,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屬性規定與公序良俗的,表述完整與清楚,協議即有法律效力。公證不是協議生效的必須條件,可以不公證。但公證的協議承載公證法律效力,一般是推翻不了。
❻ 夫妻共同財產單方贈與是否有效
夫妻單方簽的贈與合同有效力嗎?有兩種情況:(1)不經過配偶同意,單方贈與個人財產的行為有效。 如果贈與物是屬於贈與人個人的財產,比如婚前財產、婚後約定為個人所有、法定的婚後個人財產,那麼贈與人擁有對贈與物的完整的處分權,不需要經過配偶的同意就可以贈與他人,而且配偶不能撤銷這種贈與。(2)單方贈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行為的效力處於待定狀態。如果贈與物是夫妻共同財產的,是一種不分份額的共同共有,按照法律對於共同共有財產的規定,處分共有財產需要全體共有人的同意,即夫妻雙方的同意。夫妻單方面將共有財產贈與的,需要另一方配偶進行確認,在其同意贈與前,單方贈與行為的效力是待定的。換句話說,如果配偶一方悄悄將夫妻財產贈與他人,而沒有得到配偶另一方的同意,一旦配偶知情後,其表示同意的,單方贈與行為有效,配偶另一方表示不同意的,贈與行為無效,被贈與人應當將財產返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