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精神病負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0-12-20 13:31:23

1. 精神病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目前的規定是不追究或者從輕

實際上應當從重
1 防治某些人假借回精神病的名義答來趁機違法
2 精神病本來對社會基本就沒什麼貢獻了,所以如果危害了社會,人道毀滅似乎對社會更好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們自然是保護和寬恕弱者
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不能讓個別的人,毀滅了整個社會的和諧

2. 精神病人犯罪要負刑事責任嗎

根據《刑法》第18條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院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該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這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這種精神病人是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對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要確認他是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標准:

醫學標准。即他在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時是處於精神病狀態之中,而且正處於發病期而不是緩解期和間歇期,實施危害社會的原因是由於有精神病所引起的。

心理學標准。即由於行為人有精神病而使他完全喪失了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是否符合這兩個標准,即是否屬於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這要經過法定程序鑒定確認,即依法進行司法精神的鑒定。

.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這是指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間歇性的精神病人處於間歇期,沒有發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所以他們在間歇期間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構成犯罪,應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又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或部分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這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情況。他們是介於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他們犯了罪應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 精神病人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嗎

「雖然精神病的抄確是一個人的責任能力喪失或者減輕的事由,但是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任能力採用『三分法』,即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和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18條第2款還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而判別精神病患者「傷人」時究竟屬於何種情形,則需要司法精神病專業機構來判別。「首先判明行為人是否存在某種法定的精神障礙,然後進一步判明行為人是否由於這種精神障礙而喪失了辨認行為和控制能力,所謂生物學標准和心理學標准混合使用,缺一不可。」

4. 精神病患者犯罪承擔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患者犯罪根據不同情況下考慮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精神病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精神病患者犯罪需要進行精神疾病司法鑒定: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是司法鑒定項目之一,在審理案件中,對涉及法律問題的當事人。懷疑患有精坤病時,由司法機關聘請精神病科醫師和法學工作者共同進行精神狀態的檢查、分析、判斷和評定。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的對象和任務是:判定當事人有無精神病;有無責任能力;判定確屬精神病患者實施危害社會行為時,有無辨認和控制能力,有無行為能力;對犯罪之後出現精神病而未判決的被告人,提出能否適用刑罰的意見。

對於在押犯發生精神病者,提出適當醫療的意見;判定民事當事人有無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從而確定遺囑、合同、買賣、贈與、婚約、契約、租賃等法律行為是否有效。

對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需要綜合判斷,不能認為患有精神病就一律認定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應根據各種精神病的不同性質、病程的不同階段,臨床表現等具體分析有無責任能力或行為能力。

5. 精神病的人受法律責任嗎

法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回害結果的,應答當負刑事責任,因為這時他具有與正常人同樣的行為能力;而在其發病期間喪失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間歇性精神病人,以及其在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時候是處於精神正常狀態還是處於精神病發病狀態,也必須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鑒定。

6. 精神病人犯罪要負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人犯病時犯罪,是不負法律責任的,但其監護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賠償受害人的版損失。
《刑法》第權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